APP下载

杨度的上海之『谜』

2015-01-06陆其国

领导文萃 2015年18期
关键词:杨度潘汉年杜月笙

陆其国

周总理的嘱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文物局局长、曾经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王冶秋,于1978 年7月30日在《人民日报》撰写《难忘的记忆》回忆周恩来,文章中写道:

敬爱的周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有一天,派秘书来告诉我:当年袁世凯称帝时,“筹安会六君子”的第一名杨度,最后参加了共产党,是周总理介绍并直接领导他的。总理说,请你告诉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条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

王冶秋和他的同志们一听到杨度是中共党员,“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作为由潘汉年介绍、周恩来批准加入中共的秘密党员,杨度逝世多年后,终于以这样的身份对他盖棺论定,无疑为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极具亮点的句号。

他竟然是自己的党内同志

夏衍在1978 年9月6日《人民日报》撰文提到杨度于1929年将母亲、妻子送到长沙、苏州,自己来到上海,全力从事革命工作。经过一段时间考察后,经人介绍,于是年秋正式申请入党,经周恩来同志批准,成为中共秘密党员,并在周恩来领导下工作。至于夏衍与杨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夏衍在1982 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上发表有这样一段自述:

1931 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之后不久,……大约在这一年深秋的一个晚上,他(潘汉年)通过良友图书公司找我(夏衍),见面之后,他就要了一辆出租车,开到法租界的薛华立路(今建国中路)的一家小洋房里,把我介绍给一位五十出头一点的绅士。他们似乎很熟脱,相互间没有什么寒暄。汉年同志一上来就说:“过几天后我要出远门了,什么时候回来也难说,所以……”他指着我说:“今后由他和您单线联系,他姓沈(夏衍本名沈端先),是稳当可靠的。”这位老先生和我握了握手。潘又补充了一句:“他比我大六七岁,我们是老朋友。”他们随便地谈了一阵,讲的内容,特别是涉及的人的名字我全不了解。临别的时候,这位老先生把一盒雪茄烟交给了他,潘收下后连谢谢这句也不说,我也猜到了这不是什么临别的礼品了。出了门,他才告诉我:“这是一位知名人物,秘密党员,一直是我和他单线联系的,他会告诉我们许多有用的事情,你绝对不能对他怠慢。”停了一会,又说,“这座洋房是杜月笙的,安南巡捕(当时法属殖民地越南在中国法租界的警察)不敢碰,所以你在紧急危险的时候可以到这儿来避难。”这之后,我和潘汉年同志阔别了五年,直到抗战前夕才再次会面。他给我介绍的那位老先生,开头我连他姓什么也不知道,大约来往了半年之后,他才坦然地告诉我:“我叫杨皙子,杨度。”这一下可真的使我大吃一惊。

夏衍能不大吃一惊吗?身为作家,夏衍想象力再丰富,他也决不会想到当年力促袁世凯称帝而遭到万人唾骂的杨度,如今竟然成为自己的党内同志!

杜月笙的座上宾

秘密加入中共后的杨度是由章士钊(一说陆冲鹏)介绍,被杜月笙聘为名义上的“秘书”、实际上的清客的。杜月笙每月支给杨度月薪500 元,还提供住宅。杜月笙为什么要厚待杨度呢?原来杜月笙自从在上海滩坐大以后,十分注意自己在公众中的形象,这种形象既是外表的,也是内在的。外表容易打造,内在如何塑造呢?对此,精明的杜月笙采取了两个步骤,一是参与和投身慈善事业;二是资助拉拢社会名流。杜月笙没读过多少书,但他却深知文化的重要,资助拉拢社会名流,就是他用文化的旗帜来提升自己文化形象的一个举措。明白这一点,就可以理解杜月笙为何要如此厚待杨度了。何况向他介绍杨度的又非一般人。而1931 年5月,杨度为杜家祠堂落成典礼撰写的《杜氏家祠落成颂》,则给足了杜月笙面子。据杜月笙当年的总账房黄国栋先生回忆,那时出入杜宅的政要、名流、文人中,除了杨度,还有黄炎培、张翼枢、章士钊、陈群,青帮大哥高士奎、律师秦联奎等。是否可以大胆揣测,杨度就是这样利用与各色人等接触的机会,为中共获取有用的情报?由于当年都是单线联系,个中情况不能与外人道,所以这也成为今天杨度留下的上海之“谜”中的细节之一。

杨度再一个涉“谜”的细节是,以杜月笙当年在上海滩的炙手可热、手眼通天,他在法租界又有那么多亲信、耳目,对于杨度的身份和活动,精明强干的杜月笙肯定不会毫无察觉。那么杜月笙为何能“容忍”杨度呢?对此,我们同样大胆揣测,狡猾的杜月笙心里肯定有着一杆秤:只要杨度的活动不越出他杜月笙可以接受的底线,他就装聋作哑。“四·一二”清党事件后,杜月笙深知自己欠着共产党、上海工人血债,他明白真要做到在中国的政治和历史舞台上左右逢源,他必须与共产党多少保持点关系,一旦需要,可以有人替他说话。事实上他也确实这样表白过。杨度有共产党嫌疑,在杜月笙看来,大可不必深究,不是则罢,是也无妨,反正只要不越过他杜月笙“允许”的底线。这样做,说不定哪天他杜月笙需要共产党帮助也未可知。更何况杜月笙还需要杨度这样的社会名流,来为他的“文化形象”加分。

杨度这样一位耿烈豪侠之士,日后居然甘于屈身做杜月笙的清客,而周恩来不仅批准他入党,还亲自在秘密战线上领导他,尽管个中许多细节如今皆已成“谜”,但这“谜”一定有它存在的合理性。不过对我们这些后人来说,这“谜”中细节知晓与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知道1932 年冬,年仅58 岁的杨度在上海不幸病逝,其时他的身份是中共党员——这无论于九泉之下的杨度,还是于我们,都是最重要的。

猜你喜欢

杨度潘汉年杜月笙
别人存钱,我存交情
从保皇党变共产党
杨度给儿子儿媳的赠言
杨度第二次留学日本就读学校考(1903~1907)
只存交情不存钱
杜月笙的敛财绝招
杨度的上海之“谜”
作为当年的审判人员,我们有一种负罪感
秋风萧瑟祭英灵
毛泽东为何亲批:潘汉年不能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