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加强安检防“夺命快递”
2015-01-05
全球任何一家快递公司都会追求“3S”,即“速度”(Speed)、“服务”(Service)和“安全”(Safety)。一旦安全没有了,速度和服务就都失去了意义。
欧美担心快递业务被“利用”
德国快递业的发展史比美国建国史还要长。早在16世纪,德国图恩和塔克西斯家族就在欧洲开辟了快递服务。目前,德国快递市场活跃着近千家快递公司。据德国《商报》报道,敦豪(DHL)在德国快递市场占有率超过2/3。DHL的投递员托马斯说,快递员的工作充满挑战,上岗前要经过严格培训。托马斯现在每月收入约4000欧元,每年有30天的带薪休假。这样的收入和福利与很多白领没什么区别。很多客户圣诞节前还会送他们一份小礼物表示感谢。
在德国,专门制定有“德国通用运输条例”、“快递业管理条约”等管理法规。德国快递公司对投寄人有严格规定。对于首次投寄的客户,快递公司会不厌其烦地进行“寄发培训”,提醒他们危险物品、液体和粉末物等禁止寄发;寄送电池及含电池的物品时,需提供证明,奢侈产品需提供正规购买发票等。在德国发快件时,寄件人一般不能将包裹封上,而是敞开口留给工作人员目视检查后方可封装。在入库时,快递物品还需要接受X光扫描检查,有问题的邮件由专业人员拆包检查。DHL在法兰克福的物流中心,巨大的库房内一尘不染,传输带自动运转。
不过,没有一家快递公司能百分之百完成“3S”的目标。德国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德国有6%的快件无法送达,而且也存在安全隐患。2013年4月,德国总统府在一封寄给总统高克的信件里发现爆炸物,后警方专业人员将其安全引爆。
快递公司有时会被恐怖分子或搞恶作剧的人“利用”,美国人就深受有毒信件之苦。“9·11”事件后,美国发生的“炭疽信件”事件曾导致5人死亡、17人受伤和数千潜在受害者接受大剂量抗生素治疗。美国联邦调查局直到2008年才确定嫌犯。2013年4月,美国政府曾截获寄给奥巴马总统等政要的含有致命蓖麻毒素的有毒信件。经查犯罪嫌疑人为一名曾在电视剧《僵尸》中出演角色的得克萨斯州女性。
行业竞争激烈更应确保安全
针对中国快递业出现的问题,德国科隆大学经济学者罗多夫·凯尔表示,无论是德国,还是中国,快递业明显上升说明快递业对远程贸易产生积极影响,是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还可以增加就业,所以应引起政府有关机构的重视。凯尔建议,很多国家快递业的发展速度明显高过政府预期,所以各国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督。德国政府对快递公司的准入要求很高,对专业领域进行考核合格后才能开业。凯尔说:“检查人员随时对快递企业进行抽查考核。不合格者,随时关闭。”
在美国,联邦政府要求所有与运送危险物品有关的人员必须接受培训,一般情况下,再培训的间隔为两年,执法机构有可能随时检查承运商的培训记录。其中,联邦快递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供培训,迄今共培训3.5万人。
在日本,快递企业最担心的就是被政府“整改劝告”。
日本有6家大型配送企业,最大的是2007年民营化的日本邮政公社,其余都是民营企业。日本人接受服务并不看对方的牌子如何,而是谁想得最周到就接受谁。日本快递业的服务和价格竞争激烈,整个行业的利润空间已没有太大的压缩余地,各家企业只能将速度和安全作为赢得份额的关键。 据了解,日本快递型的物流业中,安全事故并不多见。国土交通省在各地的派驻机构陆运局主要监管企业是否按相关法律运行,有违反者,陆运局就要发出“整改劝告”。
遇危险物品应退回或报警
不同国家的快递量有多有少,快递业的发展也有快有慢,但安全问题谁都不敢怠慢。新西兰人口约450万,将网购作为首选购物方式的人达到200万。仅新西兰邮政总公司下属的“邮政速递”公司每年要收寄4000万份快递件,相当于新西兰每人每年平均至少使用10次快递服务。
新西兰各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在取件和送件时都需要驾驶印有公司标志的车辆,穿制服,佩戴公司工作卡。快递员在取件时需要对物品进行外观检验,在快递单上由寄件人申报物品的特殊信息,例如是否含有液体、是否为化工品等,快递公司在取件后,会将其送到快件分拣中心进行X光检验,对物品内部信息进行核对,如果发现有违禁品,会酌情退回物品或报告警方。
印度邮局直到2013年12月2日才在全国开通快递业务,业务范围也只是覆盖德里、孟买、班加罗尔等大城市。印度快递业现有规模很小,发展较慢主要是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制约。印度消费者对印度快递服务缺乏完整和清晰的安全信息,对服务中心没有足够的人员和能力来解决问题表示忧虑。
(摘自《环球时报》吕鹏飞 岳 光 青 木 王 淼 丁雨晴/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