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寒“三纲鼎立学说”辩

2015-01-05刘天峰凌娜李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4年1期
关键词:麻黄汤桂枝汤

刘天峰 凌娜 李龙

【摘要】笔者对伤寒三纲鼎立学说中“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的观点进行商榷,认为更准确地表达应为“风易伤营,寒易伤卫,风寒可两伤营卫”。

【关键词】三纲鼎立;麻黄汤;桂枝汤;大青龙汤

【中图分类号】R222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4)01-0033-01

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核心的三纲鼎立之说,肇始于《伤寒论·辨脉篇》,经成无己加以发挥后,遂开方有执等借口错简篡改《伤寒论》编次之端[1]。方有执在其《伤寒论条辨》中削去《伤寒例》,把“卫中风、寒伤营、营卫俱中伤风寒”立说并作为仲景原书要旨,提出错简重订。清初喻嘉言附和方有执的“错简”说,将其主张又演变为“三纲鼎立”说,其在《尚论篇》中明确提出三纲鼎立学说,主张以“冬月伤寒”为大纲,伤寒六经中以太阳经为大纲,太阳经中又以“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为大纲。“卫中于风,以桂枝汤为纲;营伤于寒,以麻黄汤为纲;营卫俱中于风寒,以大青龙汤为纲”。至此,伤寒“三纲鼎立”学说形成,它的形成及发展及使伤寒学说的内容不断丰富,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笔者认为伤寒三纲鼎立学说中“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的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白营卫的来源及含义,《黄帝内经》中是如此描述营卫的: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2]。清朝医家黄元御云:气血在经,是谓营卫,营行脉中,为卫之根,卫行脉外,为营之叶[3]。由此可以看出营卫的表里关系及二者联系,卫气较之营气更在体表之外,为营气之守,营气在卫气之里,为卫之根。

寒邪,性凝滞收引,其速缓,易伤人阳气,卫气属气之阳分,寒邪伤之,邪实而正不虚,正邪相争,其表实证突出,病者恶寒体痛,其脉浮紧。风邪,性轻扬而窜,营气属气之阴份,风邪易越过表卫而伤之,营阴受伤,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太阳伤寒主之以麻黄汤,麻黄味苦、辛,性温,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入肺家而行气分,开毛孔而达皮部,善泄卫郁,专发寒邪[4]。全方其意以直取病邪为主,方中三两麻黄配二两桂枝以尽取寒邪,重用七十枚杏仁以利肺降气,仅一两甘草以调和药性,意在直取病邪。太阳中风主之以桂枝汤,桂枝味甘、辛,气香,性温。入足厥阴肝、足太阳膀胱经,入肝家而行血分,走经络而达营郁,善解风邪[5],方中不用麻黄配桂枝直取病所,而用三两桂枝配三两酸收之芍药以调和营卫,用三两生姜配二两甘草和十二枚大枣以化生营卫,全方以调和化生营卫为主。且笔者认为药后啜粥并不是单纯鼓舞胃气驱邪外出,重点亦是调和营卫。若啜粥是扶正祛邪,麻黄汤后再辅以啜粥岂不袪邪更速,为何反而不用?前文提到过,营卫皆出于胃,而受气于谷。风邪伤人后,毛孔开泄,营气受损,所以药后啜粥以化生营卫,营气和而风邪出。综上所述,倘若风伤卫,何不用性锐之麻黄以直取病所,而用桂枝配芍药辅以姜枣草以调和营卫?倘若寒伤营为何不用桂枝配芍药以化生营气,反而用麻黄配桂枝以直取病所?所以笔者认为从风邪与寒邪的性质以及麻黄汤和桂枝汤的组成可以看出:风邪易于伤营,寒邪易于伤卫。

《伤寒论》第38、39条又论述了风亦可伤卫,寒亦可伤营。38条太阳中风见太阳伤寒证,风邪未能越过表卫而达营份,郁于肌表,表闭甚于35条之麻黄汤证,且风为阳邪,易于化热,故重用麻黄达六两以一举溃邪且配少许石膏缓解在表之郁热。39条太阳伤寒而见太阳中风脉,且以身重为主症,此为寒邪伤于营分,阳气不能流通,脉络闭塞之故,而非阳气不足,所以此条后半句与少阴证阳气衰败之身重相鉴别,故用大青龙汤以发闭郁之寒邪。

《伤寒论》第23、25条分别论述了风寒两伤营卫。23条论述了太阳病八九日所见之症,此时受邪已久,外邪已侵入营阴,而表卫之邪亦未解,见面热身痒,不能得汗,徒用麻黄汤恐再伤营阴,徒用桂枝汤而表卫之邪不除,故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调营解表。25条为服桂枝汤后表邪未尽,形似疟,一日再发,此时邪正相争,营气受损,营气为卫气之根,必待营气集聚后方可与邪相争,故见一日再发,此时以护营为主,攻邪为辅,故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风寒之伤人,原无定数,可伤卫,可伤营,可营卫两伤,因邪之性质及人体之强弱而定,若拘泥于风必伤卫,寒必伤营,于伤寒论的辨证精神不符。伤寒论诸条环环相扣,前后对比,意在辨证,示人以灵活,尤其在临证中务必严谨而又圆融,倘若拘泥于一论,未免失伤寒论本性本意,因此笔者提出自己见解,以供大家批评指正,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社,1964:231.

[2]灵枢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2.

[3]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584.

[4]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32.

[5]黄元御.黄元御医学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821.

(收稿日期:20131129)

猜你喜欢

麻黄汤桂枝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应用浅析
柴胡桂枝汤联合戊酸雌二醇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论麻黄汤不是发汗峻剂※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麻黄汤证与伤寒的对比研究
以《伤寒论》为纲探析麻黄汤新用❋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
射干麻黄汤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10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