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评价
——对安徽省淮南市的实证研究
2015-01-05张成君宋利崔兴文
张成君,宋利,崔兴文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评价
——对安徽省淮南市的实证研究
张成君,宋利,崔兴文
(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淮南232001)
资源型城市要改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支持。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淮南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了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实证结果表明:结构因子、资源因子、增长因子是支持淮南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其中结构因子是主导因子。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因子分析;淮南市
引言
资源型城市是指因当地自然资源的开采、开发而兴起,并以此为主导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城市类型,这类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当地的资源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传统粗放性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型城市靠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为全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也为其带来巨大财富。但是,我国大多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造成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困难,也给城市其他领域的发展带来难题。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俨然成了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寻找和发现支撑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就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有着较高的积极性。Daniel等[1](2011)提出评价可持续发展要考虑人口、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及污染等5个相互关联的因素;Christen等[2](2012)利用生态约束等理论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评价框架;Brucker等[3](2013)结合多目标函数和多重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用多标准分析方法(MCA)来评价可持续发展问题和解决可持续发展困境。国内,王焕良等[4](1994)最早提出资源型城市的持续发展问题,分析了实现的基本途径;朱明峰等[5](2004)提出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主要问题和发展策略;王菲[6](2008)建立了一套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指标层组成,并给出可度量的评价指标;郝传波等[7](2008)利用熵理论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董锋等[8](2010)在评价过程中对绿色GDP和真实储蓄率评价方法进行改进,并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并对大庆市进行了实证研究;韩静等[9](2011)利用了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15个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可持续评价;陈晨等[10](2012)利用生态足迹模型对西部资源型城市进行了可持续发展评价;在因子分析法的应用方面,田红娜[11](2009)、王树林等[12](2010)、王中亚[13](2011)分别利用了因子分析方法对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社会发展差异、产业转型等领域的研究;汪克亮等[14](2013)综合了因子分析和熵权法对全国18个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测度。
通过检索和分析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成果,尤其国内学者对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早期成果主要集中在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和宏观的政策建议研究。近年来,学者主要利用层次分析、灰色关联度、熵值、因子分析等方法对具体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在因子分析法的利用上,国内学者一般采集多个资源型城市样本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本文将利用某一个城市不同年份的发展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对该城市进行纵向比较分析,通过降维,找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影响和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尝试得出支撑其可持续发展进程的关键基础因子。
一、研究过程
1.指标的选择
要科学有效地评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建立一个合理并且现实可行的评价指标体系非常关键。本文借鉴侯杰[15](2014)、汪克亮等[14](2013)、王菲[6](2008)等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评价指标。
考虑到一个城市,尤其是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经济、社会、资源、技术等各方面基础,经过多次的实验性定量分析,本文最终从现有权威的统计资料中选择出11个具有代表性的定量指标(表1)。资源型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是必然途径。产业转型的前提条件是保地充分的就业以及调整就业结构,所以城镇登记失业率、采矿业(采掘业)就业人员比例、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三个指标被本文采纳。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得有经济基础作保证,所以本文采用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等三个指标;资源和环境的改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本文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来代表;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和科教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来表示技术的支持。
表1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指标
2.样本城市的选择
淮南市是位于安徽省中北部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其“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与煤炭开采、加工、销售相关的产业为该市的主导产业。由于产业单一,经济和社会发展受资源储量及销售价格的影响很大,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该市的重大课题。因为淮南市在资源型城市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又基于前期研究基础和资料获取的便利性考虑,所以本文选取淮南市为研究对象。
3.因子分析方法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Method,简称FAM)最初是Spearman、Thomson和Burt等心理学家所提出的一种统计方法。该方法可以在很多信息重叠、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中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因子,将相同本质的变量归入一个因子,从而达到减少变量数目(降维)、确认数据的基本结构及尺度的目的。因此,在医学、生物学、经济学、教育学及其其他行为科学领域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进行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一是对原始数据进行正向化处理和无量纲化处理,检验原始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二是提取因子和计算因子载荷矩阵,确定主成分,并解释其经济意义;三是计算样本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因为该方法是应用广泛且较为普及的统计方法,所以本文就其内部原理及计算公式不再赘述。
二、对淮南市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
1.数据来源及其检验
考虑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得性,本研究的原始数据主要来自《淮南市统计年鉴》(2001—2013)、《中国城市年鉴》(2001—2013)及其他文献。由于在选取的指标中既有正向指标,又有逆向指标,所以要对数据进行趋同化处理。
设原始样本值为Xij,趋同化后的新样本为,参考文献[14],本文对逆向指标的趋同化处理公式为:
其中城市登记失业率、采矿业从业人数比例为逆向指标,需带入(1)式进行处理。
趋同后的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21个指标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KMO(Kaiser-Meyer-Olkin)=0.712,数据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巴特利特(Bartlett)球度检验相伴概率为0,小于显著性水平,所以拒绝原假设,说明相关矩阵不是单位阵。通过以上各项统计指标的检验,表明本研究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表2 KMO和Bartlett球形的检验
2.因子分析的结果
本文应用SPSS19.0软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淮南市2001至2012年共12年的样本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可以得出标准化数据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以及累计方差贡献率,见表3。从表3可知,提取了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了91.01%,保留了绝大多数原来的信息,因子也由11个减少为3个,达到了降维与简化的目的。
表3 主成分变量解释
为了更好地解释公因子的经济含义和公因子之间更加独立,要对初始负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旋转载荷矩阵。
表4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采矿业从业人数比例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称之为结构因子,它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的57.28%的信息;第二个因子在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人均绿地面积、科学和教育支出占财政收入比例上有较大的载荷,可以命名为资源因子,它综合了指标体系的17.7%的信息;第三个因子在GDP增长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上载荷较大,可以称为增长因子,其综合了全部指标体系的16.02%的信息。
3.综合评价
根据SPSS19.0输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结合标准化的原始变量值,可以计算每个年份各因子的得分,并可做出进一步的分析。因子得分系数矩阵,见表5。
表5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因子得分表达式为:综合得分:
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各因子评价结果,本文将各因子得分以及综合得分转化为百分制,百分制的转化公式如下:
其中,Gij代表第j个因子i年份的百分制得分值,Vij代表第j个因子i年份的原始分值,Vj是j因子的原始分值。计算得到各因子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见表6。为了更直观地反映各个因子及综合能力的变化趋势,本文将淮南市2001-2012年评价的结果的百分制得分绘制成折线图,见图1。
表6 2001-2012年淮南市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评价结果
图1 淮南市2001-2012年可持续发展综合支持能力趋势图
三、主要结论及建议
本文遵循科学性、代表性及数据的可获性原则,选取了11个定量指标,构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淮南市2001-2012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支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因子为:结构因子、资源因子和增长因子。其中结构因子起到最主要的支持作用,即结构因子是资源型城市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保障。从图1中可以显示,淮南市这些年一直谋求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非煤产业的战略得到了一定的成效,结构因子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结构、资源和增长三个因素应该协同发展。从对淮南市的评价结果来看,虽然结构因子保持良好的态势,但是受资源和增长因子恶化的影响,该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波动;(3)本文实证结果也表明淮南市在发展过程中资源性因子指标在恶化。从具体指标构成来推断,可能是因为城市这几年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虽然促进了非煤产业的发展,但是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率和人居环境,这将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应引起重视。
本文的政策建议:(1)作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应该立足本地优势和特色,引进其他产业,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足够动力;(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升就业能力。就业是转型的关键,保就业才能保增长。当地应该结合本地实际,发展旅游、商贸、信息服务等产业,促进就业,保持经济的健康增长。(3)重视环境保护,提升人居环境。长期的单一产业的粗放式发展,使我国绝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的自然环境非常脆弱,淮南市也属典型。当地应该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舒适度,这样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才能有助于引进新兴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1]Toba Daniel,Simion Dalia,Vochita Luminita.Naturaldimens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integration in the evaluation of social welfare[J]. WSEAS Transactions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2011,7(1):13-22.
[2]Marius Christen,Stephan Schmidt.A formal framework for conceptions of sustainability-a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 to the discourse i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12,20(6):400-410.
[3]KlaasDeBrucker,CathyMacharis,AlainVerbeke. Multi-criteria analysis and the resolu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dilemmas:Astakeholdermanagementap⁃proach[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3, 224(1):122-131.
[4]王焕良,李克忠,尚克昌.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J].管理世界,1994(4):211-212.
[5]朱明峰,洪天求,贾志海,等.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初探[J].华东经济管理,2004,18(3):27-29.
[6]王菲.矿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8):25-27.
[7]郝传波,代少军.基于熵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资源与产业,2008,10(3):1-5.
[8]董锋,谭清美,周德群,等.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J].资源科学,2010(8): 1584-1591.
[9]韩静,宋雅晴,杨力.基于聚类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1(20):76-78.
[10]陈晨,夏显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19(1):197-201.
[11]田红娜.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创新体系效能测度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161-163.
[12]王树林,梁莎.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88-93.
[13]王中亚.基于因子分析的资源型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差异研究[J].生态经济,2011(9):67-70.
[14]汪克亮,严慧斌,孟祥瑞.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基于熵权因子分析法[J].工业技术经济,2013(12):108-117.
[15]侯杰.我国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响应评估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8):35-39.
责任编校 秋晨
F421
A
2095-0683(2015)02-0004-05
2015-03-19
教育部人文规划基金项目(12YJAZH119)
张成君(1979-),女,江苏阜宁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宋利(1972-),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崔兴文(1980-),男,山东商河人,安徽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