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汉对比分析应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2015-01-05刘泽林

关键词:在校学生英汉学习者

刘泽林,燕 波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外语系,安徽 亳州236800)

引 言

汉语言文化环境中学习英语,仅靠反复、被动的操练以克服“母语负迁移”来实现运用英语思维、交流的目标,可能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面对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要使学生克服“母语负迁移”,不可忽略的一种有效途径是通过英汉双语对比分析,使学生比较透彻地了解英汉两种语言间的异同点,以便能自觉地预防和排除学习语言障碍,实现英语学习目标。尽管英汉对比分析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其在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中应用现状与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拟以在校大学师生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确定研究问题,然后通过问卷调查,考察我国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结果将为英汉对比分析与英语教学界面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一、文献综述

广义的双语对比分析又称双语对比语言学或双语对比研究,是比较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狭义的双语对比分析指以语言对比为基础的一种外语教学理论与方法,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在国外,这门学科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B.L.Whorf提出了对比分析理论;Charles Fries将对比分析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Robert Lado将对比分析理论付诸实践,开启了现代应用对比语言学新纪元;R.Wardhaugh将对比分析理论进行了完善;此外,还有E.A.Nida也从不同角度对母语与所学外语之间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在我国,英汉对比分析的研究曾受到理论与实践的抨击,一度逐渐淡出了外语教学。直到上世纪80年代,新兴的认知语言学让传统的对比分析重新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到目前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王力(1983)指出了语言综合比较研究在语言学理论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许余龙(1992)出版了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论述对比语言学一般理论和方法的专著,在为一般的语言对比研究建立了理论框架的同时,也为英汉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可供具体参照的理论框架。英汉对比分析学科发展史研究也取得了突破,如潘文国(2002)和王菊泉、郑立信(2004)不仅在理论和方法的界面上对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各个阶段做了回顾和总结,对学科发展趋势也做了分析和预测[1]。汉语理论方法研究不断深入,一些英汉对比研究转变研究方向,以探索汉语的本质为出发点和归宿[2],其研究成果颇丰。英汉对比语言学界在对语言现象进行客观描述的同时,力求运用实证调查、定量分析对语言现象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如许余龙在其《对比语言学概论》(1992)问世10年之后再版时扩充了“定量对比研究“一章;潘海华、胡建华(2002)在汉语英反身代词比较研究中重视实证调查、注意定量分析;张绍杰、王晓彤(1997)参照西方学者的“语篇补全测试”模式,采用了问卷调查方式,就请求言语行为在汉语中的表现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

以上研究表明我国英汉对比分析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展,研究成果不仅数量颇丰,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在我国大学英语课堂中英汉对比分析应用现状与效果如何,亟待作有益地探讨。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本研究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教学者的英汉对比分析认知和接受程度进行调查,试图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英语学习者所具有的英汉对比分析能力如何?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具有可接受性?

a.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能帮助激发学习英语热情,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b.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能帮助理解英汉语言差异,排除母语负面干扰?

c.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能帮助降低英语学习难度,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d.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能帮助突破语言交流障碍,培养运用英汉双语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

2)中国英语教学者在教学中英汉对比分析应用程度如何?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和英语教学效果具有关联性?

a.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有利于发现跨语言应用的负面干扰因素,预防和排除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b.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有利于改善教学者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者素质?

c.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有利于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增强教学预见性和针对性?

d.他们是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有利于安排测试内容、确定测试难度、选择测试手段?

2.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的对象共有四组,分别来自安徽、上海、天津、河南、山东等5个省市的24所大学、6所高中的师生,包括240名大学英语教师,60名高中英语老师,300名在校高中生,1200名在校各个专业的大学生。

3.调查设计

本调查围绕“英汉对比分析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应用现状”进行设计。包括四种调查表:表1、表2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学生;表3、表4的调查对象为英语教师。两种访谈问卷:问卷1的访谈对象为在校学生;问卷2的访谈对象为英语教师,访谈内容涉及个人英语学习/教学经历、对英语学习/教学的看法和理解、英语学习/教学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及希望得到的帮助等,针对访谈记录,反复研究分析,并进行整理和归纳,为后期研究以及解释研究成果服务。

4.调查过程

所有调查全部在控制严格的课堂时间内进行。问卷在各班级任课老师的帮助下发给受试者,接着研究者讲解判断方法,要求每位受试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不得修改;同时部分受试者接受了为时20-25分钟的半结构式访谈;随后进行数据收集、分析、讨论与总结等,所得结果供后期研究参考。数据收集于2014年元月完成,共发出18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767份;访谈300人,形成访谈记录300份。

三、研究结果分析

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表1、表2、表3和表4的调查结果,加以比较分析讨论。

(一)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英汉对比分析

中国在校学生中国英语学习者的主体,他们对英汉对比分析所具有的整体认知水平和所持的大致态度以及他们的总体接受程度,将会决定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地位。

1.英汉对比分析认知程度

为了解中国在校学生对英汉对比分析的认知程度,研究者向30所大学发出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30份。其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每格内百分比为该格内数字除以该组人数)。

表1 中国在校学生对英汉差异认知程度

表1显示,中国在校学生(2013/55.15%)对英汉语音、词汇、语法、语篇和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差异大都处于了解程度,尤其对语篇(230/31.51%)、文化(278/38.08%)方面的差异认知程度更低,而对词汇(229/31.37%)、语法(244//33.42%)的认知状况相对来说稍好些。该结果表明中国在校学生(2013/55.15%)对英汉语言与文化的差异整体认知不足,一部分学生(919/25.8%)尚缺乏英汉对比分析知识,更不用说英汉对比分析能力了。

2.英汉对比分析可接受性

为了解中国在校学生对英汉对比分析的态度和接受程度,研究者向30所大学发出问卷750份,收回有效问卷737份。其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每格内百分比为该格内数字除以该组人数)。

表2 中国在校学生对英汉对比分析接受程度

从表2可见,对于英汉对比分析,多数在校学生(1749/59.33%)持积极的态度,能够认识到并接受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说明他们(1749/59.33%,856/29.04%)认识到或认可学习、掌握英汉语言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自己理解英汉语言差异、排除母语干扰、充实完善自己知识结构、拓展文化视野,还可以激发学习英语热情、提升学习成绩,进而突破语言交流障碍、培养运用英汉双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

通过表1和表2相比,可以看出中国大多数在校学生(1749/59.33%)能够意识到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他们(2013/55.15%,919/25.8%)的英汉对比分析知识较为匮乏,缺乏英汉对比分析能力,说明需要亟待提高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应用水准。

(二)中国英语教学者的英汉对比分析

中国英语教师是中国英语教学者的主体,他们在教学中应用英汉对比分析的程度以及对英汉对比分析所持的态度,将会反映出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水平。

1.英语教学中英汉对比分析应用程度

本部分研究主要了解中国英语教学者在英语教学中使用英汉对比分析状况。研究者向30所大学发出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其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每格内百分比为该格内数字除以该组人数)。

表3 英语教学中应用英汉对比分析程度

表3表明,多数教师(433/57.73%)在教学中偶尔使用英汉对比分析方法,表明其具有一定程度的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方法意识;一些教师(225/30%)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方法,说明他们具有较强的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手段的意识和能力;少数教师(92/12.27%)很少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手段,说明他们没有认识到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或者说他们缺乏英汉对比分析知识或能力。

2.英汉对比分析和英语教学关联性

为了解中国英语教学者对英汉对比分析与英语教学关联性所持的态度,研究者向24所大学发出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50份。其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4(每格内百分比为该格内数字除以该组人数)。

表4 英汉对比分析和英语教学关联性

表4的数据统计分析显示,对于英汉对比分析与英语教学的关联性,只有极少数英语教学者(17/2.83%)认为它们相互联系不大;而绝大多数英语教学者(318/53%,265/44.17%)持积极的态度,认为英汉对比分析与英语教学有较高/一定的关联性,说明他们认识到英汉对比分析在改进英语教学内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通过比较表3和表4,可以看出中国多数英语教学者(318/53%)能够意识到并接受英汉对比分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英语教学中能自觉、正确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较少(225/30%),说明中国英语教学者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相关理论指导和/或具体的可供操作性的应用方法。

四、结论与启示

经过以上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第一,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多层面的对比分析和描述,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排除母语干扰、强化语言基本功、激发学习英语热情、突破语言交流障碍、培养提高运用英汉双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语言能力;第二,英汉对比分析与英语教学相结合是英语教学适应传统教育思想向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途径之一。英语教学者通过采用英汉对比分析理论与方法能够改善英语教学者知识结构、增强教学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水平。尽管研究结果不容乐观,但在情理之中,其原因归纳起来至少有两方面不容忽视:首先,当前在英语教学中应用英汉对比分析,即缺乏合理的理论框架来系统指导,也缺乏实用的、可供操作性的方法加以利用;第二个原因是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和培养模式的关系,大部分英语教师在汉语方面缺乏较为深刻的认识,不要说运用英汉对比分析,就是对汉语一些基本情况也了解有限。

研究结果也为我国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1.教学者在努力加强汉语言文化修养的同时,应努力做到语言自觉、文化自觉,并使之成为一种常态。2.大学英语教学中师生应通过有效互动,将传统的英汉对比分析被动式教学模式,转化成以学习者学习需求为导向的互动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学习者所感知的趣味性、实用性内容为核心,增加学习者参与黏性,建立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的强固关系,激发学习者主动探究欲望,发挥学习者的主体性;通过情景化的游戏或者活动设计,帮助教学者获取学习者即时产生的活性信息,持续追踪、准确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状况,构建师生间的积极关系,让英语知识成为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对象。

[1]王菊泉,郑立信.近十年我国英汉对比研究回顾[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1-6.

[2]邵志洪.英汉微观对比研究30年(1977-2007)综述[J].外国语文,2010(5):47-52.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英汉学习者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银川地区10~18岁青少年在校学生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况调查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