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背景、意义及其理论综述

2015-01-05蔡晓璐

城市观察 2015年1期
关键词:竞争力要素文化

◎ 蔡晓璐

一、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文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城市文化与个性的竞争正在成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的主要方式之一。城市文化竞争力作为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与潜力的关键要素之一。在经济全球化潮流中,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竞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文化建设方面不断探索,从“精神文明建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文化软实力”到“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体现了我党在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上的高度重视。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最终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文化强国。文化强国的建设,一方面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依靠本民族的力量,立足于本国的具体实际,突出本民族的特色,走出本国特色的文化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也需要将本民族的文化培育成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以及强大的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先进文化。

我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文化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城市作为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的重要载体,如何提升其文化竞争力,打造文化软实力,也成为国家决策者和城市管理者高度关注的议题。随着对城市文化竞争力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相继提出了建设世界文化中心城市或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目标。

但总体而言,与纽约、巴黎等世界中心城市相比,我国大中城市文化贫困现象严重,文化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许多城市文化产业落后,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弱,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文化观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不够,生态环境恶化、文化遗产破坏、城市个性丧失等各类城市发展问题与矛盾的产生,迫切呼唤着城市发展将文化建设纳入战略考量,寻找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方法、路径与模式,走上良性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总而言之,文化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在这一背景下,城市文化竞争力研究也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具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意义

泰勒(E.B.Tylor,1871),在著作《原始文化》中对文化概念作了系统的阐释:“所谓文化或者文明,即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其他作为社会成员的人,们能够获得的包括一切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合性整体。”①泰勒将文化视为包括知识、信仰等精神生活现象综合体。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的精神形态,是一个具体文明形态的最核心要素。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形态的发展事实上都是一种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的实质是保持并发展自身文化的竞争力。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神象征,是城市竞争力的精神内核。它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植根于全体市民中的价值观念,它以不同于法律的形式规范着市民的行为,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特色。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价值观、城市精神,作为一种观念上的文化,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为,推动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

(一)城市文化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的关系

1.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形态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指出,“国家的竞争力是社会、经济结构、价值观、文化、制度政策等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在此过程中,国家的作用不断提升,最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国家竞争力。”文化作为一种观念上的精神形态,所形成的城市文化竞争力,是城市竞争力的文化形态。这种文化形态在城市的生产力、集聚力、转化力和辐射力等方面产生促进作用,并形成一种合力,从而实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的升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公共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政府效率的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的扩大等。

具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能够改变人的思想观念,提高人的个人修养,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实现其作用。作为价值观念形态的文化,总是通过经济活动的方式、规模、层次在城市的各个方面曲折地反映出来。一切社会活动都间接地体现出价值观念,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每一个主体都无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沉力量和影响。因此,作为先进理念和价值观的载体的城市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文化辐射作用。

2.城市文化竞争力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创造物,又是人类文明的生成地和文化土壤。文化力不仅是城市竞争力中的一股重要力量,而且是对其他各分力进行优化、强化、整合的重要力量,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在社会转型、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具有竞争实力的城市文化能够在政府财政投入、人才吸纳、引进外资等方面独具优势,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城市经济发展,从而助推城市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城市文化是城市精神,城市价值的体现。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会大大提升城市的综合质量,创造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世界上凡是现代化、国际化水平高,辐射力强的城市,无不是有着独特的、有活力的城市文化。实践证明,鲜明独特的城市文化能够增加政府对城市的财政和管理投入,从而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有竞争力的城市文化对人才有极大的吸引力。当今,人力资源正在逐步取代自然资源而成为影响竞争优势的要素条件,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城市文化氛围已成为城市能否吸引到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因素。以先进的城市人文文化来凝聚人心,吸引人才,稳定社会,促进发展,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成功经验。人文文化能展示城市的价值品位和可贵的风尚。因此先进的城市文化通过对人才的吸引,能对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蕴含文化底蕴的城市形象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外化。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景观,历代人类对自然的改造使环境具有人文和历史的内涵。蕴含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能够体现城市素质,展现城市文化。在弘扬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富有城市特色的城市物质文化、生态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来陶冶、塑造领导者和市民素质与形象,从而产生巨大吸引力。因而展现城市文化内涵的城市形象也成为城市竞争力中一种重要力量。

(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深化文化竞争力理论研究,对我国城市从文化指标和文化发展的角度进行理论纵深挖掘。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对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国内外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理论体系和评价体系。目前学者们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研究尚且集中于城市文化构成要素、文化共识和文化现代化等方面。本课题具有填补和深化理论研究的意义,拟通过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对比研究,整合、丰富并提升现有的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的相关理论。同时,本课题研究涉及文化学、艺术学、经济学、城市学、哲学、管理学和文化创意产业相关诸多学科,具有跨学科、交叉性的理论价值。

第二,本课题在对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中心城市的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城市文化竞争力核心要素进行系统梳理和审视。十八大提出要将文化考评纳入政绩考核的范畴,其中城市文化竞争力考核将成为其中重要的一项。根据当前中心城市文化建设的发展状况,进一步梳理影响和制约城市文化竞争力提升的症结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根据文化发展规律和城市建设规律,寻求城市文化创新的潜在空间和可行性。

第三,为我国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打造世界中心城市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本课题积极探寻我国中心城市在文化竞争力方面与世界城市的差距,为“十三五”及未来更长时期我国城市发展做政策层面的研究,并为未来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思考。

2,实践意义

第一,以科学的方法分析论证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并在这些核心要素和指标的基础上,为我国城市文化政策的制订、文化发展规划的制定提出科学性、操作性、战略性的对策建议。

第二,通过对近百项城市文化竞争力指标的科学评测,以科学的论证、翔实的数据,对我国城市文化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和个案研究,探寻不同城市在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过程中的着力点和落脚点。课题全面梳理当前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在符合国家战略的前提下,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文化发展、城市建设等多个层面,探求城市文化的战略定位,寻找提升我国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方法与路径。

三、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综述

(一)理论基础

从文化的定义来看,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文化的精神形态,是一个具体文明形态的最核心要素。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都以文化为它们的精神内核。从结构上来说,文化哲学把文化结构区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实际是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制度文化是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文化哲学把一个民族或国家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来加以描述,这个文化共同体的核心是精神层面的文化思想体系,制度层面被视为文化思想的衍生物,经济层面是精神与制度的基础。

从人本主义哲学的角度来说,它把人视为文化哲学的基本主题与理论中心。卡西尔的人性论认为“所有文化形式的共同焦点是人,并且反之,人必须在这些形式的发展中根据其功能的统一来被构思。”人本主义从人类的文化活动与成果出发,将人定义为文化的人,所表现的是人在文化世界中的多样而又统一的存在方式。一方面,文化的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动物,其标准就在于人是否处于文化活动之中,是否在具体的各个文化现象之中。另一方面,各种文化现象,又作为人对文化的主动寻求,自由选择不同的文化形式,从而满足不同的文化需求,而所获得的文化价值。这两方面的多样化统一是人在文化世界中,获得人本价值的表现方式。基建于人性基础之上的人类文化世界,以人的文化活动为中介环节实现了人类文化世界的统一性,同时展露出文化世界的丰富内涵与多重向度。但也必须指出,人类文化世界并不是一个分离的实体或自己依存的实在,而是深植于物质环境之中。

基于以上的哲学思考,衡量文化竞争实力的方式,不能从文化内部的内容性方面进行,而是要从其内部结构及其所展现的意义形式。文化的内部结构,分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与之相应的所展现的意义即是,经济产出、人本价值和政府效率。从物质层面说,经济的增长和产出,是其所表现出来的直接意义,并且作为基础,奠定总体文化发展程度和水平。从精神层面说,人从文化世界、文化活动中所获得的精神价值,同时也是人文价值、人性价值,是文化活动的另一层意义。最后,从制度层面来说的政府效率,既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保障和驱动力,又是获得人本价值的直接推力。此外,对文化竞争力的评估,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化发展现状及其发展潜力的评估,从而判断其竞争能力,因此要从这三个部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我们认为,对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研究,应从经济、人文和政府三个层面,以及发展现状和发展潜力两个维度,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考量。

(二)理论模型

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庞杂的。众多要素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维度和层次上共同影响着城市文化竞争力大小和强弱,所以构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理论模型时不能仅仅从产业、资源、政府管理等要素中的某一角度出发,忽略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应是综合、动态和彼此关联的。从文化内部结构的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的考虑,生发出与之相应的经济、人文和政府的三个维度,从竞争力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估也不能忽视文化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然而当我们以城市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考量的对象时,在城市的内部与外部的整体发展中,文化都从以上三个维度与两个方面对城市的整体发展产生作用。结合城市的内外发展逻辑来看,其文化竞争力体现为城市文化内生与外化的共同作用及其影响效果,从而使我们更为全面地衡量一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

图1 城市文化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跑道模型”

一个城市的文化竞争力首先应从硬要素和软要素两大方面考虑,动态建构文化的硬实力、软实力两方面因素。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硬要素包含文化禀赋要素和文化经济要素,软要素包含文化管理要素和文化潜力要素。硬要素与软要素基本体现了城市文化内生效应,最终目标是通过城市文化要素内部关联和发展,实现城市文化的内生发展,也就是实现城市精神的传承和可持续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居民的人文素养及认知改造社会的能力。

作为评价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代表五大要素的内生体系与外化体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城市文化的生态系统。城市文化竞争力内生和外化的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平行的关系,还是互补的关系。两者互相促进,内生体系的建设为外化体系打下基础,只有内生要素彼此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和连锁效应,城市文化竞争力才能立足根基,外化要素才能显示优势;反之,外化体系又对内生体系的发展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外化要素对外产生了影响力和辐射力,反过来促进内生体系的自我完善和优化,不断推进城市文化的发展。

注释:

①泰勒《原始文化》,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1.

[1]泰勒.原始文化[M],连树声译.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

[2]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中信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竞争力要素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谁远谁近?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日本竞争力
也谈做人的要素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