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崔宝玲:秸秆之忧变为秸秆之惠—2014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北京炭宝集团董事长崔宝玲转型记

2015-01-05董清风王显龙

新商务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炉具基肥燃料

本刊记者 董清风 王显龙

崔宝玲:秸秆之忧变为秸秆之惠—2014年度建材行业十大新闻人物、北京炭宝集团董事长崔宝玲转型记

本刊记者 董清风 王显龙

他除了规划产业链,还善于延伸、拓展、利用好相关产业链

崔宝玲,一个曾在立窑水泥界“呼风唤雨”的风云人物,他销售的增效剂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立窑企业。但形势突变,立窑几乎是一夜之间就被淘汰殆尽。而崔宝玲却在2014年秋季联合香港工商总会和阜阳、北京、重庆的7家企业在安徽阜阳成立了九环投资控股集团,形成了一条秸秆产业链,生产秸秆炭、碳基肥、秸秆燃料球及专用炉具和秸秆再生新型建材。崔宝玲担任九环投资控股集团旗下北京炭宝集团的董事长,华丽转身成秸秆产业综合服务商。

从秸秆之忧到秸秆之惠

皖北的阜阳地区,平原广袤,良田万顷,既是粮仓之福,也有秸秆之忧。每到深秋,农民都在大田里烧秸秆,破坏了大气环境,也遮蔽了多条高速公路和空中航线,政府不得不下“禁烧令”。更值得关注的是,烧秸秆,绝非阜阳特有的难题,全国的产粮区都存在秸秆之忧。要如何处置秸秆?秸秆产业如何做才能符合社会需求呢?

崔宝玲知道农民烧秸秆就是要为来年丰收养肥土地。所以,不让农民烧秸秆,就要让他们有比养地更有利益的秸秆处置方式,架构一条惠农的秸秆产业链,才能从源头上把秸秆之忧变为秸秆之惠。

环保节能理念早就扎根在崔宝玲心中。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清晰地勾画出秸秆产业化的路径:核心产品是秸秆肥料和秸秆燃料;主要原料是秸秆,辅料是碳基肥菌种和助燃增效剂,设备是炭化装置、挤压装置和专用炉具。秸秆资源循环利用的机理是:秸秆转化成秸秆燃料球,秸秆燃料球燃烧后转化成秸秆灰,秸秆灰加秸秆炭再加动物粪便和菌种转化成炭基肥,碳基肥滋养了农作物,又转化成粮食和秸秆。如此地循环往复,商机就在这一路径中。

心中盘算既定,于是崔宝玲联合创办有“全国第一个秸秆产业基地”之称的九环集团,自己担任北京炭宝集团董事长,旗下包括秸秆碳基肥加工厂、秸秆燃料球加工厂、专用炉具加工厂、生产秸秆墙板的新型建材厂,供应炭化装备、助燃增效剂和碳基肥菌种的贸易公司,还有位于香港的投融资公司。

新兴产业,惠及农民是根本

秸秆产业链的源头是农民地里的秸秆,崔宝玲认为,不能惠及农民利益,这条产业链就成了无源之水。他给九环集团定位的惠农之道就是:别和农民伸手要钱,用秸秆就换走肥料和燃料。

以物易物,虽惠及了农民,但九环集团的加工成本何处摊销,利润从何而来?崔宝玲算了笔细账:一亩地大约出1000公斤秸秆,能加工出700公斤燃料球和300公斤碳基肥,农民拉来一亩地的秸秆,也就换走几十公斤的碳基肥和百十公斤的燃料球,余下的就可以销往缺秸秆和缺有机肥的地方。比如北京正在逐步禁止烧煤,作为天然气的补充燃料,九环集团的秸秆燃料球是有市场的。崔宝玲和昌平区一次就签下了每年500万吨秸秆燃料球的供货合同。随着一二线城市逐步禁止烧煤,九环集团的产量也难以满足供应。

秸秆产业链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一家或几家企业,如何避免这些企业的相互竞争,形成利益传导的价值链,就需要做好商业模式设计。崔宝玲利用互利互赢的哲学,让参与者都能有利可图。比如,生产碳基肥的企业,原本是一家黄牛养殖场。养牛离不开秸秆做饲料,大量的牛粪也要清理。崔宝玲给他们提供利用牛粪生产碳基肥的配方、菌种和秸秆炭化设备,农民又用秸秆来换碳基肥,养牛的成本下降了,牛肉的利润丰厚了,又多了一份可以卖钱的碳基肥,“碗里”多了实惠。多余的碳基肥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加上利润卖给崔宝玲,又从“锅里”分了一杯羹。

秸秆产业综合服务商

那么,崔宝玲在秸秆产业中究竟是什么样的商业角色呢?

首先,一个产粮区要培育秸秆产业基地,就要做好产业规划,做好各种产业要素的资源配置,这是顶层设计的服务。

其次,要做好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包括工艺、技术、原料供给、消费端及各个产业链环节之间的价值链关系,这是商业模式设计与运营服务。

第三,秸秆产业的源头是农民手里的秸秆,经过再生加工变成肥料和燃料,消费端遍及城乡,产业基地的功能就呈现出多样性,既是秸秆变碳基肥的加工基地,又是服务城市生活的生物质能源基地。

最后,产业功能的多样性会导引出运营方式和盈利模式的多样性,这是产业功能的设计服务。

而在整条秸秆产业链中,崔宝玲的角色就是:秸秆产业综合服务商。

全方位服务

崔宝玲之所以能成为秸秆产业综合服务商,除了规划产业链,还善于延伸相关产业链,做好全方位服务。不久前,我和崔宝玲参加乌兰巴托中蒙建博会,他带去一款无烟节能炉具,烧什么都不冒烟,极受蒙古人欢迎。我问他怎么又卖起炉子了。他说,烧秸秆燃料球必须用专用炉具,才能保证热值高、燃烧充分、没有有害气体溢出。秸秆燃料球加专用炉具,就是一套节能环保供热系统,而且综合成本低于燃煤和天然气。

从军的经历和东北文化的熏陶,融合成了崔宝玲豪爽、执着、诙谐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开发市场手段——转型就要请客开会!

崔宝玲把请客开会比喻成“产业哺乳室”。他说,花100万请客开会,买的是机会。搞秸秆产业离不开产品、技术和企业,找到了合适的产品、技术和企业,才能整合出新兴产业。再花100万,参加别人开的会,买的是信息。参加政府的会,了解政策信息;参加国际会议,买的是最新的产品、技术和运营模式的商业信息;参加行业组织的会,买的是市场和企业信息。参加完别人的会,筛选出重要的信息和各种资源,再有的放矢地开好自己的会。

从请客开会中,崔宝玲成为了秸秆产业的专家。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的领导,参观了九环集团和阜阳基地,评价崔宝玲:“秸秆产业的来龙去脉,崔宝玲说得最明白。”黑龙江、吉林、四川等产粮区的领导也找到崔宝玲表态说:缺啥要啥尽管说,只要你能把秸秆的事办好。当年的立窑客户也找到崔宝玲,希望依托秸秆产业链“整碗饭吃”。崔宝玲因此而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秸秆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可再生资源利用协会副会长、清华大学客座教授,成为中国秸秆产业的领军人物。

猜你喜欢

炉具基肥燃料
不同施肥配方对克瑞森葡萄园艺性状的影响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野营篇
连续4年基肥减量对生菜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桃树施基肥“五字诀”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生物燃料
不同基肥对3个树种造林成活率与生长的影响
导弹燃料知多少
生物质炉具现场测试污染物排放特征及减排效果评估
火随锅走的智能燃气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