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再生能源与环保及社会发展的均衡

2015-01-05蒋泓峰

新商务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太阳能能源资源

文 蒋泓峰

论再生能源与环保及社会发展的均衡

文 蒋泓峰

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仅只是潜在的

蒋泓峰

均衡管理学创始人,国家可再生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农业食品集团联盟执行主席兼秘书长、中国能源集团联盟常务副主席、北京理工大学MBA导师、北京林业大学MBA导师,著有《均衡管理》《策划与发展》《立体人生》等著作,在海内外媒体发表论文百余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大大加快,尤其在经济生活领域, GDP高速增长举世瞩目。在此带动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普遍提高,日常生活用品不断丰富。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后果,尤其是环境问题,正日益成为阻遏中国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亟待突破。在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需要用均衡管理的方法去思考和把握。

社会发展不能以资源失衡为代价

改革开放36年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7%,经济规模扩大28倍,这是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现象,可以称为经济增长的奇迹。同期,中国平均每年贸易增长率高达16%,以美元计算的贸易总额增加209倍。中国从世界上贫穷国家变成收入中等偏上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贸易国。

不过,伴随而生的后果之一就是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受到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在能源上,由于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和能源结构,中国在快速经济增长过程中能源消耗巨大、浪费严重。近年来中国原油、煤炭等消费量的绝对规模和在世界总量中的占比都持续上升,对外依赖度进一步提高。

在资源消耗方面,经济增长—特别是粗放式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样导致铁矿石、铝土矿、天然橡胶等大宗工业原料的消费量激增,国内产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其需求。目前,中国钢铁、十种有色金属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位,铁矿石、铜、铝等大宗矿产对外依赖度均超过50%。如此快速的消耗增长,给国内乃至国际市场都带来巨大压力。

在多年“重发展,轻治理,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方式和理念的带动下,中国有些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破坏。持续高强度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少地区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生态退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以及可吸入颗粒物长期高居世界第一位,更造成了全国大范围的酸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七大水系中已有54%的水不适合人类使用,水资源污染触目惊心。另外,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8年成为世界第一,2012年排放量高达92亿吨,占世界排放总量的26.7%。特别是2013年以来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大范围雾霾天气,多个城市PM2.5数据出现爆表,雾霾面积约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受影响人口达6亿,这些情况前所未有。

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长期利好

传统的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克的、矛盾的,环境污染与生态恶化是人类发展经济的必然结果,要发展经济就必须承受环境污染的代价,否则经济就失去了发展空间。在经济增长成为各国重要宏观经济目标的条件下,这种观点一度成为破坏环境的正当理由。许多国家,尤其是部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点,几乎都采取了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方法,但这并不能作为后起国家借鉴的样板。

必须看到,发达国家当时所面临的环境资源状况与现在是无法比较的,当时各发达国家是在资源禀赋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发展及人口扩张对环境的压力相对较小,环境威胁仅只是潜在的。但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上百年的历程,环境资源供给相对减少,而对其需求却在不断增加,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日益突出。因此,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不保护环境资源,不走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相生相容之路,其经济根本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

均衡管理,就是通过研究组织或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其与外部环境相互间的发展变化规律,把握其均衡关系和运行机制,使其内外部各要素在质、量和能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度”,在结构方面保持相对稳定,在关系方面保持相互协调、相互适应,以期实现组织或系统的整体和谐,从而发挥其最大效能的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方法。

必须用均衡管理的角度去把握发展经济,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统一起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得以实现。同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鼓励发展循环经济,要在大力发展“三大产业”中全面融入循环经济理念,从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弃物利用、无害化处理和社会消费等环节入手,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不断提高循环经济比重,提高循环经济层次和覆盖面,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这也是对社会发展长期利好最有效的促进方式。

面对能源匮乏的突出问题,需要全世界积极应对。其中,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则对于均衡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非常关键

再生能源在环境保护中作用突出

社会的发展时刻离不开能源,面对能源匮乏的突出问题,需要全世界积极应对。其中,对再生能源的利用,则对于均衡处理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非常关键。

按照一般对能源的分类,凡是可以不断得到补充或能在较短周期内再产生的能源称为再生能源,反之称为非再生能源。煤、石油和天然气等是非再生能源,太阳能、水利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是可再生能源。

对这些再生性能源的利用,同样需要纳入均衡管理的视角。

就未来的世界能源发展趋势而言,众多专家预计,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将最有可能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支撑全人类能源需求的主力清洁能源。且综合考虑到开发利用规模、技术可行性、经济竞争力等因素,他们预计,风能、太阳能等的开发利用方式必然是分布式开发、基地式集中开发相结合。

与此同时,世界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南美、东北亚、北美和非洲南部等地区。尽管全球尚有大量未被开发的水能资源,但相对未来巨大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需求而言,未来水电开发增量的占比将较为有限。世界核电发展经历了多次波折,几次严重核电事故对全球核电发展带来重创。

来自世界能源理事会的数据显示,全球陆地风能资源超过1万亿千瓦,太阳能资源超过100万亿千瓦。全球风能、太阳能具有资源分布广泛、可支撑装机规模大等特点。另外,大规模风电、太阳能发电开发,尚未发现有重大的不利生态环境影响。因此,风电、太阳能发电将最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相当长时期内可再生能源发电发展的重点。

猜你喜欢

太阳能能源资源
国际能源署:今年清洁能源投资将再创新高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瞿晓铧:让太阳能走进千家万户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太阳能维修等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自制一个太阳能热水器
身边的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