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国光伏年
2015-01-05任会芹
文 任会芹
2015·中国光伏年
文 任会芹
“十二五”的五年间,我国光伏装机从2010年的89万千瓦起步,实现了超过40倍的扩充,最终提前半年突破了3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目前,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新旧交替、承上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光伏产业而言亦是如此。
发展态势良好
2015年8月18日,工信部发布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运行情况,称2015年上半年我国光伏产业同比增长30%,同时呈现出六大利好。
第一,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好转。产品价格稳中有升,企业经营普遍好转,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规模继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多晶硅产量7.4万吨,同比增长15.6%,进口量约6万吨;硅片产量45亿片,同比略有增长;电池组件产量19.6GW,同比增长26.4%;硅片、电池、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77亿美元。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
第三,行业发展秩序渐趋合理。《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发布实施,进一步引导行业发展秩序趋向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能源局、认监委发布《关于促进先进光伏技术产品应用和产业升级的意见》,建立光伏应用市场门槛,引导行业技术水平提升。
第四,国内外市场发展持续趋好。全国新增并网光伏装机量7.73GW,累计装机量达35.7GW。我国企业加速拓展亚非拉新兴市场,并开展海外建厂,据不完全统计,已建成海外产能电池800MW、组件1.5GW,在建及扩建达3.2GW和3GW;对欧美出口占比降至约30%,欧美“双反”影响进一步降低。
第五,关键技术工艺水平持续提升。单位产能光伏制造业投资继续下降。多晶硅平均生产能耗继续下降;骨干企业单晶及多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有所提升,背电极、异质结、高倍聚光等多种技术路线加快发展;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8元/瓦以下,度电成本降至0.6-0.9元/千瓦时。
第六,行业资源整合持续加快。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增强,以市场为主导的资源整合不断加剧,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加紧通过产能、电站等的并购加速市场布局。上半年规范公告企业多晶硅产量全行业占比近90%,电池组件产量全行业占比超过70%。
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578万千瓦,其中光伏电站3007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71万千瓦。这意味着“十二五”的五年间,我国光伏装机从2010年的89万千瓦起步,实现了超过40倍的扩充,最终提前半年突破了35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无疑反映出近年来光伏业蓬勃的发展动力和高速发展的势头。
今年上半年,行业的回暖也带动大多数光伏企业打出了业绩“翻身仗”,据《2015-2020年中国光伏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国内前4家多晶硅企业均实现满产,前10家组件企业平均毛利率超15%,进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名单的29家组件企业平均净利润率同比增长6.5个百分点。
机遇与挑战并存
然而,可喜于上半年成绩的同时,工信部在此次发布的相关分析中也指出,当前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例如制造业竞争力提升乏力,光伏企业融资困难等。同时,可再生能源补帖发放不及时、不到位引发的资金掣肘仍是光伏企业经营最直接的难题。
能源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建设信息简况》中则折射出了分布式推进缓慢、弃光现象严重等光伏发电难以回避的发展隐忧。
按照今年3月国家能源局《2015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今年光伏装机的目标值定为1780万千瓦。统计显示,2015年1—6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73万千瓦,其中,新增光伏电站装机容量669万千瓦,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104万千瓦。上半年的新增装机仅完成了全年目标的43%,而分布式光伏装机的增长缓慢成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此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在上半年光伏总结会议上也曾提醒,对于光伏产业发展,“我们不应只看重装机规模,而忽视效率和效益。”整体来看,当前光伏装机在我国整个电力装机中的占比不高,以发电量来考量则占比更小。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容量135951万千瓦,据此测算,则3578万千瓦的光伏装机即使全部实现上网,也仅占到全部装机的2.6%;实际发电量方面,今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27091亿千瓦时,同期全国累计光伏发电量190亿千瓦时,占比仅为0.7%。
在一定时期内,光伏产业仍将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将不断加快,优势企业凭借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戗占市场先机
不仅如此,“弃光”的痼疾还进一步削弱了光伏的实际发电量水平。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1—6月弃光电量约18亿千瓦时,占到了光伏发电量的近一成。其中甘肃省弃光率28%,新疆弃光率19%。孟宪淦指出,弃光现象的不断发生,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目前我国存在电网建设与光伏电站的审批方式和建设周期不匹配、市场消纳空间有限、电力外送通道不畅等问题。
尽管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但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特别是要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15%”的承诺,光伏和风电无疑将是未来五年内值得倚重的清洁能源,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此前就曾表示,“虽然我国光伏市场发展很快,但是目前内忧外患还没有完全解决。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对于光伏发电的政策支持力度不会降低,还会继续加强。”
今年4月,国家能源局就下发通知要求做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编制,9月底前将形成全国规划初稿,业内认为届时光伏累计装机目标将由100GW进一步上调。而随着近期能源局推出的光伏“领跑者”计划首个项目正式落地,光伏产业在“质”和“量”上的提升也都将加速。
正如工信部在运行情况中所述,“在一定时期内,光伏产业仍将处于深度调整期,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将不断加快,优势企业凭借技术、资金、管理、品牌等方面的优势将进一步戗占市场先机”。可以预见,在政策助力之下,无论是光伏发电还是制造企业的问题和困难,都需要在市场应用实践中逐步求解,未来的光伏行业也将迎来更加靓丽的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