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的精灵
2015-01-05刘东
文 刘东
天赐的精灵
文 刘东
整个自然界中,鸟是所有脊椎动物中,外形最美丽,声音最悦耳,最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动物。从冰天雪地的两极,到世界屋脊;从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口稠密的城市,都存在鸟的踪迹,她们是天赐的精灵。
沙湖被人们称为北国西湖,塞上丽江。每年春回大地,便是百鸟翱翔之时。根据著名鸟类学家杜天奎教授的最新统计,沙湖鸟类有17目44科178种之多,其中宁夏新纪录鸟类8种,更有大鸨、中华秋沙鸭、金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鸟儿在这大片的湿地流转,堪称鸟类摄影者的天堂。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渐渐喜欢上了拍鸟,在拍鸟的过称中,我不愿用“打鸟”这个专业词汇,而用“给鸟照相”这样的词汇。出发前,都会做些准备,给见面的对象带上喜欢的食物,尽量不打扰它们快乐平静的日子。随着时常的接触,我与鸟儿的感情也与日俱增,寒冷的初春,担忧哪些初来乍到的客人们的温饱;炎热的夏天,又担心哪些初生鲁莽的雏鸟们的安全;万里秋空,朵朵白云带给我无限的凄凉和离愁;严冬腊月里,踏在皑皑的白雪上,我惧怕南方的冰封雪冻……
候鸟是最有记忆和感情的鸟,它们“遵从上天的旨意”,飞越千山万水,把阳光和温暖带给每一块干枯冰冷的土地,提醒人们春耕秋实,休养生息。候鸟,也应该是人们倍加尊重和关怀的对象,她们一生都在迁徙,都在追寻,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如同电影《1942》里逃荒的灾民一样,流离失所,生死未卜,会遇到难以计数的灾难。就拿沙湖最常见的苍鹭来说,每年往复南北空中飞行距离在一万公里左右,期间会遇气候变化以及食物短缺等许多困难,而那些在南北两极迁徙的鸟类更是历经周遭,往往要在大洋中连续飞行几千英里几周时间,没有歇脚也没有给养。今年候鸟来得早,2月底的一天,我和几位鸟友踏着厚厚的冰层到湖中,枯黄凋零的芦苇丛中是一只只羽毛失
爱鸟筑色、无精打采的先遣鸟类,有苍鹭和白鹭等,如长途跋涉的壮士,神情黯淡,疲惫至极,连起飞时都要会趔趄。鸟友告诉我,这些先到的鸟儿一般都是“家族掌门人”,它们之所以在气候尚未转暖时先到一步,主要是为了抢占一个好地盘,好让亲人们归来时有个好吃好住的地方。没几日气温骤降,我有些辗转难眠,仅附近湖泊湿地的精灵先遣队员就不下万只,唯一的办法就是祈求上苍开恩。幸好,一周后气温迅速上升,几乎所有的湖面变成了湛蓝的海,鸟们也比以前明显增加,它们开始轻松地飞奔在湖面上,一个猛子冲到水里,旋即叼起一只使劲挣扎的小鱼。你再看,高贵的鹤鹭在尚存的冰凌上迈着优美的步履,开始于已有生机的芦苇荡里垒巢筑窝,天上有两只夜鹭正在用嘴抬着一支的细长的树枝飞往自己的家园,燕鸥们则一刻不停地在水面上奔来跑去。
精灵们来了,沙湖也就真正活了过来。许多鸟友把鸟儿当朋友,每天都有人带着食物给鸟儿,这里,也成为摄影人的“麦加”。每天黎明或黄昏之时,总有几十位鸟友扛上“长枪短炮”,带着好吃的。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在那些寒冷的时日,居然有爱鸟人带着皮手套鸟喂食。而我,梦中也会时时有鸟飞旋,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