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与窍的游弋
——读张松涛作品
2015-01-05陈洁
陈 洁
灵与窍的游弋
——读张松涛作品
陈 洁
要描述张先生,可要好几层话:初闻其名字,大气磅礴,二观其样貌,阔面密髯。这两层看过来,猜他一定具有张扬的江湖气质,然待知其为人,却是极为温和谦逊,沉稳内敛。这样反转的味道,想来其作品也应是浅吟低唱,澎湃不来的了,但没成想,却又是生生变换出另一种犀利:轻灵入微的,却氤氲壮观;枯顽入魂的,却又处处生花!无论材料是沉重抑或轻巧,皆如许多游弋在窍中的焦灼的灵魂,不停喧闹着盘旋着。由不得人心生赞叹,这样温和低调的人,心中竟是有大沟壑……
如许多艺术家一样,张先生早期的作品面貌也与现在颇有不同,比如《后花园》与《精》:扭曲的人体,不安的灵魂,浪漫主义的调调。细读却感受出一种不一样的坦诚,一开始我不太确定是什么带给我这样的感受,直到目光一遍遍卡在那些细碎的并不流畅的形中,正是这样一种干涩残缺,不流畅的塑造,形成了一种通感,映照出了作者精神上的犹豫和疏离。不管艺术家要表达什么,这种犹豫和疏离的精神状态都是独立于表达之外的,是真实的,坦诚的。这并不是在所有的艺术作品里能读出来的,有些艺术家有能力为自己的作品营造出一个完美的境界,却也“完美”的隐藏了坦诚。而恰是这样的坦诚才动人。再循着去仔细琢磨,《后花园》里似有一团仙气,而且这仙气有些诡异陈旧的意味;《精》如颠倒的梦境一般分不清这气丝柔弱的女人是在升腾拟或跌落;《女史箴图》在大胆忖度那个很久远隔着千古厚梦的故事;《吉祥娃娃》的竭力的哭声里满是对这个所谓吉祥世界的不情愿……这些作品不美,因为美在这里承载不下那一个个躁动顽抗的生命;这些形也没有用强撑的饱满来体现张力,因为显然一个收敛的促狭的空间更能突出灵魂的不安。从传达上来说,这几件作品都是成功的,但从观看体验上来说,它们的表达方式还是有些封闭的,就像这些躁动的灵魂被禁锢在一层壳中,我猜想作者也极是渴望打破束缚,所以才有了《种植计划——草本》的诞生。
《种植计划——草本》的延伸是作品《一隅》,比起前者单纯与粗犷的荒凉气息,《一隅》编织得更为精致,似乎这些植物的生长也更自由了些。多种材料的结合也使作品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设计过的园林,而正是这刻意的设计,使这荒凉更加荒凉了……
2013年他创作了《游丝》系列作品,有意思的是,在这组作品中他似乎是把《草本计划》与《一隅》中抛弃的“躯壳”拿来祭奠了一下,另或是重新思考一种新的存在方式。粗糙怪异的壳更像远古的化石,不知是何时崩裂了开来,发光发热的电阻丝与混凝土、陶等材料的结合,也轰轰烈烈地增加了仪式感。电阻丝依然延续了游弋的线条的方式,只是这游弋更加压抑,就像灵魂在炼狱中挣扎着经历洗礼与涅。可以看出,作者对材料的驾驭能力是很强的,对每一种材料呈现的感觉都有着精确的控制,比如《游丝》中外壳的粗糙的质感,还有电阻丝发光时的呼吸感,都控制得恰到好处。
平时,张先生对待许多事都是很随意的态度,印象很深的是他蜷在系里的大工作间里创作《一隅》,边上散乱地堆满了完成和没完成的作品,满得连下脚的地儿都没了。大工作间平时人多物杂,很是凌乱,但他好像一点也不在意。那里的卷闸门是朝向路边开着,来来回回的从路上经过都能看见他窝在一堆材料里,用一个小锅一点点地把锡熔化,再小心翼翼的浇铸在作品上。头几次我路过总会与他打个招呼,后来无论何时路过,都能见他在那儿,就像定格了一样,我就连招呼也懒得打了。其实打招呼的时候,他眼神也都是直直的,因为根本就没从工作的状态里挪出神儿呢!
陈 洁:湖北美术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雍文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