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角色的“体验”表演
——以《大圣归来》孙悟空的内在“体验”为例

2015-01-05

艺术评论 2015年10期
关键词:神性大圣动画电影

路 清

动画角色的“体验”表演
——以《大圣归来》孙悟空的内在“体验”为例

路 清

如果说,年初的动画电影《十万个冷笑话》是国产动画复兴的一针兴奋剂,那么暑期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则是吹响复兴之声的号角。这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动画电影,突破了经典形象的束缚,在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内心播下侠骨柔情。缘何一个落寞的齐天大圣却成为了观众心目中的大英雄,剖析其中孙悟空的内在“体验”,力图解码角色塑造背后的来龙去脉。

一、动画角色表演的“体验”演变

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在表演时,所呈现的动作、表情都应具有内心体验的根据。动作的逻辑性会体现出内心体验上的逻辑性,内心体验又会受到外在动作的监督与支配。只有经过“设身处地”“自内而发”“化身为剧中人”的情感体验,才能寻觅到符合体验情感的真实动作,演绎出富有情感的戏剧行为。

动画师在为虚拟动画角色设计动作时,如同真人演员表演一样,也要经过一番“体验式”的前期准备。真人演员自身就是具备丰富情感的人,在表演时内心的情感体验有着思想辨识性。演员会根据现场的表演环境与对手的表演进行自我调整,其演绎是一种感性转理性再转感性的行为。动画表演是团队合作的表演,极少临场发挥。因此“体验”在动画表演中,不再是感性转理性再转感性的抽象行为体现,而是强调高度提炼分析后的具象动态分解制作。这种高提炼的分解不仅是情感上的体会,更多的是思想与情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行为分析。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的行为并不是无意识的,而他们的行为活动是有原因的。”动画的“体验”表演,即要求更具体地分析,并表现角色做事的目的与如何去实现此目的,从而产生的一系列行为的情感状态。首先通过视觉感观角色外在特征的体验,设计出角色动作幅度极限的大动作作为运动参考;然后根据人物小传进行角色内在性格的挖掘,设计出符合角色性格特点的外在行为和表情作为角色塑造的技巧性表演;最后结合该角色的思想与情感的内心体验,分解成符合规定情境说明性动作的具体静帧动态来进行演绎,是感性转理性再转化分解的过程。团队模式下的所有体验分解,应是由动画导演或者原画师独立完成,再由动画师进行形象整理和补帧等环节来完成整体表演。

二、《大圣》中孙悟空的“内在体验”

六小龄童先生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演绎孙悟空时,特别提出孙悟空的多重性身份塑造。动画电影《大圣》中的孙悟空被设定为法力丧失的一位武功高强的普通猴侠,浑身散发出传统文化包裹下的时代人物气质,这种定位巧妙地将兽之行为、人之能力、神之思想合为一体在动画角色表演中。

猴王的兽性内在体验:孙悟空在是天生地养的石猴,猴子的行为应是其惯性行为。在情绪失控之下,兽性便成为其下意识行为。如片中猴王被解救出来,面对山妖们的袭击,刺激了具有兽性的猴王,不顾封印和铁链的束缚,兽性大发将山妖们一顿好打。甚至在战败山妖后,面对解救他的江流儿,呈现出狰狞的表情,就是猴王兽性的内在体验的动画表演。

大圣的人性内在体验:片中一番江流儿与大圣的对话,得知前者念经是为了求佛祖恢复大圣的法力,此时其一改桀骜不驯的面孔,甚至被江流儿的真诚所感动险些掉下泪来。这一系列的常人行为,是大圣深悟仁、义、信的为人之道的反应,另一个层次则说明五百年的被困,使其心智成熟,具备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高于人类的佛性。

悟空的神性内在体验:神性是悟空与生俱来,后由菩提祖师点化而成,这种神性在片中化作一种思想上的升华——“爱和勇气的信仰”,将升华的神性摄入普通猴侠的内心,超越了以往悟空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表层神性,到达了神性思想的高境界。开篇的“大战天兵”,中间的“智斗山神”,片末的“勇战异兽”,都能“体现”出悟空对于神性内在“体验”的动画表演。

三、多重体验下的动画角色塑造

动画,乃非客观式拍摄的影像,具有高度的假定性。虚拟的灵活性要高于记录客观现实,想象力的提升又加大了表演体验的难度。塑造角色的性格,不再是单一的人性体验,而要找寻角色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并去“体验”关联性的多重物质元素。动画电影《大圣》中的孙悟空是具备动物外形的动画角色,它是以人性的行为能力为主体表演,神性的思想为假定表演,然后穿插外形相近动物性反应的大动作表演。这样的表演兼具真实性、生动性、丰富性等多层次、立体化的艺术表现效果,使得“虚构”的动画角色成为具备丰富思想与情感的“逼真”人物。当然,这种“逼真”藉由原经典文本也具有了一种超自然力,从而可以突破所表达内容的界限,释放出超越人类思维的批判性。

当然,上述这种想象力与表现力的超越,是以动画创作者结合多重体验分解进行的规定行动表演。而正是这种细腻的分解绘制,更适合去深挖符合观众内心共鸣的典型行为,便于实现“间离性”“陌生化”的艺术效果,直接运用肢体语言的高辨识力行为去塑造生动的动画角色,进而对受众思维产生启发与引导。

* 本文系2014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14JK1078)的阶段性成果。

路清: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神性大圣动画电影
日常的神性:局部(随笔)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彭大圣决定隐身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狂放外壳下的戏剧寓言——郑大圣导演风格研究
春·遇见
《莎乐美》中的伦理道德观
沈从文笔下湘西形象的集体无意识解读
大圣如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