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乳业迎来新趋势

2015-01-04白舒婕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乳企荷斯坦奶源

白舒婕

中国乳业在经过“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多管齐下进行“疗伤”,并希望未来中国乳业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2014年却是不平静的一年。兼并重组、婴幼儿乳企换证大考、国家队推出、追溯体系建设以及国内外资本和企业在境内外纷纷大规模投资……可以说,今年乳业发展形势极其复杂。尤其是面对国内外乳企的产业链布局,乳业格局将产生巨大变化。

国内外乳企互相“争食”

北京德睿伟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志宏在总结2014年乳业形势发展时说:“国内乳企巨头进军国际化的步伐之快出人意料。”

11月25日,伊利股份在新西兰工厂一期年产4.7万吨奶粉原料粉产品线正式投产,加上其11月20日新公布的20亿元投资计划,伊利股份在新西兰的投资额已经超过30亿元。

11月27日,光明乳业、其全资子公司荷斯坦牧业,与私募基金ChatsworthAssetHoldingLtd签订了增资协议。后者将以现金方式向荷斯坦牧业增资15.25亿元。荷斯坦牧业也公布了IPO计划。光明乳业会以市场价购买荷斯坦牧业的全部原料奶,如因IPO需要,荷斯坦牧业可向第三方销售部分原料奶,但不会超过总量的30%,且价格不得低于给光明乳业的价格。

除此之外,“走出去”的乳企还有贝因美、圣元、雅士利等。前不久,贝因美宣布,公司与全球最大乳制品出口商恒天然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恒天然通过邀约收购控股贝因美20%的股份,成为贝因美集团第二大股东;圣元选择在法国布列塔尼地区,建设婴幼儿大包粉工厂;而雅士利也选择在新西兰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成品及半成品。

柳志宏表示,中国乳企到海外投资的背后,是国内生鲜乳供应与境外奶源在价格和质量安全对比上的无奈选择。随着国内企业面对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鲜奶奶源的进口依赖度不断上升,而国内奶源在供应安全、鲜奶质量方面的短板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伊利等乳制品巨头选择主动出海以完善自身奶源和产能布局。相比较而言,国际乳业发达国家的农牧业资源丰富、奶源优势突出,中国乳企赴世界各地寻找优质奶源地建厂,这既解决了国内用于奶牛养殖的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大大节省了奶源成本;从长远来看,又获得了稳定、优质的奶源供应,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保障,并最终促进中国乳业更健康的发展。

在国内乳企布局海外市场的同时,国际乳业巨头今年也不断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份额,扩建奶源及厂房,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7月11日,两大外资乳业巨头恒天然和雅培宣布,双方已签署协议,计划投资3亿美元在中国共同投资兴建五家牧场的奶牛养殖基地。这是外资企业首次在华抱团合作的案例。

另外,惠氏苏州工厂投资24亿元,拥有400多名员工,设计产能达4万吨,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先进的婴幼儿营养品生产基地之一。

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均占有奶量将达到42千克以上,是现有水平的1.5倍。“国际乳企正是看好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想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柳志宏说,中国奶牛饲养近几年正在快速进行工厂化建设,饲养方式从散户、集中到规模化转变,可以说,目前国内奶源建设正处于非常好的发展势头。这都是吸引外资到中国市场布局的原因所在。

不过,柳志宏也存在担忧,虽然在国内奶源领域里,目前外资乳企的渗透还没有形成气候,但长此以往,携资本力量和技术优势的国外乳企进入中国,对本土乳业的冲击会越来越大。如果海外投资更具有经济性的话,国内企业可能会降低对国内投资的兴趣,忽略对国内奶源的建设,进而被国外资本抢占奶源养殖市场。

柳志宏直言不讳地指出,在国内乳制品产业链条中,上游养殖环节依旧存在较大问题,在整体需求上仍需要进口大量全脂奶粉来补充,这也就造成了国内奶企对进口全脂粉的依赖。目前,尽管国内大型企业纷纷在海外投资来降低原材料的制约,然而一个产业过多依赖海外的话会给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风险。目前国内也正兴起奶源投资风潮,国内政府可以在政策上予以帮持,以将国内奶牛养殖环节做好。

低价进口奶粉冲击国内市场

如果说今年国内外乳企建设奶源迎来了历史最高峰,那么与此相反的是,进口奶粉价格却创下历史最低值。

柳志宏说,从今年年初开始,全脂进口奶粉价格快速下跌,从2013年的40000~50000元/吨的最高价跌至现在的20000元/吨左右,价格大幅“腰斩”。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全脂奶粉进口量为62万吨,去年全年为44万吨,2012年为32万吨。

大量的洋牛奶、洋奶粉涌入中国市场,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国内全脂奶粉出现严重滞销,生产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已触发了奶源选择的一场无硝烟的暗战。

柳志宏坦言,今年进口奶粉的大幅下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奶牛饲养的发展速度:一方面抑制了企业投资奶牛养殖场的速度,导致今年国内奶源恢复对未来的供应能力不乐观,可能再次出现奶源紧缺的局面;另一方面对现有中小养殖场,特别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生存压力,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杀牛倒奶的现象。

谈及2015年乳业市场形势,柳志宏认为,有几个因素制约着明年奶粉价格高企:一是由于今年奶粉进口量大增,加上需求下降,市场尚未消化完库存,目前库存处于高位水平,可能会影响明年的价格。二是2013年奶价的提升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投资养殖的积极性,集中投资建设养殖场,使得2014年国内奶源得到恢复性增长,加上进口量增长,国内奶源供应相对平稳。三是从需求方面来看,二胎生育政策尚未释放,基本消费人群变化不大,国内消费市场需求不足。因此预计2015年乳粉价格应该是平稳中略有上升,难有大幅上涨。

不过柳志宏强调,随着散户的退市、工厂化养殖的逐渐增多,意味着国内奶牛饲养抗风险能力增强,即便2015年奶价下跌,也不会出现以往那种以散户饲养为主的奶源崩溃的局面。

中国奶农何去何从

过去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养殖模式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市场环境,也不被产业发展所兼容。相对家庭式的散养模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在抵御市场风险、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议价能力等各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据统计,2008年全国有奶农260多万户,2012年只有不到200万户,2013年养殖户数量继续下降10%~20%。而2012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5%,比2008年提高15.5个百分点。2013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37%。“在国内散户饲养模式逐渐消失,转而向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的背景下,奶农该何去何从?怎么能让奶农通过养殖而增收?如果无法实现增收,又怎样安置这些奶农?这些问题是中国乳业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也是目前国内乳业企业需要思考的社会责任。”柳志宏认为,传统奶农必须要积极寻求自身转变,以便在新形势下找到适宜生存的办法。但是农民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转变为现代农民,这需要多种因素的推进,比如企业可以吸收奶户奶牛入股,成为养殖工人,同时政府应给予相应政策扶持。

此外,柳志宏表示,受科学饲养水平较低、现代化机械设施配套匮乏、养殖资源难以得到高效利用,环保投资不配套等各种因素的制约,目前全国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都尚处于探索建设阶段。中国奶业正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这是一个阵痛期,终将过去。endprint

猜你喜欢

乳企荷斯坦奶源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荷斯坦牛脊椎畸形综合征TaqMan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中国荷斯坦牛初产日龄遗传评估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洱源荷斯坦奶牛发情期各种阴道出血现象的诊断和治疗
包头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季节性变化规律
光明海外收购 蒙牛挺进西南 乳企开打奶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