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成分分析法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2015-01-04吴宜涛

关键词:专业性译本分值

吴宜涛

(安徽工程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翻译研究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而翻译质量评估以理论为参照模式,对质量不等的译文进行分析、评价,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桥梁,也是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翻译评估有质性评估和量化评估之分,质性评估结果为定性化的描述性语言,无具体分值,而量化评估结果通过分值体现译文优劣,较为直观。纵观国内外关于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的研究,House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模式、Reiss从文本功能视角出发的模式均为质性评估,Williams的论辩图式、何三宁的层次分析法等属于量化评估[1]。由于质性评估较适用于少数译本间的对比分析,操作性不强,难以推广,近年来,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成为译界关注的焦点。Colina认为译文质量是由多个不同成分决定,基于成分分析法提出了一套新型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2],既包括译文整体质量的宏观评估,又包括参数层面的微观评估。本文拟以Colina的成分分析模式为基础,加以调整尝试构建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并对其加以验证。

一、翻译质量评估中的成分分析

(一)理论依据

现有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或缺乏理论框架,或评估程序过于复杂,缺乏可操作性,或只关注译本的微观或宏观层面,评估结果过于片面。任何文本都有功能,译本也不例外,译本功能体现在翻译目的、接受者、媒介等方面[3],而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译本功能是翻译质量评估中不可或缺的成分之一。翻译,尤其是本文探讨的笔译,是一种基于文本的交际活动,具有语篇、语用特征,而以往的翻译质量评估多以句子或句群为评估单位,忽视了对译本整体的评估。鉴于以上原则,基于成分分析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建立在功能主义理论和文本理论之上。

(二)构建模式

不同于以往的错误扣分评估方式,成分分析模式包括四个模块,即四大成分:目的语表达、文本功能、原文内容(非专业性)、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目的语表达成分主要考察译文是否符合该类型文本在目标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习惯;文本功能考察译本有无体现其预设功能;原文内容(非专业性)描述的是译文与原文的关系,即译文是否传达出了原文的意思,有无更改;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指译文有无再现原文作为某一专业性文本的特点,包括术语的翻译等,文学文本中的修辞手段的使用是其文学性的体现,所以对其翻译的评估也归入“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的考察之下。在进行评估前,依据文本类型,四个成分被赋予特定比重。例如,评估商务合同翻译等专业性较强的文本时,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这一成分的比重应加大;评估影视字幕翻译时,需加大目的语表达成分的比重。

具体到对每个成分评估时,采用等级制,每级为描述性陈述句,评估者选择对译文描述最恰当的等级,且可以举例说明,每级对应一定的分值,四个成分分值的总和即为译本的总分。每个成分中的等级数是非固定的,依据具体的文本和翻译要求来定,通常某个成分在评估模式中所占比重越大,等级就越多,说明对其考量得越细致。在本模式中,供评估者选择的等级和分值可以分列于不同表格,适应不同要求的质量评估,比如,有些评估是为了对比译文优劣,不需要给出评分,而有些评估结果则需要给出具体分值。

二、成分分析模式的应用

以The Quest(选自《英汉翻译简明教程》)为例[4],原文347个词,作者为Agnes Smedley,是美国女作家、新闻记者,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是朱德与周恩来的第一次见面,节选自她所著的记录朱德 生平的The Great Road,是记叙文。由于该文实

则讲述故事,目的语表达这一成分比重需加大,设为35%,而涉及专业性知识的内容不多,原文内容(专业性)及术语这一成分比重可以适当降低,设为15%,其他两个成分均为25%。有三个译本,译本一为翻译家梅念所译,另两个为学生译文。

表1 各成分及其等级、分值区间

请三位教授翻译课程的老师对三个译本进行评估,提供原文、译文、评估成分表和打分表等相关资料。

译文1打分及总分计算:教师对译文1“目的语表达”成分的打分等级都是1e,给出的分数分别是35、35、34,取平均值为34.67,即译文1在“目的语表达”成分上的得分是34.67分,同理可以计算出译文1在其他三个成分上的得分。

表2 教师打分统计

评估结果分析:通过表2的打分和计算得出的分值来看,教师们认为译文1较好(分值为96.67分),译文3其次(分值为82.67分),最后是译文2(分值为66分)。译文1得分很高,仅在“原文内容(非专业性)”部分被扣少许分数(个别措辞值得商榷),其他成分均为满分,体现了译者高超的翻译水平。译文2和3在四个成分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译文2,问题较多。译文1为专业译者所做,而译文2、3均为学生译本,符合成分分析法模式的验证结果。比较译文2和3,发现译文2在“目的语表达”和“原文内容(非专业性)”上得分与译文3有一定差距,分析译文2,发现译文2存在部分语句不通顺、部分漏译的现象。可见,成分分析法评估单译本和多译本都是可行的。在评估单译本时,相对于以往的错误扣分法,成分分析评估有利于分析译本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在比较多译本时,对比各译本在同一方面的差异,有利于较客观地评价译本质量。

结 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成分分析评估模式对单译本和多译本的评估是可行的,操作性较强,并且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文本进行评估,适用面较广。从验证结果看,该模式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考察译文,能直观且较客观地评估译文质量。不过,成分分析评估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各成分比重的设定、等级划分有一定的主观性,并非基于大规模的文本语料库。评估涉及主体及具体情境,无法排除主观性因素,翻译质量评估始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5]。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翻译语料库的发展,基于成分分析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有待完善,从而不断优化评估参数和依据,使得翻译质量评估更加客观。

[1]杨志红.翻译质量量化评估:模式、趋势与启示[J].外语研究,2012(6):65-69.

[2]Colina,Sonia.Translation Quality Evaluation:Empirical Evidence for a Functionalist Approach[J].The Translator,2008(14):97-134.

[3]Nord,Christian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Functionalist Approaches Explained[M].Manchester:St.Jerome,1997:56-60.

[4]庄绎传.英汉翻译简明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6-8.

[5]Colina,Sonia.Translation Teaching,from Research to the Classroom:A Handbook for Teachers[M].Boston:Mc-Graw-Hill,2003:60-63.

猜你喜欢

专业性译本分值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体育考核新方案出炉 项目分值变化大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