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相关性分析
2015-01-04赵双玉刘建文邱辉强
赵双玉 刘建文 邱辉强
D-二聚体是观察纤溶效果最为准确的指标,通过分析血浆D-二聚体的浓度变化有助于分析脊髓损伤患者并发消化道出血的情况,也可以预测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后康复情况[1-2]。本研究分析了6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脊髓损伤康复之间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收治的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n=60),另外再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30)。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7±10.7)岁;其中完全性损伤29例,不完全损伤31例;车祸伤28例,坠落伤15例,其余17例;颈髓损伤23例,胸髓损伤16例,腰髓损伤21例;19例还并发了急性消化道出血(设为出血组),另外41例未并发急性消化道出血(设为未出血组)。2组人员的性别和年龄比较,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排除所有可能对实验造成影响的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均进行了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入院第1天分别测定,计算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的平均值,作为正常参考值;观察组的患者在入院后4、7、10、14 d相应再测量1次。该检测方法为早晨空腹抽静脉血1.8 mL,用3.8%柠檬酸钠抗凝0.2 mL,30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保存于-20℃待检测。D-二聚体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在CA 150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中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患者在入院后1、4、7、10、14 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进行ASIA神经功能评价并测定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的关系,ASIA等级[3]分为A级(完全性损害)、B级(不完全性损害,无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性损害,肌力<3级)、D级(不完全性损害,肌力≥3级)、E级(能正常运动)五个级别。血浆D-二聚体<0.5 mg/L为正常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正态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2组正态计量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入院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观察组患者入院后1、4、7、10、14 d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出血组明显高于未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s,μg/L)
表1 2组患者入院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比较(±s,μg/L)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未出血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入院后1 d 入院后4 d 入院后7 d 入院后10 d 入院后14 d对照组 30 205.17±51.29(正常值)观察组(未出血组) 41 675.48±168.87a 602.37±150.59a 447.13±111.82a 315.27±78.82a 268.22±67.06a观察组(出血组) 19 842.76±210.69ab 827.46±206.87ab 658.35±164.60ab 486.88±121.72ab 457.69±114.43ab
2.2 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 对观察组患者入院1个月后进行血浆D-二聚体测定和ASIA神经功能评价,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越低,神经功能恢复得越好。见表2。
表2 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s)
表2 观察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s)
ASIA神经功能级别 例数 血浆D-二聚体(μg/L)A级 1 402.57±100.65 B级 17 346.33±86.58 C级 15 302.12±75.53 D级 24 246.38±61.62 E级 3 203.47±50.87
3 讨论
D-二聚体是高凝状态的机体和纤溶分子功能亢进的标志物,血浆D-二聚体浓度升高,身体开始形成血块,并已降解[4]。急性脊髓损伤常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神经功能的脊髓损伤未来的恢复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5]。本组实验就以此为目的来进一步研究D-二聚体的水平与脊髓损伤患者康复的相关性。
在本组研究中,除了选取的60例脊髓损伤患者外,还同期选取来本院参加体检的3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2组通过测量血浆D-二聚体浓度发现,在急性脊髓损伤入院后1、4、7、10、14 d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比对照组增加,出血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未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1个月后,再次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且评价ASIA神经功能,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越低,神经功能恢复得越好,表明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是1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影响脊髓损伤患者的预后[6-7]。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越低,神经功能恢复得越好,说明血浆中D-二聚体的高水平是影响脊髓损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8]。
综上所述,急性脊髓损伤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与凝血异常密切相关,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明显影响。
[1] 孙含蓄.急性颅脑损伤及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动态变化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53-54.
[2] 龙鼎,喻莉,武晓灵.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细胞因子动态变化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3] 李丹丹,马聪,马学斌,等.影响健康人血浆D-二聚体的因素[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2,33(4):369-371.
[4] 王彩玲.血浆D-二聚体与C-反应蛋白浓度测定对肺栓塞预后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2,34(5):673-674.
[5] 谢文珠,胡春旭.急性冠脉综合症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7):1008-1010.
[6] 郭世杰,王林,吴存瑾,等.影响老年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天津医药,2013,41(7):658-661.
[7] 郑梓煜,黄应雄,叶子,等.血浆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7):8034-8036.
[8] 刘立新.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262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