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2015-01-04李彦俊
李彦俊
受到酗酒、生活环境、营养不良、机体代谢异常等因素的影响,肝硬化的发生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具有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预后效果差等特点,若未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等多种消极心理状态,进而对预后治疗质量造成影响[1]。本研究对4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改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抽取辽宁省本溪市传染病医院于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8~62岁,平均(49.68±2.94)岁,病程5个月~3年,平均(1.95±0.51)年。受教育程度:10例小学及以下,24例初中至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排除:严重心肺功能障碍、糖尿病肾病、意识昏迷、精障障碍、过敏体质者。采用抽签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n=24)。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1),具有可比性。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发症的监测,并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遵医嘱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准确评估患者的详细情况,切实感受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配合协调的肢体语言,安定患者的心绪,排除患者的情绪困扰。增强与患者趾尖的交流,传递积极的正能量,对其进行医学知识的教育,认真讲解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获得患者的信任及支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共同帮助患者更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激励其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精神支持及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2)分析2组患者治疗前后失眠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 2组患者治疗前心理健康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2,P>0.05)。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健康状况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83,P<0.05)。见表 1。
表1 2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状况比较(±s)
表1 2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状况评分状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4 36.58±2.41 20.64±2.38观察组 24 37.62±2.54 9.97±1.68a
2.2 失眠状况 观察组24例患者中,3例出现失眠状况,占12.5%;对照组24例患者中,8例出现失眠状况,占33.3%,观察组患者的失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肝硬化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病情反复、治疗周期长等方面的特点,很多患者会出现消极心理,例如紧张、抑郁等,甚至还有患者出现轻生的现象。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入院治疗患者的心理健康干预,鼓励患者积极接受临床治疗。
3.1 主动与患者沟通 患者入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师等,增加患者对医院环境的了解,消除陌生感。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制订针针对性心理护理方案,例如音乐疗法、交谈法、兴趣转移法等[2]。该方式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抑郁等心理,还能够促使患者积极接受临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干预,告知其疾病的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家属经常入院陪伴患者,陪伴期间应避免流露消极情绪,否则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影响。
3.2 指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 临床研究表明[3],很多患者未对肝硬化形成系统认识,进而对其治疗依从性造成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向其介绍疾病的诱发原因、临床针状、并发症以及预后治疗情况,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同时,向患者介绍药物的药效、服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患者对治疗方案存在疑问,护理人员应根据其受教育情况,采用合适的语言耐心解答,该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了解,还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3]。
3.3 加强对患者生活习惯的干预 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当是导致患者出现肝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4]。因此,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生活习惯的干预,保证其每天具有充分的休息时间。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饮食方案,嘱咐其多进食高蛋白质、高营养质、易消化、低盐的食物,该方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缩短住院周期[5]。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辅助患者下床活动,改善血液循环不畅症状,鼓励患者多参加有氧活动,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6]。
3.4 加强社会系统支持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嘱咐其经常入院陪伴患者,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还有利于促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6]。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失眠发生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33.3%(P<0.05)。研究结果提示,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在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中的应用,有利于促使患者积极参与至临床治疗中。梁月连等[7]指出,加强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改善其消极心理,还能够提高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与此相符。
综上所述,加强对肝硬化代偿期的心理干预,能够消除患者的消极心理,增加其对治疗方案的信任感[8],达到提高预后治疗质量的目的。
[1] 潘璐.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内科,2013,8(5):561-562,525.
[2] 龙斌,林瑟芬,丁水平.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241-242.
[3] 马运玲.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19):143-144.
[4] 肖秀丽.心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8):105-106.
[5] 张建成,沈艳平.4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分析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6):58-59.
[6] 黄灵珍.54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9):123-124.
[7] 梁月连,黄焰,谢丽珍.心理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2):2350.
[8] 王玉民,曾巧莹,肖球.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2(31):47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