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分析

2015-01-04翁泽华

当代医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危重全程成功率

翁泽华

急诊科的主要特点是患者病情急、危、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患者的生命安全会受到严重的威胁[1]。另外,急诊科患者患病种类繁多、复杂且预见性差,即使很小的疏忽都可能引发产生医疗和护理上的隐患,导致发生医疗纠纷,对医院的信誉造成严重的损失[2]。全程护理模式是一种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临床上已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本研究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急诊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平均(52.3±3.7)岁,重型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疾病患者分别为17、14、16、13例;观察组患者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2~72岁,平均(53.1±6.2)岁,重型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疾病患者分别为16、15、14、1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以常规模式护理,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病情做出判断,然后根据诊断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 以全程护理,具体的护理办法如下:(1)快速准确的分诊。由工作经验有5年以上的护士负责急诊分诊的工作,患者就诊时,分诊护士以最快的速度收集患者的主客观资料,评估病情,根据卫生部急诊分区分级的指导意见,按病情分级将患者安置在红、黄、绿区。Ⅰ级为濒危患者,Ⅱ级为危重患者,Ⅲ级为急症患者,IV级为非急症患者,红区是Ⅰ级和Ⅱ级患者的抢救监护区,黄区是Ⅲ级患者的密切观察区,绿区是IV级患者的诊疗区。(2)管床责任制。红、黄、绿区有相应的管床责任护士,红区由核心能力Ⅲ级以上的护士担任,一般为带班护理组长,各区责任护士按核心能力不同分管床位。分诊护士将患者安置到相应区域,责任护士主动接诊、交接病情,予合适的体位,对有意识的患者进行耐心安抚,帮助缓解紧张、焦躁的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执行各项治疗及护理措施;分诊护士接诊到病情危重,如复合外伤、大出血、呼吸困难、心跳呼吸停止等病情Ⅰ级和Ⅱ级患者,即刻呼叫医生及其他护士协助,开通绿色通道,直接送入抢救室抢救,抢救室内护理组长带领下的小团队立即与医生采取抢救措施,开通静脉通路、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电除颤等,并由管床责任护士对病情进行动态监测,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药物使用情况。(3)安全转运。患者需送相关辅助科室检查或住院时,由责任护士评估病情,根据需要带备抢救用物及药品,由责任护士护送、转运期间病情监测,危重患者由医生一同护送,保持治疗及护理的连续性,保障转运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患者的满意度情况,共分为3个评价的等级[3]:非常满意(8~10分),较满意(6~8分),不满意(5分以下),调查的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环境舒适度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数据用“±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1.67%(4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非常满意度70.00%,较满意度23.33%,不满意度3.687%,总体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非常满意度46.67%,较满意度30.00%,不满意度23.33%,总体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2组急诊危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比较[n(%)]

3 讨论

3.1 提高急诊护士的责任感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全面护理措施包括及时有效的抢救护理、全程陪护、心理护理等几个方面,具有全面化、全程化、以人为本的主要特点。全程护理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全面专业化的护理服务让患者得到身心优质护理,不仅做好患者入院、检查、手术前后的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指导,还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自身所负责患者的身心问题要完全掌握,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的病情变化[4]。全程护理的应用,急诊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面的、整体的护理组织方式,责任护士是主导,直接向医生汇报患者的病情变化,并与其他医护人员、家属沟通,提高急诊护士的责任感及独立能力。

3.2 提高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危重患者的患病特点是病情变化快且复杂,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地抢救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合理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5]。护理工作时整个抢救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娴熟的护理技术、良好的应变能力,更要求医院具有有条不乱的护理流程、全面专业的护理措施[6]。全程护理的连续性,保障各项抢救措施及时有效的的执行[7]。

3.3 提高患者满意度 全程护理的护理模式下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进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程度,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医院的声誉[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体满意度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恰如其分地证明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的过程中应用全程护理能够取得的临床效果。

[1] 梅立娟,王丽媛,董亚辉.我院急诊科护理组长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1,17(12):35.

[2] 陈淑萍.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2.

[3] 宫春凤,徐丽娜.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97.

[4] 刘辉.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49-50.

[5] 何芳.急诊室危重创伤患者死亡原因研究与急救护理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97.

[6] 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

[7] 许慧欣.急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0):3718-3720.

[8] 刘艳.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8):167-168.

猜你喜欢

危重全程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手工制鞋全程LOOK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