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15-01-04博士刘振亚教授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北京100048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宏观政策波动性规则

■ 邓 磊 博士 刘振亚 教授(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8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 100872)

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邓 磊1、2博士 刘振亚3教授(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中心 北京 100048 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北京 100872)

目前,我国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成为关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稳定的热点话题。宏观政策规则相对相机抉择具有优越性,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追求长期最优、约束政府行为等目标的实现。这使得对宏观政策规则及其最优化的研究成为经济政策研究的重要方面。此外,宏观政策规则的波动性涉及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方面,代表着政策变量的高阶影响,亦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现阶段,完善我国宏观政策规则并加强对其波动性的研究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分析的题中之义。

宏观政策规则 相机抉择 波动性

目前,我国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即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成为关系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稳定的热点话题。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利用事先制定好的反应方式来予以应对,保证宏观政策能够有效实现其经济管理职能,这就是宏观政策规则。

宏观政策规则被定义为一种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思路。其优势在于保持政策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又可以有效避免政策制定的偶然性和随意性。作为一种既定的应对机制,宏观政策规则突破了基于单期或短期最优政策而不断进行调整的传统范式,目标定位于对长期政策效果最优化的追求。政策制定者会在事前确定如何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政策应对方式并严格遵守。之所以制定宏观政策规则是因为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制定者所宣称的当前最优经济政策不再是最优的政策,政策制定者重新制定的最优政策,会违背其最初的承诺。具有理性预期的私人部门将预见到政策制定者当初的承诺不可信,于是将政府偏离其承诺的可能性加入到预期当中,从而减弱政策应有的效果,进而使政策丧失调控能力,加大经济的不确定性。

宏观政策规则起到预期形成、冲击传导、政府行为约束、模型闭合等作用。预期形成作用是指经济主体利用宏观政策规则和反应机制能够形成可靠预期;冲击传导作用在于考察政策结构性冲击的随机效应;约束政府行为作用是指宏观政策规则减少政策的随意性;闭合作用是指在模型求解方面所起到约束作用。宏观政策规则对模型模拟和预测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样重要的是,规则本身也具有波动性,而且波动性带有十分明显的福利含义和社会影响。这意味着宏观政策规则的水平运动和波动变化两者均不容忽视。本文将尝试分析宏观政策规则及其波动性在我国经济研究中的重要性问题,并据此分析规则波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启示。

宏观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

在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方法可供选择,或者遵循特定的、有迹可循的规则来应对经济变化,或者完全依靠相机抉择的方法来判断政策导向和调整力度。两者本质上的不同之处决定了它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宏观政策规则的提出是人们认识到相机抉择的缺欠之后逐步总结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方式。对政策是应该建立在事先约定好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则基础之上还是应该建立在货币管理当局相机抉择基础之上的讨论由来已久。

Simons(1936)首先提出了这一抉择,之后的讨论都没有超越规则与机构之间的取舍问题。他强调类似法律之类规则相对于管理当局相机抉择的价值更大,原因在于确定的、稳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则对于自由市场的存在与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规则本身无法完全排除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不确定性,但却可以避免将权力委托给管理当局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从而有效降低管理当局为了达到广泛的社会经济管理目标所采取的不当行为。Barro和Gordon(1983)将规则和相机抉择与声誉联系在一起。在相机抉择的政策环境中,货币管理当局可能以超出人们预期的方式对经济产生一些益处,但是在人们了解了真实情况之后这种做法不会带来系统性的均衡。政策规则在这种情况下会带来改进。如果存在从经济主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不断的相互影响中形成的无形的“声誉”,那么最终的均衡可能是相机抉择和规则两种情况下所产生均衡的权衡。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特征的影响可以体现为凯恩斯效应(Keynesian Effect),也可以体现为非凯恩斯效应(Non Keynesian Effect)。在1983-1986年期间,丹麦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占GDP百分比降低了7.2%,但是与此同时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都保持了较快增长,从而带动了经济增长;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987-1989年的爱尔兰,在此期间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占GDP的比重下降了5.7%,但经济增长速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瑞士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财政扩张政策,但是经济增长水平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下降。这些世界范围内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调节经济运行所产生的非凯恩斯效应给我国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了警示的作用。为了应对2008-2009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各国政府和经济研究机构都将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视为促进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印度、巴西等国相继推出各自经济刺激计划陆续出台了规模巨大的经济刺激方案:2008年底,印度虽然面临较高的政府赤字水平,但仍追加政府赤字,推出涵盖政府支出、信贷支持、出口鼓励政策等多项措施在内的经济刺激计划;2012年下半年,巴西推出总额达656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提升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同年,我国也计划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用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入。但是这些财政投入的经济效应如何仍有待于进一步考察。针对我国1998-2004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郭庆旺和贾俊雪(2006)利用各省财政政策和产出数据进行研究,结论认为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存在非凯恩斯效应,即财政收入、基本建设支出、文化教育科学卫生支出具有显著的非凯恩斯效应。而近年来我国财政投入和财政政策选择大大提高了财政的投入力度,导致了地方债务等问题,财政政策可能对经济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其中某些问题更是不可逆转,其非凯恩斯效应值得关注。

很多研究表明宏观政策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基于规则的经济政策相对于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来说具有以下优势。首先,规则的形成对公众预期的形成具有参考作用。公众部门,包括家庭和厂商部门,其消费、投资等决策过程要参考关于政策调整和走势的预期。如果政策变动的可预见性和透明度降低,那么将导致公众部门的决策偏离最优状态,从而造成福利和效用损失。政策规则有利于保证家庭部门、厂商部门、政策制定部门之间目标的一致性和决策的确定性因素,而避免额外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其次,规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时间不一致性等因素造成的宏观经济波动。规则本身并不否定要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而做出具有针对性的调整,而只是强调这种调整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系统性、长期性特征。政策制定部门无法完全掌握经济活动的全部特征和发展趋势,即在信息上存在非完全性,政策本身反而可能成为经济波动的一个原因。另外,类似相机抉择策略,是在单期内基于非完全信息而做出的政策调整,很难保持政策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忽略了政策积累效应的影响;相机抉择赋予政策制定部门经济平稳增长和物价稳定等多重目标,但是部门内部目标与整体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不一定一致,从而导致了政策与实际经济情况之间的偏离。而且在政策制定上相机抉择的随意性较强,人为因素较多,不确定性较大,法制性较差。相比之下,规则性操作有更多的规律性、系统性,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以上相机抉择之不足。

在我国宏观经济研究中,政策规则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其在税收和货币等政策中的存在性已经被相关实证研究所证实。在货币政策规则方面,对价格控制型的泰勒规则和数量控制型的麦克勒姆规则及其在我国的适用性都进行了比较细致的研究(刘斌,2001)。随着利率市场化趋势的日益加强,以利率为中介目标的泰勒规则具有越来越强的适用性。另一方面,我国财政规则研究相对于货币政策研究相对滞后,这与国际研究水平的整体情况是高度相关的。政策理论研究越来越重视财政规则的构建以及其对经济的影响(周波,2012;贾俊雪、郭庆旺,2011)。可以预见,对宏观政策规则的讨论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宏观政策规则及其波动效应

宏观政策规则与其波动性紧密相连。规则的设计意味着将政策变量的变动人为地划分为两个部分:规则解释部分和规则偏离部分。规则波动性是实际政策变量对规则的偏离,代表了政策变量变化中未被规则所解释部分的历史演化规律。如果将规则理解为政策变量与名义锚或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关系,那么对规则的遵守程度就体现为两者相关程度。政策变量对规则偏离的程度反映出规则遵从程度,偏离越小表明对规则的遵从程度越高。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研究是必要的。波动性是变量的高阶特征,以波动性为代表的高阶项在变量水平变化和稳态最优过程中未予以直接体现。这意味着任何具有相同稳态均衡解的政策都是等价的,尽管其对经济产生的波动性有很大的区别,这也是经济研究中不能够接受的假设,因此需要考虑波动性来衡量政策的优劣。

宏观政策规则波动产生的原因很多:相机抉择的宏观政策是否在错误的时间点或过于经常地被采用、政治稳定程度、收入分配合理性、民主程度、政策受约束程度、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和意愿、政策本身变化等。政府对宏观政策规则的遵从程度是随着时间变化的,要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干扰,这些波动性变化的来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等因素。比如在经济方面,税法的变化会导致实际税率的变化,尽管以产出等名义量计算的税基和宏观经济并没有变化;在政治方面,每一届政府执政前后不同时期以及政府换届时期对所考虑的经济问题观点可能并非一致,在规则的认识和遵从上都可能存在差异;在文化上,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越高,政府越重视自身的声誉,更加遵守政策规则而不是相机抉择;在法制上,法制化程度越高,政府可以用来调节经济的手段越受到限制,对政策规则的无系统化偏离就有可能越小。上述因素不仅关乎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构建,也关乎政策制定过程和传导过程等整个调控机制的完善,其影响不言而喻。

规则波动性及其影响有着深刻的经济学基础。首先,规则波动性具有宏观经济理论基础。根据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为代表的宏观经济政策只能产生短期效应,而不能够对增长率等经济变量产生长期影响,这些理论并没有提供变量波动性本身的变化对实际经济影响的路径。但是,内生增长理论解释了人力资本积累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并以此建立了政策变量与其他经济变量之间的内生影响关系,也可以用来解释经济增长以及其他变量与规则波动性的内生关系,即规则的波动性可以影响经济变量的变化,反过来,经济变量的变化会直接或间接通过规则和对规则的偏离来改变规则的波动性,两者互为内生变量。其次,规则波动性具有微观理论支撑。规则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影响是通过微观主体的风险偏好、期望和最优决策过程来实现的。比如,经济在出现波动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按照支出规则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在税制结构固定不变的情况下,为满足政府支出的需求,对企业课税必然会增加,通过价格的调节机制,企业按照预期进行生产并提供产品。如果财政支出出现对规则正向或反向的偏离,体现为规则波动性的增加,那么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无法预期将来企业实际税负的变化,由于价格存在粘性,无法迅速适应需求变动,那么企业会尽量减少税收增加和价格粘性给生产利润造成的挤压,从而不得不尽量提高产品价格水平。由此来看,财政支出规则波动性会导致生产价格上升和产量下降,即经济滞涨。同理,风险规避型的家庭部门在无法准确预测政府税收和支出变化的情况下,会尽量提高劳动供给价格,以减少税收可能增加所带来的收入效应。劳动供给价格的提高会抑制总产出,减少产出中归属劳动力的份额,并拉低消费水平和总需求水平。所以,在规则波动性与经济变量互为内生的环境中,微观主体在特定偏好和期望条件下对规则波动性的最优决策过程导致了规则波动性的实际经济影响。

从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的经济效应来看,已有研究表明规则波动性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并对经济产生直接、长期、深刻的影响。于是,宏观政策规则的高阶影响成为政策分析的重要视角。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的影响非常广泛:Fredman(1977)指出虽然通货膨胀率本身对自然失业率没有影响,但是通货膨胀率波动会使经济效率大大降低并增加经济体的长期自然失业率;Dixit和Pindyck(1994)的研究表明,政策不确定性会延缓投资进而减缓经济增长;Aizenman和Marion(1999),Turnovsky和Chattopadhyay(2003)认为公共消费、货币增长的波动会减缓发展中国家的私人部门投资;Kormendi和Meguire(1985),Ramey和Ramey(1995)证实了政策波动性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Fatás和Mihov (2005)发现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波动性的增加直接减缓了经济增长;Barnhill和Kopits(2003)认为,财政波动性在财政风险控制和评价财政可持续性问题中起到重要作用;Fernández-Villaverde和Juan F Rubio-Ramirez(2012)研究表明,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较大的年份对应经济情况较差的历史时期,或者直接与经济危机爆发的阶段相对应,所以,政策规则波动性对于理解和预测经济衰退也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规则波动性具有其独特而显著的产生原因、传导机制和经济社会影响,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作用不容忽视。比如,在财政方面一个需要思考我国财政政策规则是否得到了比较系统化的遵循。现实情况是,我国公共品提供不足与政府投资局部过剩形成鲜明对比;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财政收入增长可持续性和合理性成疑。如果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赤字等规则本身发生严重偏离,那么财政政策变量及其变动就可能会起到扰乱经济平稳运行的负面作用,这种系统内各变量波动性的增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值得思考的。

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对我国的启示

宏观政策规则及其波动性是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规则是波动性的参照基础,没有规则,那么波动性便无从谈起;如果波动性过大,规则便显得形同虚设。所以,我国需要从构建和完善宏观政策规则以及减少其波动性两个方面着手。

我国宏观政策规则的建立需坚持必要的原则。宏观政策规则的作用要通过市场主体的预期来体现,也要提高对政府行为的约束力,按照此等要求,合理设置的政策规则要形式简单、目标明确、便于检验、具有解释力、传导过程确切。首先,所设计的宏观政策规则对历史数据和政策制定部门的历史行为所体现出来的适应性应通过统计、计量等数量工具予以检验;其次,宏观政策规则不仅要适应对历史数据和行为,而且要对未来政策变量的走势给出预测和解释;再次,宏观政策规则所依据的变量和传导机制要具有较高的确定性,减少传导过程和作用力度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最后,宏观政策规则要便于公众理解,从而便于其优化自身的效用函数,达到社会效用函数的优化。如果宏观政策规则的制定缺少上述原则要求,即便存在也会造成政策变量波动性的增加,并最终给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增加宏观政策规则内生性,减少波动性。我国宏观政策规则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规则的性能要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变化,即要具有内生性。有研究表明,政策管理当局的政策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相应调整(Sims和Zha,2005;Efrem等,2008)。不难想象,对于我国这样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来说,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力度也会发生显著改变。自从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和结构都经历着深刻的变化。如果坚持原有的政策规则固定不变,不一定能够保证规则的最优性,由于经济发展和调控的需要而不得不重新调整政策变量,并使得政策变量对规则的偏离程度加大,增加宏观政策规则波动性,最终通过规则波动性的传导作用,经济变量水平和波动也会发生负面变化。所以,我国宏观政策规则要根据经济发展阶段保持动态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经常性的,否则规则本身就丧失了存在的必要性。但是调整确是必要的,需要内生于经济结构和参数的变化,以免遭受卢卡斯批判。

密切关注并严格控制波动性的动态变化。波动性在某些时期会出现异常值,体现为波动性的突然放大,此后虽然波动性有所下降,但是其负面效应将在长期持续得以体现。比如,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经济陷入衰退或困难时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常规化政策手段,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范围经济危机时体现得更为突出。但财政政策决策过程未受到预算上的约束或法制上的限制,是否有必要采用如此大规模的财政政策手段,以及采用何种财政政策手段来应对经济中出现的问题都没有制度化的规定。这不利于公众预期的形成,也不利于保证政策效果的最优化。经济增长下滑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经济周期交替对于淘汰落后产能保持经济增长潜力的必要过程,对经济周期要保持正确的认识,这并不否定财政政策在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也不刻意维护不切实际的经济增长。如果政策力度超出了规则的一定范围,即波动性突然放大,那么偏离累加的效应就会使得经济长期严重脱离均衡发展轨迹,并酝酿着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

结论

综上所述,宏观政策规则的波动性反映出我国公共财政、货币政策等调控体制的完善程度,反映出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反映出社会民主、公平、法制建设的发展水平;同时,政策运行的波动性也会通过经济主体的预期直接对宏观经济产生直接、长期、深刻的影响。不同宏观政策规则以及规则的组合对经济增长、债务稳定、投资形成的影响截然不同。宏观政策规则及其波动性的识别和作用机制是理论和实证研究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1.Henry C. Simons.“Rules versus Authorities in Monetary Policy.”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36,Vol. 44, No.1,pp.1-30

2.Barro, Robert J. and David B.Gordon.“Rules, Discretion and Reputation ina Model of Monetary Policy.”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3,Vol.12,No.1,pp.101-121

3.刘斌.最优货币规则的选择及在我国的应用[J].经济研究,2001(9)

4.周波.中国财政政策规则及其体制稳定性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

5.贾俊雪,郭庆旺.财政规则、经济增长与政府债务规模[J].世界经济,2011(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粮食安全目标下市场起决定作用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研究”(14ZDA034)资助,首都流通业基地资助

F124

A

猜你喜欢

宏观政策波动性规则
宏观政策将利好化肥市场运行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现代货币理论与宏观政策和政府债务的现实
让规则不规则
基于人民币兑欧元的马尔科夫机制转换的外汇汇率波动性研究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基于SV模型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性研究
论宏观政策对工程咨询行业的市场指引
金融摩擦、金融波动性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