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输出
2015-01-04赵晶
[摘要] 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文化重要的载体,是流动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电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价值观和普遍心理,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和民众心理的折射。好莱坞众多的影片都描绘了美国人备受推崇的个人主义或个人奋斗的故事。本文试图从不同的电影类型角度出发,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输出,希望对今后的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电影;美国文化;个人主义;美国梦
文化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内容,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虽然基督精神,自由主义与个人主义是构成美国文化的三大重要支柱,但三者之中,个人主义确是最能直接、真实、准确地涵盖美国思想。美国是世界上最注重个人主义色彩的国家,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不列颠百科全书》(2007)将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定义为“是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也是对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的一种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尊重个人空间,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奋斗,尊重人权。强调人是价值的主体,相信每个人都具有价值,高度重视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和自我发展。个人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现实根源,渗透到美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美国的文化思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美国梦(American Dream),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美国梦试图让人们相信,在美国这个国度,任何人都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和均等的机会,造物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Even a cowboy can be the president of United States”,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有朝一日定能实现自我价值。美国梦是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缩影。
美国人为何如此推崇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一,美国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培育个人主义价值观提供了丰沃的土壤;其二,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人的肯定,清教徒运动都是个人主义价值观形成发展的重要思想保证;其三,三权分立制度的建立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其四,美国没有封建思想传统,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个人主义的形成起到了特殊的作用;其五,西进运动虽然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但客观上对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电影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文化重要的载体,是流动在胶片上的社会文化。电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民众的文化价值观和普遍心理,好莱坞电影就是美国文化价值观和民众心理的折射。好莱坞众多的影片都描绘了美国人备受推崇的个人主义或个人奋斗的故事。本文试图从不同的电影类型角度出发,探讨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文化价值的输出,希望对今后的中西方跨文化交际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剧情片
剧情片通常指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真实存在但往往不被大多数人所注意的事件而改编的故事性电影,其节奏往往比较缓慢,但是情节相对紧凑,往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一定人群的生活状态的写照,容易使观看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奥斯卡奖是剧情片的天下,在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有不少是展现“美国梦”,反映美国主流价值观的电影,它们也都是励志电影的典范,激励了许多人在生活的磨难中勇敢前行。在这些电影中,无论是史诗电影中的英雄,还是当代美国社会流变中不屈的凡人,都令观众难以忘怀。
电影《阿甘正传》中,男主角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奋斗,阿甘成为橄榄球巨星、越战英雄、乒乓球外交使者、亿万富翁。几乎人人都会那句台词:“Life is just like a box of chocolate,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会品尝到什么滋味。”《阿甘正传》的成功,很大程度因为它完美诠释了美国人备受推崇的美国梦。一个智商不高的男人,却“Stupid is just as stupid does 傻人做傻事,傻人有傻福”,成功游弋于各个美国重要历史事件当中,成为美国精神的代言人。同时也让所有信仰美国梦的人相信,“You are the best.You are your most important resources.你是最好的,你是你自己最重要的资本。”
电影《洛奇》系列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梦的故事,为之后诸多运动励志题材的电影做了良好的示范。费城一位过气拳击手,凭借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了事业与爱情的成功。洛奇是美国梦的成功实践者,无论输赢,人生只是一种坚持:对生命的坚持、对信仰的坚持、对爱的坚持。“Now if you know what youre worth,then go out and get what youre worth.But you will be willing to take the hits,要是你明白自身价值何在,就去争取实现你的价值。但是你要有足够的勇气迎接为此需要承受的一切打击。”影片传播的仍是那个美国人最爱的道理,“付出终有回报,只要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1994年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费城》无疑带给我们对个人主义的另一种思考。影片讲述的是男主人公安德鲁,一位因同性恋而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为维护自己的权利而诉诸法律并最终获胜的故事。这是一部反映艾滋病、同性恋、人权、自尊的严肃题材影片,它向世人提出了关乎道德与人权的问题,艾滋病患者不应受到任何的歧视,应该同其他病患者一样,享有公平的对待和平等的尊严,正如美国《独立宣言》(1776)宣称的那样:“人生而平等,人人都享有上帝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二、英雄片
英雄片一直在好莱坞商业电影中占据半壁江山。看过好莱坞电影的人都知道,美国似乎并不热衷 “众志成城,共渡难关”的集体主义理念。他们强调个人,喜欢的电影形象都是有着超能力的个体,比如《007》系列、《超人》系列、《变形金刚》系列、《钢铁侠》系列和《蜘蛛侠》系列,等。电影中的主人公个个非同凡人、身藏绝技、飞檐走壁、刀枪不入,他们往往承担着拯救世界、维护和平、彰显正义、捍卫自由平等的使命。美国公众推崇个人成功,仰慕个体英雄,有着深厚的英雄主义情结。美国人尊重人格的独立性,相信个人能力,即便暂时性脱离群体生活,人也可以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泰然处之。另一方面,美国人充分肯定个人的创造力和影响力,讨厌墨守成规,相信凭借个人的力量也可以掌控和改变世界。而且,无论政府、团体抑或个人,都应给予普通民众广泛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充分尊重民意。
《勇敢的心》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一部电影,影片的人物原型是英国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威廉·华莱士。电影讲述的是在暴政之下,英雄之后华莱士带领苏格兰人民为了自由而抗争的故事,充分表达了为“守护”自由而战的珍贵理念。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Every man dies,not every man really lives.每个人都会死,但不是每个人都活过。”临终前的威廉在饱受酷刑后的那句“freedom”,正是美国文化追求自由、独立、平等的表现, 不知有多少信仰美国精神的观众为之动容。虽然故事的发生地不在美国,讲述的也是苏格兰起义的民族英雄,但本片能取得商业上和艺术上的巨大成功,则是因为这个角色更像一位美式英雄,展示了一个美式悲情英雄的铁血柔情。
西部片,也被称作牛仔片,在好莱坞电影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作为特殊的类型片,西部片有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意义:凛冽的大漠、荒凉的小镇、漫天的黄沙、英勇的牛仔、奔驰的骏马、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正邪之战,这些都是西部牛仔片的构成要素,例如:《关山飞渡》《西部往事》《不可饶恕》,等等。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历史的真实再现,而是一种理想化的世界,反映的是美国人的英雄主义情结,代表着美国精神的领袖。
三、爱情片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电影中最大的一个题材类型。百年好莱坞电影史也是百年多来记录、反映、表现人类爱情的展台。人类的爱情行为从最普通常见的到最畸形变态的,从最纯洁的到最猥琐的,从最一往情深的到朝三暮四的,几乎都被囊括其中,比如《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爱情故事》《律政俏佳人》《人鬼情未了》《美国丽人》《西雅图不眠夜》《风月俏佳人》,等等。纵使爱情片着眼点不同,情节不同,结局不同,所起的作用亦不尽相同,但主旨是永恒不变的——恋爱的自由和爱是支撑人类的基础,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美国梦,也是美国文化核心价值观中追求民主、自由、平等和个人空间的集中体现。
在好莱坞众多爱情电影中都体现了这种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比如电影1939年出品的《乱世佳人》。影片讲述了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几对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尤其女主人公郝思嘉的爱情追求。当郝思嘉在夕阳下高喊“I will never be hungry again.我再也不会挨饿了”,这是那个时代许多美国人的心声。郝思嘉在几经挫折面前表现出的独立、自我、倔强、勇敢、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正是对美国核心价值观的完美演绎。影片的结尾,郝思嘉泪眼婆娑地蹲坐在楼梯上,心底有百般忏悔,喃喃地说了那句铭心刻骨的台词——“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体现着美国人的乐观主义性格,相信未来,相信事在人为,相信明天一定会更好。在郝思嘉的身上,充分展现了美国人百折不挠、敢于开拓、乐观积极、勇于追求自我、保持本真的美国精神,这也是美国梦的完美阐述。
个人主义贯穿着整个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体现着美国人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第一,“自由、民主、平等”的政治口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为了自身的权利和自由,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去努力拼搏,这渐渐形成了一种国家精神,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移民到美国,实践着各自的美国梦;第二,个人主义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与众不同,反对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培养了美国人的创新意识,使美国在经济、贸易、科技方面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第三,个体自由和自力更生的精神铸造了美国人的文化基因,孩子从小就开始进行独立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的教育培养,涌现出了大批的科技型和创新型人才,推动着美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事实上,个人主义已经渗透到了美国的方方面面。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个人主义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弊端:过分地强调个体、强调自由使美国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失业率不断上升,枪支暴力、贩毒活动不断猖獗,这些都是美国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文化的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塑造和维护美国基本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因此,在正确客观的评价的同时,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电影产业,传播我们的文化价值观,保持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特性,努力实现我们电影人自己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陈曦.美国文化的精髓——个人主义[J].读与写杂志,2008(04).
[2] 戴卫平,张学忠.美国英语与美利坚民族[J].中山大学学报,2001(05).
[3]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 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
[5] 郑立信,顾嘉祖.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216.
[6] 赵一凡.美国的历史文献[M].上海:三联书店,1989.
[7]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赵晶(1980— ),女,吉林长春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与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