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与会展业发展规律的量化研究——以北上广为例

2015-01-03

城市观察 2015年3期
关键词:展馆会展业会展

◎ 杨 欣 吴 琼

城市与会展业的发展紧密相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等大型赛事和会议的成功举办推动会展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会展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1],在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共举办展览7813场,展览总面积达9098万平方米,会展行业带动就业1950万人次,产值达3587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会展市场的快速发展,会展业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新的亮点。

会展业是第三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型经济形态,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目前,关于城市与会展业发展的研究集中在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如美国展览研究中心(CEIR)统计,2000年美国举办13000个展览会,直接收入约120 亿美元,与展览会相关的社会综合消费约1250 亿美元,展览会的经济拉动效应约为1:10[3]。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对 2008 年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的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国际服饰博览会和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三个展览实现总收入 2.4 亿元,拉动北京相关行业实现总收入 24.5 亿元,三个展览对相关行业的综合带动系数达到 1:9.85[4]。国外学者通常以具体城市会展业以及某类展会为例,采用案例研究和定量分析等方法探讨会展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5-9]。胡平等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进行展览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10]。成功伟提出会展业在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以及促进城市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都发挥了显著而又积极作用[11]。史晋娜运用Logistis模型对成都会展产业的发展阶段进行判断与预测[12]。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已形成共识,但城市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目前较少研究涉及城市状况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文试图对城市与会展业发展关系做量化的分析和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经济产业带为主,西南部地区、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会展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的会展经济格局。本文以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会展经济产业的中心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会展业发展规模前三甲——北京、上海、广州为例,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确定指标体系,以通过中国会展研究会、北京统计信息网、上海统计网搜集2012-2014年为基础数据,对北上广三个城市建设和会展业的基本状况进行对比,并运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期从城市宏观经济环境和会展支持系统两方面探讨城市与会展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会展业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关注,当地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会展业的发展。我们认为研究城市条件和相关产业与会展业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会展城市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未来城市会展业建设提供参考,合理定位城市会展业,并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

二、北上广城市特征与会展业状况

会展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有机组织的一部分,不同城市的文化、经济基础、市场开放程度、外部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城市的地理位置与交通状况、产业发展状况、设施和服务的完善程度、经济发展状况等对会展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区域辐射力,并可提高该城市的商贸文化吸引力和旅游吸引力。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发展规模是决定能否举办相关展会的关键因素,支持性产业有助于形成品牌效应。完善的设施和优良的服务是发展会展业的基本条件,展馆的建筑特色和档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展览的档次。德国汉诺威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展览设施,集完美的基础设施和艺术感于一体,成为国际市场交流的最佳场所。同时,会展的举办也需其他服务业的支持,特别是住宿业、餐饮业的接待能力和交通运输、通讯的服务水平。会展业作为商品交易的场所,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有紧密联系,经济发展良好的城市能够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

如表1 所示,对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基本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北京、上海、广州各自的地理位置优势,为会展业成功发展奠定基础。其次,相对而言上海和广州的支持性产业鲜明。第三,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其成功举办会展的前提条件,上海是经济增加值最高的城市,具有经济产量上的绝对优势,但广州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此外,城市产业结构对会展业具有显著影响,此将在下文进行分析。上海在展馆数量位居全国首位,为其举办各类展会奠定基础,广州的展馆具有展览面积大的特点,具备举办大型展会的条件。

总体上看,上海举办会展的条件最为成熟,广州的发展速度最为可观,而北京处于比较平稳发展阶段。

本文以2012-2014年北京、上海、广州会展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列出了近三年北京、上海、广州会展业的情况(见表2)。为了对会展的档次进行区分和更加细微地对三个城市的会展业情况做进一步分析,本文分别取全国展览面积前100名(Top100),以及65个细分行业中最具影响力的前3名展览(Top3)这两个指标,分析这三个城市的会展质量,结果发现从展馆的设施、展会总数量、办展面积、行业分类进行展览排名情况等指标看,上海都是会展业最发达的城市,并有2个政府管理机构和1个展会协会组织。广州与北京年展会数量差距不大,广州专业展馆数量低于北京,但广州的展览面积明显大于北京展览面积,此与广州专业展馆面积大,而北京专业展馆平均面积较小有直接关系,也导致广州在展览面积TOP100数量明显超过北京。同时,广州和上海在TOP100展览数量的份额较为稳定,北京则变化较大。此外,广州和北京在按行业细分TOP3数量的表现与上海的差距在逐渐拉大。

表1 北京、上海、广州城市基本状况比较

表2 近三年北京、上海、广州会展业情况

三、城市与会展发展的关系

根据北京统计信息网、上海统计网、广州统计信息网获取的北上广三个城市2012—2014年宏观经济环境和会展支持系统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我们试图从量化的角度揭示探讨城市与会展业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宏观经济环境与会展业发展

城市宏观经济环境是各产业发展的背景条件,良好的经济形势也是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本文着重点放在城市总体经济情况、产业结构以及贸易状况与会展发展的关系研究上。

如表3所示,可以看到:(1)城市的GDP生产总值与会展数量和展馆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与展会面积的关系并不显著,这说明了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举办会展的机会与次数,也促进加快建设更多的专业展馆,但展会的面积受到展馆自身的限制,与经济总增加值的关系不大,故面积TOP100展览数量也与经济总增加值无显著关系。(2)第二产业对会展业的影响最大且最为显著,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会展数量、面积的增长以及加快展馆的建设,这说明了第二产业能产生更多的会展需求。北京第二产业的增加值明显低于上海和广州,导致了在一定程度上北京的会展需求不如上海和广州。面积TOP100展览数量只与第二产业有显著正相关性,进一步说明第二产业对会展业的促进作用。(3)第一产业与会展数量和专业展馆数量显著负相关,说明了第一产业并无法带动会展业的发展。(4)第三产业与专业展馆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与会展数量和面积无显著关系,虽然会展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与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无法带动会展业的发展,而是作为会展业支持系统有关。(5)对外贸易对会展业的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的会展机会,增加了该城市的展会数量、展览面积,也刺激建设专业展馆的需求;社会消费品对会展业并无促进作用,甚至与会展数量和办展面积负相关,主要因为展览扮演的是提高企业间订单数量的角色,而与日常居民的消费并无直接关系。(6)经济发展状况对各行业TOP3数量并无显著影响,说明了只要该城市具有自身的行业特色与优势,就足以举办具有影响力的展会,这对二线城市具有重要启示。

表3 城市宏观经济环境与会展业相关系数表

(二)会展支持系统与会展业发展

会展支持系统是与会展业发展关联度较高的其他支持性行业,包括教育培训、酒店接待、城市交通、休闲娱乐和行业管理等部分[13]。据国际博览会联盟(UFI)估计,由展览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中,只有20%是展览会行业内的,其余80%为商贸、酒店、饮食、交通、旅游、电信等相关行业所拥有[14]。相关产业与会展业的发展互利共生,本文主要从航空交通、过夜游客接待人数、酒店客房数量、展览机构或组织数量四个方面探讨会展支持系统对会展业发展的影响。

如表4所示,可以得出:(1)航空客运量与会展业显著正相关,说明了航空交通接待能力对会展业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便捷的交通为会展的举办奠定基础。正如新加坡,虽然整个国家的地域狭小,但拥有发达的交通系统,64家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线,直飞50个国家的154个城市,2000年被评为世界五大会展城市[15]。(2)过夜游客接待人数与展馆数量显著正相关,但与展会数量和面积并无显著关系,说明了游客会在旅途中参观知名展馆,但不会因为某次展会而决定旅游,即展馆本身对游客的吸引力更大。(3)酒店客房数量与会展业并无显著关系,因为目前大部分城市酒店接待能力较充裕,故其客房数量的变化并不会导致会展业发展状况的较大波动。(4)展览机构或组织与会展数量和面积显著正相关,说明展览机构或协会对会展的有显著促进作用,展览机构或协会能够引导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并创造更多的会展机会。(5)会展支持系统与面积TOP100展览数量和各行业TOP3数量并无显著关系。

表4 会展支持系统与会展业相关系数表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上海、广州都具备举办会展的条件,但相对而言,上海和广州的市场开放程度较高,较容易吸引国内外知名展商,同时这两个城市对会展业的重视程度较高,在展馆设施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发展空间更大。北京各方面的条件良好但不具有特色,有待进一步提高。

2.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上,上海是发展实力最为雄厚,且发展速度稳健,已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广州具有较好的会展市场与机会,具有展馆面积大的优势,但利用程度不够。北京的发展速度较慢,缺乏特色产业和高开放性的市场,作为会展城市的吸引力不如上海与广州。可见,会展业的发展与该城市的文化特征,市场开放程度和产业特色具有密切联系,这往往成为吸引世界各地著名展商的重要因素。

3.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会展业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第二产业和对外贸易状况对会展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据亚太会展研究会统计,企业65%的订单来自参与各类展会[16],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会展业的发展,会展业又进一步提高了该城市的商品贸易水平。

4.城市的交通运输能力对会展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十分显著,交通便利性是城市发展会展业的基础条件。旅游业对会展发展的影响体现在增加展馆参观人数。从北上广的酒店接待能力来看,城市酒店的接待能力与会展业发展无显著关系。

5.会展机构或协会对推动城市会展业发展具有显著作用,能够规范会展市场,提高展会质量,会展机构或协会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城市对会展的重视程度。

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北京提出以第三产业带动城市的经济发展,但其专业展馆面积较小,第二产业相对落后于上海、广州,先天优势不足。但北京作为政治中心,拥有其他发展机遇,如2014年北京刚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国际会展的举办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北京应抓住机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2.上海会展业的发展水平已接近国际会展城市的发展程度,应继续加大对外开放程度,推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开辟新的航空线路,吸引更多的海外参展商。同时应当重视行业协会在会展业发展中的作用,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加强行业协会建设。

3.广州具有专业展馆面积大以及工业发达的优势,广州政府也提出“力争使会展业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17],应整体提高广州的城市影响力,提高对外贸易发展水平,加强会展业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加快完善会展业服务体系,增加城市吸引力。

4.面对日益繁荣的会展业,各城市应结合自己的产业优势,着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是会展业的前提,具有品牌特色的展会也是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有效方式之一,各行业最具影响力TOP3展览更多依靠城市优势产业的支持,二线会展城市应充分发掘自身的优势产业,举办有影响力的展会。如义乌以小商品闻名,坚持“以贸兴展、以展促贸、展贸互动”的会展特色道路,迅速崛起为新兴的会展城市,拥有四个国家部委直接主办的国家级展会[18]。

5.我国会展业发展迅猛,但起步较晚,会展业涉及各行业、各部门,会展机构或组织能够加强各行业、各部门的协调,促进会展业的健康发展,法兰克福展览中心拥有5个办事处。应重视这些机构和组织的作用,从而提高展会组织能力和展会质量。

[1]http://news.shou.com/14/00/news147450014.shtml.

[2]李子荣.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厦门为例[J].特区经济,2007,05:247-249.

[3]陶婷芳.会展经济: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助推器——兼析上海会展业的现状和对策[J]. 财经研究,2003(6):43-51.

[4] 俞华.会展活动对区域经济的拉动影响——以北京2008年服博会、汽车展和体博会为例[M].北京会展业发展报告 2009.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5]Kim Samuel Seongseop, Chon Kaye, Chung Kyu Yoop. Convention industry in South Korea: an economic impact analysis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3, 24(5):533-541.

[6]Gursoy, D. Kim, K. Uysal, M. Perceived Impacts of Festivals and Special Events by Organizers: An Extension and Validation [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171-181.

[7] Gursoy, D. Kendall, K.W. Hosting Mega Events: Modeling Locals’ Support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33 (2):603-623.

[8] Deccio C, Baloglu S. Non-host Community Resident Reactions to the 2002 Winter Olympics: The Spillover Impacts [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2, 41(3): 46-56.

[9] Rollins. R, Delamere, T. Measuring the Social Impact of Festivals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7,34(3):805-808.

[10]成功伟,张利琳.绩效不足:成都会展业现状分析[J]. 城市观察,2014(1):110-118.

[11]胡平,杨杰.展览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研究——以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为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5:20-23.

[12]史晋娜.成都会展成业发展阶段判断与预测——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研究[J].产业经济,2013(6):152-154.

[13]徐雅琨,胡平.上海与国际著名城市的会展业发展情况比研究——以巴黎和伦敦为例[J].旅游论坛,2011,4(3):113-118.

[14]会展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经济发展研究,2014,08:266-267.

[15]陈柳钦.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J].现代乡镇,2007,03:33-39.

[16]郭牧.从量变到质变:中国会展业的新趋势[N].东方早报,2012,07,17.

[17]李铁成,刘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目标下广州会展产业加快发展问题研究[J].城市观察,2011(01):135-144.

[18]黄彬.义乌会展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J].现代城市,2014,02:27-30.

猜你喜欢

展馆会展业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