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愿以“尝”金华火腿
2015-01-03文车军
文车军
如愿以“尝”金华火腿
文车军
到南方旅游,在公交车上经常听到这样的提示:“金华火腿——中华第一腿提醒您,某某车站到了”7月,我来到了潮湿高温的金华市,终于品尝到了神往已久的正宗“金华火腿”。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以境内金华山得名。历史上属越国,也以出产美女著称,而美食火腿更加出名。境内山川秀丽,河谷纵横,丘陵连绵,峰峦挺拔。
以前只是耳闻金华火腿,在一些店铺看到过号称是“金华火腿”的外形,但没有真正品尝过正宗的金华火腿。金华火腿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国各类火腿的鼻祖,是火腿中的上品,套用广告词那就是火腿中的“战斗腿”。它采用当地特产“金华猪”后腿所制,金华猪又称“金华两头乌”,是中国著名的优良猪种之一。腌制成的“金华火腿” 肉质细嫩,皮色黄亮、形似琵琶,外型美观,鲜美可口,营养丰富。由于火腿经过腌制发酵分解,各种营养成分更易被人体吸收。火腿肉中有蛋白质、脂肪、磷、铁、钾、钙等成分,含有十八种氨基酸,其中八种是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据《本草纲目》记载:火腿甘、咸、温,补脾开胃,健腰脚,愈漏疮。在南方,火腿是病后、产后、虚弱调补的佳品。
其实,笔者并不考虑什么营养,就是喜欢火腿中那种腊肉般的口感和味道。过去由于买不到,经常以南方的腊肉来替代火腿。腊肉基本都是上乘的肉制成,尤其是猪的大腿肉。因此,到饭店吃饭必点一道腊肉炒笋干。我的家人都喜欢腊肉,后来询问老人和查询家谱才发现是我的祖籍所致。
据家谱记载,车姓先祖为秦始皇的“驾驶员”,后来赐姓车,与姬姓有近亲关系。秦灭以后,其中一支,由陕西流向楚国(安徽一带),当属南方蛮子。唐宋以后,受徽商影响,弃农经商,并逐步向浙江的金华、义乌发展并定居,习惯了当地食火腿习俗。难怪同学、朋友都说俺长得不像东北人,不能喝酒,爱吃腊肉。看来不得不信命,祖先是驾驶马车的,父亲是研究火车的,我的工作又与汽车有关。爷爷爱吃腊肉,父亲爱吃腊肉,我和儿子都喜欢吃腊肉,这不能不说是遗传因子的作用。
金华火腿真的很贵,买了一些真空小包装带回来,就是那种每块也78元。在当地吃的都是新腌制的,不带包装的每斤50元左右,估计目前会涨很多。我喜欢那种“三签香”火腿,腿心饱满,瘦肉比例占65%,皮薄,皮与肉不脱离,就像火腿月饼油光闪闪,香而不腻,咸甜可口。
据史料考证,南宋时,金华火腿就被列为贡品。当时的东阳、义乌、兰溪、浦江、永康等地农家,腌制火腿成风,因均属金华府管辖,故统称金华火腿。金华也就荣获了“中国火腿之乡”称号。金华火腿曾荣获南洋劝业会奖、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优质一等奖。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章等多个奖项。据当地人介绍,日本对金华火腿慕名已久,金华的名牌“东阳”火腿每月供应日本市场成了抢手货,出口东南亚和欧美国际市场每年达到5000吨。金华火腿以其独有的奇香、美味和如同古乐器琵琶似的妙形,倾倒了历代文人,经他们巨笔的点化,使火腿文化增添了无穷魅力。《红楼梦》书中提到的火腿菜多达十几种,不少还描述得活灵活现。如《红楼梦》第八十七回中写到的“火肉白菜汤”,以火腿提鲜添彩,给病后的林黛玉开胃振食欲,十分恰到好处。“火腿炖肘子”,金华人叫“金银蹄膀”,文火慢炖,香飘四邻,引得寺庙罗汉也闻香跳墙而来,就又有“罗汉跳墙火腿”的美称,仅次于佛跳墙。
在金华的几天,笔者遍尝各种风味的金华火腿,让我大饱口福,余香挥之不去,总也忘不掉……
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