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产业融合的动因及促进措施

2015-01-03刘奎汝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融合企业发展

刘奎汝

(洛阳师范学院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洛阳 471022)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产业融合作为一种新型经济现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并为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面对社会发展新形势,企业在迎来更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明确产业融合动因,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因此,加强对产业融合动因及促进措施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1 产业融合概念及动因

1.1 概 念

产业融合主要是指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中不同行业之间互相渗透、交叉作用下形成的一个整体,是一种新型经济现象[1]。

1.2 动 因

1.2.1 技术不断发展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使越来越多的替代性、关联性技术、产品层出不穷。信息传播速度快,逐渐与其他产业融合在一起,不仅影响了传统产品和服务技术路线,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为产业融合提供了极大的支持。技术创新和人们需求个性化发展,在冲击传统产业市场的同时,也为产业融合创造了更多发展机遇。尤其是关键技术的革新,使产业边界日渐模糊,最终造成产业融合。

1.2.2 合作竞争压力

受经济全球化影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求一席之地,从技术、市场需求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企业在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后,便在竞争中产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合作方共同发展。由此,产业间壁垒逐渐破碎,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发展压力,促进企业逐渐进入到产业融合大潮中[2]。

1.2.3 跨国公司的出现

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化,各国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合作伙伴,使跨国公司逐渐参与到市场竞争中。由于跨国公司在技术、资源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全球一体化趋势下,将产业划分转化为产业融合,从而实现了“国家产品”转变为“公司产品”。另外,对范围经济的追求,增加企业压力,迫使企业逐渐朝着融合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跨国公司是推动产业融合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1.2.4 政策支持

政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宽松的政策使其他产业中的业务逐渐渗透到本产业竞争当中,为产业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一些国家为了增加本国企业的竞争优势,获取更多市场资源,提高本国国民经济,在政策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取消或者减免产业产品税收、减少投资等方面的限制,为企业创建良好的、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从而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速度日益加快[3]。

综上所述,产业融合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产业融合的出现,为社会各个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促进产业创新,促进市场结构趋向合理化。因此,企业要抓住这次机会,不断调整和完善自身,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

2.1 加强制度创新,保障产业安全

为确保产业融合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制度创新,立足于当前实际环境,促使其逐渐走向管制框架的融合。规范产业融合,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1)利用市场力量促进企业创新,使企业立足于市场竞争中,减少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2)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避免一切垄断行为,保证市场良性竞争,营造平等、公平的竞争环境;(3)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确保品牌优势,重视对创新产权交易的管理,提高其合法性,避免由于产权问题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将市场与制度有机结合,从而促进产业融合朝着健康方向发展[4]。

2.2 重视技术保护,提高技术水平

技术是产业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重视技术保护,逐渐提高技术水平,能够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因此,针对技术保护,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大对技术研究工作的重视,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适当调整国家和基础科投入比例,构建不同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研究体系;(2)引导企业创新,促使创新成果应用到实践生产过程中,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益;(3)积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结合实际需求,设置学科交叉新型专业,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并建立人才联合机制,减少人才流失,加强产业、学校、研究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科研实践能力。

2.3 增强自主创新,提高比较优势

企业作为产业融合的重中之重,立足于当前市场发展的同时,要放眼未来,制定长远发展战略,推动技术创新融合,深化自主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围绕技术部署创新链,实现可持续创新,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将技术性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产品,适当增加平行技术成本,兼顾“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推广我国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升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抢占更多国际市场资源[5]。

2.4 构建并规范市场体系,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积极构建并规范市场体系,支持技术创新产品,认可技术产品和企业,推动企业不断参与市场竞争,为产业融合做好铺垫。(1)推出知识资本定价机制,鼓励和支持知识、技术等专利,建立公平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激发知识资本市场的最大价值;(2)构建市场的同时,为了保障市场良性循环,要建立平等、高效的市场规则,激发企业创新热情和积极性,从而促使企业能够自主加入到技术创新行业当中来,并利用技术新产品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3)调动社会力量。政府要给予中小企业相应的支持,以克服规模小、资金少的缺陷,保障创新工作顺利开展,实现立体化创新模式的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更上一层楼。

2.5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

人才是实现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将成为产业融合的重中之重,人力资本投资是一个有良好劳动力市场前景的高级人才生产过程,其本身可增加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要建立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突破人才流动、使用体制机制障碍,支持和帮助技术人员创业。另外,还要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定期组织人才到国外或者其他企业学习先进经验和技术,并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发展战略。最后,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制定完善的引进计划,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建立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产业融合奠定人才基础,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除上述措施之外,还要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从产品、市场等多个方面,打破传统产业区域边界、业务边界,为产业融合提供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在产业融合中发挥积极作用[6]。

3 结 语

综上所述,产业融合将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优化产业结构等多个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企业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加强制度创新,重视技术保护,增强自主创新,提高比较优势,加建立高素质人才队伍,提高技术水平,发展自主创新技术,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带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

[1]张基斌,尹克寒,牟小琴.川渝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互动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259-261.

[2]何雄浪,杨继瑞,林春华.成渝经济区:比较优势、发展不足与治理对策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14.

[3]崔木花.后危机时代沪浙苏皖产业融合的路径探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8):158-159.

[4]胡琦.资本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就业难问题与出路——对东北地区就业难问题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65-267.

[5]马国钧,林晓娴.浅谈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中的产业融合、产业集群和高技术聚集[J].中国军转民,2009(5):123-125.

[6]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7):456-457.

猜你喜欢

融合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合》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