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FDI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5-01-0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外商中西部经济

郑 磊

(东北财经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1 外商直接投资概述

1.1 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念

外商直接投资(FDI)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及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

根据OECD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和实体(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在投资者所在国之外的另一个国家的企业(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分支企业或国外分支机构)建立长期关系、以获得持久利益为目的,并对之进行控制的投资活动。其中的“持久利益”是指直接投资者和企业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关系,并且直接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存在重大的影响。OECD还建议直接投资企业应被定义为股份有限企业或无限企业,其中外国投资企业者拥有股份有限企业10%或更多普通股,或投票权,或在无限企业拥有与之等价的权力;该定义并不要求外国投资者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根据IMF的定义,外商直接投资是指由一个居住在一个经济体的企业(外商直接投资者或母公司)对居住在另一个经济体的实体(国外直接投资企业、子公司或国外分支机构)进行管理控制的投资,这种直接外资涉及到一种长期关系,这一关系是对一个投资者在某个外国的持久利益的反映。

1.2 外商直接投资的本质和特点

克鲁格曼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显着特点是,投资不仅转移了资源,而且获取了控制权。……虽然跨国公司有时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载体,但若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主要只是国际借贷的另一种方式却可能是个错误。事实上,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意义在于其允许跨国组织的形成,或者说,扩大公司控制权是外国直接投资的基本目的。”因此,国际直接投资表现为要素的“一揽子”转移,实质上是企业组织的国际扩张,是企业控制力的国际扩张。中国的经济学家对跨国公司及其对外直接投资也有深刻的认识,如,著名经济学者蒋学模就认为:“各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的。跨国公司是一种国际性的企业,它以本国总公司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立子公司,从事跨国界的生产、销售和其他业务活动……跨国公司已成为当代国际范围内生产和资本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大型的、跨国经营的公司,不仅可以加深国际分工,而且也有力量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2 FDI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影响

2.1 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FDI的流入不仅会推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同时,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也起着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很难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因为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经济增长往往存在着3个缺口,即资金、技术和出口创汇能力。而FDI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媒介,恰恰具备投资和融资、技术外溢和商品贸易三大功能。利用FDI的资本、技术和贸易来调整国内产业结构,已成为许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成功之道。

其有利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利用FDI的投资可以更好的发展高级产业;第二,利用FDI的技术外溢效应,可以更好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外商投资企业促进了我国出口贸易的良性增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利影响:第一,外商投资的结构性倾斜加大了我国三次产业的结构偏差;第二,外资产业的结构倾斜助长了我国消费品工业的过度扩张;第三,外资工业的结构倾斜加快了我国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进程;第四,外商投资在第三产业的结构性偏差对第三产业的结构变动也产生了明显影响。

2.2 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

从数量上看,外商的不断进入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进入,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最为典型的案例如富士康本身在郑州的建厂,就直接带动了当地数十万人的就业,有效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与此同时,外资的引进将会对国内经济产生“挤出效应”,这就要求当地企业必须不断提升人才素质,积极开展有效的员工培养手段,并且利用更为丰厚的薪酬待遇措施,提升对于劳动力的吸引力,提升了当地劳动力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其不仅仅是带动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数量,而且带动了整体的劳动力质量,提升了当地人力资源水平,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人才日益稀缺的当下,外商直接投资无疑撬动了劳动力这一块跷跷板,实现了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保证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2.3 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利用外资对促进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集中表现在外资企业进出口增长方面。目前,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其主要是借助于在当地建厂或是科研机构,通过产品的加工,从而将成品运回母国或是在当地销售。而其在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必然需要一系列的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购买,若这些在当地无法得到满足,就必须要从他国进口。由此一进一出,有效地带动了区域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实现了良好的进出口贸易额的上升。而进出口贸易有助于提升以及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有序发展。

综上分析可以看到,FDI本身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而这也就是为何在东部FDI数量以及规模较大的地区,其无论是经济发展质量还是数量都要远远优于外商直接投资较少的中西部地区,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3 对策与建议

考虑到FDI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由此所造成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未来我国中给西部地区应该进一步提升自身竞争力,提高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吸引力,其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 推行有利的优惠政策

优惠的政策可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因而中西部地方政府应努力营造开放、公平、透明的政策环境。政府应积极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政策法规透明度不高的问题,确保各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统一性和公正性,以免优惠政策的吸引力被不透明操作的成本所耗散。对此,可以将现行的政策法规公布在网上,确保外商、外资企业对现行利用外资政策法规的理解与支持。短期内,可以借鉴中国东部城市的发展建议,在一定区域内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营造专门吸引特定国家或地区的外资的集聚效应。中长期内,各级政府部门应树立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改进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服务、供电和供水等,可以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之本。因此,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是未来经济发展中必须要完成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如前所述,中西部地区作为一个内陆地区,其在公路、道路交通建设以及机场、服务层面的建设较为滞后。因此,未来中西部地区应从提高人均生产效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发,营造更好的微观投资经营环境。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各城市对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中西部地区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更大力度,加强现有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管理,并按市场经济要求,通过发行债券、股票、吸引外商投资等形式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将基础设施建设与山川秀美工程和环保工程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国际标准,加强电网、通信、计算机网络、邮电、自来水及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把中西部地区建成一个交通设施发达、通讯水平高、生活设施完备的经济体。

3.3 完善市场信用制度

市场机制在产业聚集、吸引外资互动发展及内外资源优化配置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产业聚集必须遵循外资流入的市场规律,我国政府应按照WTO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原则,为吸引外资的良性互动发展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制定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发展的方向,使本地区的信用经济环境与市场化相适应。所以,市场机制和信用经济为产业聚集区域吸引外资提供了根本保证。信用保障了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为区域吸引外资提供更好的保障。如果没有了信用保证,外资投入就有了一定风险,产业聚集就不能实现与外资吸引的良性互动及健康发展,严重的信用危机会导致产业聚集的崩溃和大量外资的撤离。

3.4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随着全球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建设特别是宜居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全球未来可持续发展以及各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导方针。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其未来的招商引资也逐步从过去的粗放型的高污染企业逐步转变为高精尖、环保型企业的引进。中西部地区未来也要积极改善区域内整体环境,积极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以及人均绿化面积,加强生态化经济发展建设,加强对高污染企业的整治力度,进一步改善现有产业结构,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对于高污染、高消耗的重工业进行针对性的转移以及改造,充分借鉴巴西等成熟的发展中国家的招商引资方式,注重和谐、环保和生态引资,朝更高层次的外资园区方向发展的做法。

除了积极的经济发展转型以及加强对于污染企业的治理工作之外,中西部地区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的生产以及污染物排放标准;同时,鼓励清洁型企业的发展,通过税收、技术等引导企业积极转型,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对于屡教不改或是存在违规企业在采用高压政策,进行严格的处罚力度,实行责任机制,设置排污费,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环境污染处罚金额。总之,要处理好FDI与环境的关系,首先,从外资的引进中把好第一道关;其次,逐步建设和形成良好的城市环境,引导区域企业的合理转型和污染治理,坚持贯彻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策略,逐步形成适应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要求的环保产业体系。

3.5 加大中央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经济不发达地区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有必要在强化中央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西部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的重点:一是大型基础建设项目,加强公路、铁路及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重新构建新的交通运输路线,迅速改变在信息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上的落后状况;二是西部地区科技教育产业。不仅要大力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加速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而且要在西部中小城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大批得技术型人才。

[1]汪旭晖.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兼论我国引资政策的调整[J].国际贸易问题,2006(4) .

[2]康赞亮,张必松.FDI、国际贸易及我国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与VECM模型[J].国际贸易问题,2006(2) .

[3]康丽丽.我国FDI分布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5(3) .

[4]张为付,武齐.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国际贸易问题,2004(9) .

[5]吴林海,陈继海.集聚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3(8) .

[6]李小建.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J].地理学报,1999(5).

[7]李一曼,修春亮,程林,等.基于ESDA的城乡关联时空演变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10) .

[8]宋伟轩,陈雯,彭颖.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城乡收入格局演变研究[J].地理科学,2013(9).

猜你喜欢

外商中西部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聚焦《欧盟外商直接投资审查条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
谁是冒牌外商
China uses US$420 bn of FDI in 5 ye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