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成因与发展理论研究

2015-01-03蔡维琼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城市群城市化集群

蔡维琼,张 亮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 商学院,武汉 430205)

1 产业集聚的内涵

最早描述企业集群现象的是18世纪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他是从分工的角度进行描述的。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中写到:“日工所穿的粗劣呢绒上衣,就是许多劳动者联合劳动的产物。”[1]经济学家韦伯(Alfred Weber)把集聚因素引入企业集群的定义,他在《工业区位论》[2]一书中,分析工业活动的投资区位选择时提到了集聚要素。他认为,集聚要素是指在某一地点集中产生优势或成本降低的要素。

2 产业集聚的成因

马歇尔将集中于某些地方的工业称作地方性工业[3]。使地方性工业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资源和宫廷的庇护。马歇尔运用地方产业化的概念来描述产业集聚的现象,他认为,由于某地工业对于技术、人员及原料供应等的需求引起了地方产业化,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他认为,大规模生产的主要优势,是技术经济、机械经济和原料经济。把大量相关的中小型企业集中在同一地区,或者说把国家的大部分企业集中在少数的公司手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分工经济。波特从国家竞争力的角度研究产业的地方化现象,认为产业集群形成主要是由钻石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引发,如生产成本、相关产业、需求条件等[4]。他指出,一个国家成功的产业在地理上会呈现集中的现象,地理集中会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专业化水平。

我国学者叶建亮从知识溢出角度分析集聚现象,认为知识溢出是导致产业集聚的重要原因[5]。它不仅决定了集聚的规模,也影响集聚组织内企业的生产函数。

3 产业集聚的发展

我国学者对该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最早的研究产业集聚与创新体系的学者是王缉慈,她系统地概括了产业集聚理论与新产业区理论,并指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集聚,营造区域竞争环境,强化区域竞争优势是增强国力的关键。

谯薇在系统梳理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将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与知识加以综合,对国外典型中小企业集群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需要政府制定适当的产业规划,要选择关联度高、存在价值整合效应的产业有限扶持;同时,要加快中小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其生产环境[7]。

郭利平运用经济空间动力学和空间组织结构演化学原理,通过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群落成长机制和空间演化模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指出在长三角已经或正在形成众多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群落,这些产业群落遵循世界产业发展规律和市场规律,依据地方优势,充分运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成为区域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8]。

纪良纲,陈晓永围绕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集聚经济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城市化进程中,产业集聚的形成是引导区域经济成长与繁荣的主要来源。他通过研究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互动关系,揭示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产业集聚机理,解析城市化中的产业集聚瓶颈,提出产业集聚和流动的条件,是一个主要依靠市场发挥作用的自然过程,不是政府直接参与的结果,但政府又是可以作为的,努力弥补系统缺陷和市场失灵,应该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责任[9]。

夏维力、李博以区域经济如何获得“群效应”,实现从产业群到城市群的转变为线索,通过对产业群、城市群各自理论体系及其联系的研究,总结出国内外城市群的发展经验。同时,结合陕西具体省情,论证了建设关中城市群的可行性,提出了关中地区从产业群到城市群的发展战略及相关建议措施[10]。

何雄浪、李国平对中国的产业集聚作了较为全面的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化分工、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我国地方优势产业的形成,并对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与产业集聚以及产业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相应的实证检验,较好地解释了我国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现实。他们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区域效应、集聚效应、空间成本联合作用的结果[11]。

[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杨敬年,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9:7.

[2][德]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英]阿弗里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廉运杰,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26-239.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5-122.

[5]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3):23-30.

[6]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7]谯薇.中小企业集群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8]郭利平.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9]纪良纲,陈晓永.城市化与产业集聚互动发展研究[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5.

[10]夏维力,李博.群效应:从产业集群到城市群[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11]何雄浪,李国平.产业集群演进机理与区域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城市群城市化集群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
失衡的城市化:现状与出路
“城市化”诸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