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毕业生反馈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15-01-03尚利花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

尚利花

(内蒙古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不仅需要拥有厚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解决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然而,大部分国内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仍然表现出重理论轻实践、重方法轻应用,这种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了给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提供可以借鉴的改革思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通过对内蒙古科技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2009年后输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匹配文献来确定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胜任力要求,判定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育提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基于工作实践的教育需求。最后,以此为依托来探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更要着重培养企业实际工作具体要求的能力素质。

1 确立“理论教学与能力培养并举”的人才培养观

本次调查对象是我校自2009届以来毕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且目前在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上。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5份,剔除无效问卷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95%。并且对5位绩效优异者进行了深度访谈,通过问卷整理和访谈结果分析我们得到如下结论,95%以上的毕业生认为人力资源岗位需要具备我们根据文献列的出胜任素质。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处理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能力,第二位的是通用能力(包括日常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第三位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第四位的是个性品质(责任心、积极工作态度、诚实信用、道德意识、奉献精神)。这说明人力资源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4年的本科教育如果仅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是不能满足雇主岗位要求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本科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处理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实践能力。

2 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操作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一方面要多渠道培养现有教师的实践能力,如我校现在提供的机会包括:①鼓励全部教师的带薪国内外访学研修和企业挂职锻炼;①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横向课题合作研究。 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援,主要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部专家,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指导。例如,在工程教育实习阶段,我们聘请当地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管,就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从业素质、雇员要求等方面给学生做一次讲座。从而让大一的新生从实务工作者的角度感悟未来的工作内容、从业要求,明确今后学习的方向和重点;从而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保证其在今后实践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性。

3 丰富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的开展形式。调研发现,93%的毕业生认为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最有助于培养在校生的岗位胜任素质,目前的教学过程是教师设定案例企业的背景资料、学生分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职能模块设计方案、成果汇报与分享、组织学生讨论及指导老师点评与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未离开校门就对未来的实际工作有一个接触和认识。但我校现有教师都没有实际人力资源管理从业经验,会有“言之无物”的情形出现。因此,今后在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实训环节,可以聘请现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毕业生作兼职导师,指导在校生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完成相应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的设计,同时在成绩评定环节给出点评和总结。这样一来,在现阶段企业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的现状下,可以使在校生在学校就可以真正体验一次未来的实际工作。而且,毕业生基于校友情怀,也非常愿意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去帮助学弟学妹,帮助他们培养和提升未来实际工作要求的能力。

(2)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开展实验式的实践教学,具体购置了工作分析软件、员工培训与开发软件、人员测评软件、绩效管理软件、薪酬管理软件和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具体开展形式是通过增加课程内实践教学课时和增设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课程内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专业课程教学,不同课程基于不同的教学目的可以安排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例如,在“人力资源管理导论”中,可以组织学生探讨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素质,引导学生通过文献资料收集和实践调研,自己得出结论;在“人才测评理论与方法”中,教师结合书本上的知识创设具有可操控和互动性的情景,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角色分配来进行模拟面试,组织学生利用人员测评软件进行心理测验,使学生对人才甄选的流程和方法有直观地体会;在 “工作分析与岗位研究、员工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等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上机操作,了解各项职能活动的具体运作流程,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技能,通过自己实际独立地利用软件完成各职能活动,提高处理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事务的能力。同时,注重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成绩评定的科学性。在课程内实践教学中,要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小组方案设计中的资料查询能力和分析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在讨论和答辩中的语言表达、应变和沟通说服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应付”变为“主动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在主干专业课学完之后,在大三的下学期安排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将学生分为5~8组,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模拟沙盘进行为期2周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抗比赛。通过学生全过程的参与,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应具备的各种能力和专业技能,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掘和培养这些能力,如观察、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由于是比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高,而且比赛内容是未来实际工作的缩影,也是对之前所学理论知识实际应用的检验。因此,效果是可以预见的,在调研中88%的毕业生也认为此项有助于培养在校生的岗位胜任力。

(3)举办专业活动,如模拟招聘比赛、职业规划比赛和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比赛等。邀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毕业校友和专任教师担任活动嘉宾和评委,安排他们进行点评,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关起门来学习,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式了,必须在基于雇主需求下学习。而这样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去感受未来雇主的需求,在调研中76%的毕业生认为此项有助于培养在校生的岗位胜任力。

4 继续完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最好平台,目前我校已和包头市的几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协议,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决定了每家企业不能接受众多学生的实习,这导致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习还是很困难。今后,通过建立毕业校友的长效联系机制,建立与毕业生所在单位的“互惠互利的双向合作”。学校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理论服务和咨询,企业为学校提供一些实习岗位。在接纳实习生的同时,其实也是获得了获取优秀人才的更多机会。最后,期望各级政府能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企业接纳实习生,如为接纳实习生的企业提供相关的减税免税等方面的政策倾斜。

[1]彭十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构建——以湖南理工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3):98-101.

[2]孙荣霞.基于胜任力模型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9):188-191.

[3]尚利花,王雅荣.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研究及启示[J].教育探索,2013(1):155-156.

[4]陈建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创新[J].中国电力教育,2010(30):141-143.

[5]魏耀武.就业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C].Wuha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Creative Education(CCE2012);Wuhan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2.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