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计算机专业在高职院校教学的改革方向研究

2015-01-03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7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人才

刘 涛

(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 财务管理系,天津 300402)

1 分析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近几年来,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是由人才供需矛盾造成的。企业对人才要求由专业型向综合型、应用型和创新型的全能人才转变。而计算机类高职生属于专业型人才,他们的素质不高、综合能力低,这就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高职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的原因。

目前计算机类高职生就业存在的不利因素如下几点:

(1)就业背景。各类学校都有计算机专业,低端的计算机人才已达到饱和,就业形势严峻。

(2)竞争能力差。学校忽略综合能力培养,如道德水准、价值观念、意志品格等,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差,缺乏竞争力。

(3)高职学生缺乏职业规划。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自身的特点不了解,对社会需求不明确,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排,对未来缺乏规划。高职院校要想使毕业生顺利就业,必须按照人才市场需要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2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要想改变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学校、企业和政府的支持。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结合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学校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特点,了解社会的需求,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状况,合理地选择职业,定位职业方向。该课程应开设在第一学期,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有明确的方向,制订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地学习,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增加素质课学时

当前高职生素质不高、综合能力较低,而IT企业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外,对人文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如价值观念、意志品格、道德水准等,这些都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可缺少的素质。但由于高职院校忽视这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过分彰显个性,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缺乏责任感、创新水平较低,与企业文化格格不入。所以,学校应该开设一些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3 要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应根据社会实际需求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参考企业用人标准,培养服务意识强、团队意识好、认真负责的适应能力强的适用性人才,并根据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重视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多考取一些计算机方面的证书,把考取计算机证书、英语的水平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能毕业的标准。实训课程要和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在学校上课的实训内容,应和企业正式员工上班的内容保持一致。

2.4 实现校企合作办学

实现校企合作办学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人才供需的矛盾,对形成高职办学特色有着重要的作用。校企合作办学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4.1 师资队伍建设

为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对教师既有专业理论水平,也有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即具备“双师”素质方面的人才。另外,要从单位聘请一线专家担任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也可以派教师到企业单位实习,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使教师讲课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要。

2.4.2 实习模式

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场地,当一个专业课程结束后,指导老师应带领学生到企业的一线参加实习,使学生接触到社会的实际运作,使学生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任务,指导教师解答学生在完成此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运作。

2.4.3 实验室配置

学生在上完理论课之后,应当在学校的实验室进行实验,所以学校应当配置实验室。应当有企业投资在学校建设模拟实验室,加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 实现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模式

大多数高校,由于机房资源比较紧张,把实践课和理论课分开来讲,上理论课在教室,上实践课在机房,这种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上理论课时,有些内容不能及时的实践,对某些知识无法理解;上实践课时,也会由于没有理论的指导,使学生对实验的目的不能透彻地理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也会由于硬件设备的局限性,不能为学生进行实践演示。实现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可以很好地避免上述问题。

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就是把学生的全部课程都在机房进行,一人一台电脑。当老师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让学生立刻进行实践操作,实现“讲—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创建计算机一体化的教学环境。机房配备大屏幕的投影机、摄像机、录像机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形成一个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师可以把理论知识用投影仪播放,如实验步骤、涉及的知识点概念等。当在讲理论知识时遇到难点、重点,用讲授的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时,教师可以用实物,或者用演示文稿展示图片,或动手操作来到达理解知识的目的。

(2)设置计算机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需要设置相配套的教材,教学过程和教案的设计都要符合一体化的特点。教学方法的设计也就是项目引导法,把计算机实训课程分为N个实训项目,利用任务去引导。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要想改变就业困难的问题,必须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竞争力,不仅学生本人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学校也要从教学环境方面提供支持,设置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调整教学模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1]李浩.浅谈高职高专微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1):143-144.

[2]陈志宁.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80-81.

[3]刘艺培.计算机网络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施[J].内江科技,2009,30(11):155-156.

[4]朱翠苗.“项目导入、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下半月版,2009(1).

[5]隋菱歌.探究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人才
人才云
计算机操作系统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