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与企业“双元制”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构成及成因分析

2015-01-03孙小进李平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20期
关键词:双元制交易成本校企

孙小进,李平安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长沙 410200)

高职院校与企业“双元制”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构成及成因分析

孙小进,李平安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长沙 410200)

为了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目前的基本国情并借鉴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我国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探讨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成因及构成。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元制”;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但目前我国高职人才培养机制中存在的根基浅、体制僵化、观念陈旧的缺陷越来越明显,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已成为必然趋势。“双元制”,又称“双轨制”,是指学生在进行职业培训的过程中,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完成一定的培养任务的教育培养模式,该模式是由德国等一些欧洲国家所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中所进行的职业培训往往着重实践;二是在高职院校里的职业教育则着重理论。其中,企业在整个培训当中起着核心作用,而高职院校只是起辅助作用。通过借鉴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仍处于浅层次的实践探索阶段。

1 高职“双元制”校企合作产生的背景

“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国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量和素质方面与其实际的需求均有较大的差距,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分学徒、满师学徒、师傅三个层次进行的。二战后,德国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学生/员工在接受企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到职业学院去学习理论知识,此时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校的培训学生和企业的培训员工,这就是“双元制”校企合作形成的雏形。在我国,跟着师傅“学手艺”也有非常长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技术工人仍保留一定的中国传统。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为谋求发展,逐步进行了改革探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位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也就是所谓的校企合作。

2 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的构成

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交易成本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即交易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的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2.1搜寻合作伙伴的成本

企业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也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为公司创造利润,但是在人才的获取路径方面各自存在不足,通过招聘获得高素质人才的机会相对较小,且花费成本较高。因此,企业把目标放在高职院校上,由企业承担高职院校的培训费,高职院校给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企业想要的是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找与本企业或者本行业相对应的高职院校,这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难度,而且搜寻合作伙伴期间,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也就是所谓搜寻合作伙伴的成本。

2.2谈判签约的成本

当企业搜寻到合作伙伴之后,接下来就是与高职院校进行谈判签约,谈判签约期间,双方都要制订一定的合作条件,高职院校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和促进院校的发展,如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的设备以及器材的维护等。同时企业对高职院校在培训人才方面往往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谈判签约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保证培养人才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企业对院校的培养工作提出要求或者建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合约有利于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今后合作关系的保持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一种约束。

2.3履约成本

履约成本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签订一定的合同,在双方履行合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在合作期间,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出专业性较强、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企业如约承担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各种费用,包括学生对高职院校资源的使用、学生的书本费、体检费以及学生的培训费等各种费用。它是连接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经济关系的一座桥梁,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实训基地的维护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通过签订合同,双方从中互惠互利、取长补短,既解决了学院的器材、设备的投资问题,又缓解了企业对人才需要大的问题。

2.4组织成本

建立“双元制”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对校企合作实行常态化管理,确保彼此间信息沟通流畅,增加双方的信任,从而降低校企合作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一定的管理或者组织成本的。“双元制”校企合作由双方的合作机构、用人单位和办学单位的组织机构三部分组成,这中间也会产生一些成本。

2.5风险成本

“双元制”校企合作的风险成本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对学生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和减少预期经济利益。校企合作的风险成本分为实际成本的风险损失、无形成本的风险损失以及控制或者预防成本的风险损失。实际成本的风险损失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各种风险造成的间接损失和直接损失组成。而无形成本的风险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培训的学生,在学校资源配置等方面造成的损失。而控制或者是预防成本的风险损失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损失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如学生对公共物品的破坏、学生受到的伤害等。

同时,经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进入到企业上班,对企业造成了损失。或者在进入公司以后,对公司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内容不太满意,直接性的离开企业,这都将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增大了风险成本。

3 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下面就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因进行分析。

3.1有限理性

由于人的知识、所掌握的信息和判断力都是有限的,并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往往无法准确估计到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更无法对结果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些因素将增加交易过程中用来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成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限理性意味着企业、学校不能及时获得有关合作的全部信息,也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变数,从而难以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写入交易合约中去。因此,交易合约包含的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的。由于合约不完全,签约任何一方为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必然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事先加以预防,这就要消耗资源,这种资源的消耗就是交易成本的成因。

3.2机会主义倾向

所谓的机会主义倾向是指交易相关方在交易过程中,既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还会通过投机取巧、隐瞒信息、欺骗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谋取自身利益。交易的机会主义行为有事前和事后之分。在校企合作交易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会担心学校不坦率披露相关的真实风险信息,甚至编造虚假模糊信息,企业无法鉴定高校是否隐满信息以及隐瞒了多少信息。

出于对高校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心,企业在决定是否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以及和哪些高校合作培养时便会迟疑不决甚至放弃合作机会。

3.3交易的不确定性

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会如何变化没有确切的把握。这种不确定性首先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和人的有限理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完全理性,人们无法预测到未来交易可能发生的一切对于未来合作如何发展是无法明确的。交易前只能大致推测甚至不能推测意外事件以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都是不确定性的表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能够预料到意外事件,要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办法也都是需要成本的。而那些无法预料到的偶然事件既然连想象都不可能,解决起来也就更为困难,成本更是不可估量。如果校企双方签订一个合约,双方要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预测甚至采取预防措施都将会付出高昂代价。交易成本大小一般与不确定性程度成正比例,因此,为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一些企业或者学校设法在制度上进行安排。但即使这样,不确定性对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影响也无法完全清除。

3.4资产的专用性

资产的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即资产的机会成本为零,也就是说,资产一旦产生形成就只有一种用途,不能转为他用。专用性越强的资产,损失后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往往妨碍校企合作的正常交易,增加双方的交易成本。比如,很多企业拥有针对自己业务开发或买进的软件,企业员工开展工作必须使用这一软件,但在使用前,员工还需花大量时间来进行培训才能使自己完全能独立、正确熟练地使用这一软件幵展工作,而未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则无法使用它甚至不能胜任该岗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软件或者该岗位具有排他性。而对于经过培训的企业员工,则相当于这个岗位上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假如实习的硕士生进入这个部门,他必须经过同样的培训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是企业会考虑:实习生实习的时间并不长,一般只是几个月,实习结束后在企业任职的可能性不大,若是为了实习生学会做这份工作而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开展培训,最后实习结束时将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巨大损失。因此很多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却被放在一旁。这就是威廉姆森所说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双元制”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资产或者标的具有明显的专属性。合作开发的教材、共建的实验室,具有很强的专属性,其中实验室根本不可流通;合作终止后,企业在学校师资方面的投资,相关的成本都将无法回收。

3.5合作渠道畅通程度

合作渠道顺畅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高校搜寻合作对象的难易程度。各高校注重的是与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系统内的成员保持联系,却不够重视与企业界的沟通与合作,加上我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信息系统不完备,造成了企业界与教育界的相对隔绝和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也造成了部分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即使某些企业存在和高校合作的想法,也往往由于缺少高校的有关信息而放弃。有过合作经验的企业也多是高校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或是靠企业领导人在高校的人脉而发展起来的合作关系。如此看来,企业与高校的联系通道是不通畅的,这种合作渠道的不顺畅直接带来的是交易搜寻成本的增加。

此外,校企合作交易频率较高,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大量的信息沟通,导致需要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相应的管理成本与议价成本也升高。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双元制”校企合作的背景进行阐述,进而对企业与高职院校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构成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该种模式产生的问题比较多,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教学培养模式,其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根源,我们要通过对合作付出中的成本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合作模式的理性化发展,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通过借鉴可持续竞争理论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主要参考文献

[1]凡明春.双元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1):107-108,112.

[2]唐春生.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27(8):3-6.

[3]李晶晶,徐静,赵惠萍,等.“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产期母婴保健师护理培训基地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109-111.

[4]郝建林.以德、美为视角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方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3):48-49,53.

[5]禚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基于青岛X学院的个案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4.

[6]闫刚,彭远菊.基于德国“双元制”探索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J].科技视界,2013,9(32):275-276.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13

G718.5

A

1673-0194(2015)20-0017-02

2015-08-27

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课题(XHB2013006)。

猜你喜欢

双元制交易成本校企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具有交易成本的证券投资组合策略的选择
交易成本对西藏青稞种植农户纵向协作选择行为的影响
试论工程采购合同谈判中的交易成本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