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仁市高铁经济发展的思考

2015-01-03

北方经贸 2015年9期
关键词:铜仁市铜仁高铁

喻 刚

(中共铜仁市委党校经管教研室,贵州铜仁 554300)

2015年5月沪昆高铁铜仁南站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铜仁市正式步入“高铁时代”,“高铁时代”是一个大交通时代、大合作时代、大红利时代,正在改变区域发展的时空观、边界观、区位观和资源观。高铁时代的到来使铜仁从过去的“边城”变为贵州的“前沿”和武陵山区的“枢纽”,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得以较大提升。如何大力发展高铁经济是铜仁市充分抓住高铁时代机遇的重大现实课题。现对这个问题进行一些探索。

一、高铁对铜仁市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一般来说,高铁经济有微观和宏观两种定义。微观来说,高铁经济是指依托高铁的综合优势,促使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以及消费群体、消费资料等消费要素,在高速铁路沿线站点实现优化配置和集聚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从宏观上讲,高铁作为区域发展的变量因素,重点是研究区域如何适应这种交通格局的变化来谋划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这是从交通服务经济的角度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宏观战略。可以说,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不尽相同,前者侧重当前局部,后者是整体性战略安排,但两者作用的综合发挥才是最重要的。从我国步入高铁时代的城市发展来看,高铁以及由此催生的高铁经济必然地、深刻地改变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高铁对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和作用也是必然而深刻的。

第一,高铁会一定程度上打破铜仁市长期以来地理空间封闭的状态,对实施招商引资,产业承接和市场拓展等区域开放战略提供条件。高铁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铜仁市与国内发达的长三角、长株潭、黔中、滇中等经济圈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据测算,高铁开通后,将形成“铜仁至贵阳,1个半小时交通圈”“铜仁至长沙,2小时交通圈”“铜仁至昆明,3个半小时交通圈”“铜仁至南昌4个半小时交通圈”“铜仁至杭州、6小时交通圈”“铜仁至上海,7小时交通圈”。

第二,高铁会一定程度上打破沿线行政区划界限,树立与沿线省市区域的经济合作共生发展的意识。铜仁市只有顺应高铁带来的空间区域系统性和整体性态势,主动自觉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才能够充分的赢得整体性发展带来的发展红利。比如旅游业,沪昆高铁连接的是旅游消费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区域,客源以中高端游客为主体,出游目的以休闲、度假、体验、养生为主要取向。这样的消费群体,势必拓展游客在铜逗留时间及人均花费,拉动餐饮住宿、汽车运输、休闲娱乐、消费购物等产业发展,促进服务业扩量扩面,推动铜仁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第三,对铜仁市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的释放提供了机会。高铁的快捷性促进了沿线城市间人流、资金流、物流等生产要素的快速流动。比如,铜仁市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明显的优势会因为高铁的快捷性进一步吸引东中部的产业转移,逐步形成投资和产业转移的洼地。另外,铜仁市具有沿海发达地区所没有的山水优势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资源,高铁的运行势必会吸引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的投资和感受体验真山真水游客的来铜旅游,让铜仁市的自然生态环境优势逐步的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四,倒逼铜仁市走区域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子,助推经济提速转型发展。高铁带来的区域相似性态势,会加剧沿线区域的优势竞争。高铁的开通,游客会流向设施完善、产品独特和服务优良的旅游目的地,单纯依靠门票收入的旅游目的地将有可能成为高铁旅游经济的“中转站”,无法分享客源增加带来的更大效益。目前,铜仁旅游产品面临着扩量、提质、增效“三重任务”,如果不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突出区域差异和特色来发展旅游,就会在“高铁旅游”竞争格局中沦为“过境地”。

二、铜仁市应对高铁时代存在的问题

(一)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目前铜仁市境内仅有杭瑞高速、思剑高速、松铜高速等不到500公里历程的高速,还没有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高铁方面,只有沪昆高铁在我市大龙设有一站,真正的高铁网络还没有形成。

(二)综合经济实力弱,区域竞争力不强

从武陵山片区看,2014年,铜仁市国内生产总值不到怀化市的一半。从贵州省看,2014年铜仁市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遵义市的60%左右。从2015年贵州公布的经济二十强县看,铜仁市是唯一没有一个县进入二十强县的地级市。

(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势不够明显

产业园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目前铜仁市有十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但没有一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同时,缺乏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经济矿产资源,贵州号称西南地区的煤海,但铜仁市恰恰是几乎不产煤的市。

(四)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目前,铜仁旅游服务要素不配套,旅游车辆严重不足,景区间交通不畅、停车难,酒店规模小档次低,旅游演艺项目和旅游购物基本是空白,集散中心功能不健全,信息服务不完善等,旅游接待水平与“高铁时代”极不相称。商贸物流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没有一家真正规模大的涵盖全市的物流企业集团,多是些体量小,服务水平不高的小型物流企业。

三、铜仁市高铁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互联互通建设

坚持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协调推进,为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黔中经济区、成渝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株潭城市圈,参与区域合作创造支撑强劲的交通基础。

一是加快铜仁市高铁织网建设。积极争取规划建设西安—黔江—铜仁—柳州高铁,打通铜仁高铁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协调争取贵阳市、遵义市、毕节市等,共同推进规划建设铜仁(沿河—德江、思南、石阡)—遵义市—贵阳—毕节市“长江上游高铁经济带,充分融入长江经济带战略”;规划建设泸州—遵义—铜仁(思南—碧江)—吉首和贵阳—铜仁(石阡、江口、碧江)—凤凰—张家界——郑州襄樊铁路,另外,规划争取石阡至大龙资源运输铁路通道,尽快启动昭通至黔江、渝怀铁路复线(铜仁段)等铁路建设,规划建设大龙、灯塔和孟溪三个铁路货运站场以及大龙至万山铁路货运专线等。

二是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实现高铁与其他交通运输体系的合理衔接。完善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公路交通运输。规划建设德江至习水、印江至秀山、印江至沿河至彭水、石阡至大龙等高速公路,抓好干线公路提档升级,一般公路联网畅通,为铁陆联运创造条件。规划建设乌江沿江旅游干线公路、港口码头与高速公路连接干道,规划建设玉屏经碧江至松桃、德江经思南至印江城市组团和铜仁市环城等快速干道。加快乌江水运交通建设。完成乌江高等级航道工程建设,建成乌江梯级电站过船设施,规划建设沿河、思南等1000万吨级港口,彻底有效解决断航、碍航问题,实现铁水联运。

(二)科学合理布局铜仁市高铁产业经济带

1.规划建设铜仁市大龙—德江“东西呼应、上下联动”双驱互促高铁城,做活高铁城市经济。十三五期间要重点抓好大龙高铁新城的建设。突出大龙作为贵州的东大门,向东开放的前沿阵地和工业改革试验田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规划铜仁市要把大龙高铁新城建设成为黔东工业集聚区产城互动发展的“总阀门”和北向城市群延展的“领头羊”。产业发展主要是,力争做黔东工业的研发管理总部,外贸出口集散地和劳动就业密集区,做铁陆高效联运的示范。德江县要按照铜仁市西部高铁中心集散地进行积极的规划建设。重点围绕长江经济带乌江航运中心基地目标,做铜仁市西部“铁—水”高效联运的示范。

2.加强高铁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发展。依托高铁沿线文化、生态、环境等资源禀赋,立足品质化、特色化、差异化,跳出单打独干和无序竞争模式,连片抱团推动城市旅游开发和营销推介,联动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内涵。一是以梵净山景区为核心,以思南、石阡“两角”为骨架,以十五个重点旅游景区为承载,加快实现全域景区化。二是加快“四大皇庵、四十八觉庵”修复和“四大天王寨、十八罗汉村”旅游项目建设建设,加快黑湾河、太平河、桃花源、芙蓉坝、团龙—护国寺等精品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提档升级云舍土家村寨、寨沙侗寨等旅游民族村寨;三是加快把思南以石林、温泉为重点的景区做成熟,把石阡温泉城做出品质,真正实现环梵净山“金三角”文化旅游创新区的“三足鼎立”。

3.加快高铁产业经济平台载体建设。一是优化特色产业空间布局。充分发挥高铁沿线装备制造业集聚优势,以黔东资源性重工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铜仁市锰汞资源深加工产业;依托铜仁市乌江流域的生物资源,着力发展石材产业、水产牧渔业、新医药、特色食品、家居家具等特色农副产品产业。二是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以第四代产业园区建设为导向,科学规划产业园区路网与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节点的衔接和贯通,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水平和物流畅通程度。三是强化服务平台建设。争取国家在铜仁市建设保税区分区,在重要高铁和高速公路场站、航运码头建设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改善货物通关环境,实现出口贸易便利化。四是培育发展新兴业态。我市山地特色农业明显,要做好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发展新兴业态。铜仁市具有空气清新、水利用环境较好的优势,比如白酒、茶叶具有地理生态优势,可率先发展白酒、茶业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积极发展壮大好淘宝网、酒仙网等全国电商知名企业,大力发展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地方畅销品牌以及进口优秀品牌等酒品、茶叶电商采购和综合服务。

(三)大力发展高铁现代物流

建设沿线城市和特色节点小城镇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配套的现代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一批区域性商贸物流基地,培育一批优强物流企业和高端物流人才,发展高铁现代物流。一是优化物流空间布局。依托贵阳作为西南地区国际性物流枢纽的有利条件,将碧江区、德江县分别打造成为铜仁市东西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在县城和一些重要节点城镇,因地制宜发展资源精深加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现代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不同物流业态,重点打造特色物流节点城市。二是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整合运输、仓储、装卸资源,建设完善物流运输、物流信息、物流仓储配送三大基础平台,构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面向终端客户运输的三站式物流体系,大力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等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三是培育壮大物流主体。鼓励物流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资产收购、兼并重组、建立战略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物流企业集团。

(四)加大开发投资,加强区域协作发展

一是重点围绕国家和贵州省的战略布局、政策导向以及新常态创造的新兴投资机会,率先谋划一批交通、水利、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项目,全力做好前期工作,争取国家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二是在区域协作方面,开展多层级、多领域、多批次的交流互访、项目合作。继续深化与苏州的对口合作,继续开展武陵山各市的经济合作,借助沪昆高铁进一步融入黔中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争取铜仁凤凰机场航空口岸建成和海关派驻,启动建设对外经济商务区,规划建设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农产品出口基地,加大大龙开发区省级综合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建立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平台)。三是围绕石材、温泉、旅游等优势资源,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模式。

[1]王佳声.三次高铁建设浪潮[N].大众日报,2011-05-12.

[2]黄快林.湖南省“环高铁经济圈"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提质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3]李 想,杨英法.高铁经济效应的两面性及对策[J].云南社会科学,2014(2).

[4]郭文婧.高铁时代会有怎样的“高铁经济”[J].现代商贸工业,2013(10).

[5]充分借鉴外省经验——迎接贵州高铁时代[J].贵州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猜你喜欢

铜仁市铜仁高铁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发现非遗之美
半群SPCn 的极大子半群
唱响美丽铜仁 助力自然遗产保护
高铁会飞吗
诗书画苑
关于对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分析
鉴赏
铜仁学院李秋焘作品欣赏
基于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国土资源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