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015-01-03

北方经贸 2015年9期
关键词:中华现代化国家

王 欢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哈尔滨 50080)

围绕“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这一主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可见,从历史到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社会功能,崇德向善的积聚力量,成为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准则,推进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实现。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契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要用中华文化来引领、用优秀成果来支撑。国家治理体系科学与否、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否,既要看制度反馈的适应程度,也要看治理对象的认可程度。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被适应、被认可的天然优势。经过几千年悠久历程的历史积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了众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智慧,形成了儒、道、法、墨等诸子百家思想体系,概括出由基本理念、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理想信念等构成的文化经典,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信仰追求、价值取向、高尚品质、文明准则、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又经过几千年的锤炼,世代相传,并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血脉和灵魂,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特别是,一些核心思想又通过语言、文字以及各种具体的文化活动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维系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不断强盛的精神家园,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节和气魄。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治理理念有其独特的价值向度。

就理论层面而言,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审视时代价值,有助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自信。基于文化发展的视角审视文化价值,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基于党建实践的视角审视发展价值,有助于夯实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文化基础。就实践层面而言,目前南方部分地区通过乡贤理事、伦理资源、宗族传统等传统文化资源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治和教化功能落实在具体的政策操作平台之上。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资源;国家治理现代化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与开拓。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思想保障;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与实践品格。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对策思考

当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亟需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如对传统文化在理论上的全盘肯定和在实践上的简单复制;鼓吹西方文化中心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随心所欲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幌子,达到某种功利目的的思想和行为;否认传统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否认马克思主义对传统文化研究、教育和传播的科学指导,否认传统文化的阶级性、政治性、价值导向性和历史局限性等。上述问题表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着被扭曲、被割裂、被异化的现实危险,需要从政府导向、舆论引导、教育涵养和国际视角等方面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是以政府导向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挖掘价值。一要依托政府扶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二要发挥地方特色,引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三要依靠文化产业,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前进方向,推出具体的行动方案,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政府采购制度,委托市场、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更好地保障广大群众的文化权利、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使之融入每个人的生活。

二是以舆论引导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营造主旋律。一要以传播体系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二要以多样文化艺术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手段和渠道;三要扎实群众基础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权益。新闻媒体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通过传统媒介、新兴媒体等重要载体,加大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力度,使之融入于日常,展现于身边,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三是以教育涵养化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凝聚力量。一要完善教育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二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使之入脑入心,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特别是要通过专家通俗解读、编写通俗读物等形式,使晦涩难懂的古文清晰易解,使人人都能看懂、记住、用上。三要着力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多元载体,发挥定期参观公共文化机构的长效机制,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是以国际视角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站稳脚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绵延不断的精神基因,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土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凝结海外华人情感的精神纽带,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阳光雨露。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闭上眼睛不看世界。我们还要在世界眼光下审视其功能,学习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成果,使之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为我所用。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项极为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国家治理领域的革命。我们要理直气壮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同时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支撑、文化支撑和精神支撑。

[1]胡惠林.国家文化治理:发展文化产业的新维度[J].学术月刊,2012(5).

[2]李宗桂.寻找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支撑[J].人民论坛,2013(5).

[3]李晓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中国梦实现[N].人民日报,2013-09-12.

[4]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5).

[5]刘 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精神滋养[J].思想理论教育,2015(1).

[6]胡鞍钢.中国现代化之路(1949-2004)[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7]徐之顺,曹达全.治理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探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5(1).

猜你喜欢

中华现代化国家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