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责任成本问题分析
2015-01-03高利国
高利国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忻州有限公司,山西 忻州 034000)
1 企业责任成本制度取得的成就
1953年,我国开始推广经济活动分析,对比计划和实际,寻找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经济活动分析与厂内经济责任制相结合,达到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此外,资金归口分级管理、设置厂内银行、实行内部价格等经济管理形式也为我国责任会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 企业责任成本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不能准确划分责任单位,计划评价指标不合理
根据企业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责任中心可划分为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成本中心是应对成本或费用负责的责任中心,在企业内部成本中心普遍建立,凡是在某业务活动中有成本发生或费用支出的单位或个人,都应成为相对独立的成本中心,或被归入某个成本中心。成本中心分为标准成本中心和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是应对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负责。利润中心的类型包括自然利润中心和人为利润中心两种。投资中心是应对投资收益负责的责任中心。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投资中心必然是利润中心,但利润中心并不都是投资中心。划分责任中心重在分清责任。我国很多企业不能将责任明确到部门和具体的人,尤其是国有企业,责任不明确,责任中心划分就不合理,无法对业绩进行考核,不能很好地控制成本,甚至有浪费的现象。
2.2 责任成本制度落不到实处
在我国,虽然有些企业确立了责任成本制度,但实施起来很困难,无法将制度落到实处。造成责任成本制度不能落实的因素有很多,如计划工作的能力不强,计划管理流程存在上报计划不及时、内容不详细、验收不及时、结算滞后等问题。成本控制的指标没有细化,缺乏可操作性;管理跟不上,对责任成本的管理不到位,各责任中心的目标没有为企业总目标服务,只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等。这些因素导致企业责任成本制度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制度应有的监督促进作用。
2.3 激励制度不完善
责任成本制度将责、权、利相互结合,通过考核与评价,对各责任中心实施奖惩,奖罚分明,对成本起到控制作用,激发企业员工共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我国有些企业责任中心有适当的责任目标,但却没有适当的激励制度,责任中心即使完成了责任目标,但没有得到奖励,挫伤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或责任中心没有完成责任目标,但没有受到相应的惩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3 完善我国企业责任成本制度的建议
3.1 正确划分责任单位,确立合理的考核指标
划分责任单位应按照分工明确、责任易辨、业绩便于考核的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体现经营宗旨和经营效果。同时,要确立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应遵循责权利对等的原则,不同的责任单位因工作性质不同,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指标。合理的考核指标应能充分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可控性和可计量性,具有相对稳定性。
3.2 使责任成本制度落到实处
3.2.1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制度的落实,人员素质越高,人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越高,制度就更容易落实。
3.2.2 掌握放权力度
放权力度过大,将不能使企业活动有序地进行,造成资源的浪费,导致组织中的个人无视企业的总体目标,仅一味地谋求个人利益。放权力度过小,会对企业成员的行为产生过多限制,扼杀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影响企业的效率。
3.2.3 明确责任
每个责任单位都应有明确的责任人,不能出现有权无责或有责无权的现象,责任人应对责任单位的责、权、利负全责。
3.3 实行责任成本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完善激励制度。如邯钢企业将每个责任单位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与员工工资奖金和升值挂钩,激励员工成本控制的积极性,让员工真正为企业着想。实行责任成本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激励机制。
3.3.1 薪资管理
设置绩效工资,根据员工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对超额完成成本目标的责任单位进行奖励;同时,设置知识工资,奖励完成任务数量增加的员工。
3.3.2 标杆激励
设置成本目标是基础,成本目标是每个员工必须达到的目标。此外,可将完成成本目标突出的责任单位和员工定为标杆,激发其他单位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3.3 培训教育激励
企业不仅可以组织优秀员工定期向其他员工宣传组织文化,开展技术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还可以定期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学习,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完成组织目标,促使员工更新知识,为企业输入活力。
[1]何嘉兴.责任成本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2).
[2]黄岚翔.责任成本的系统性问题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