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2015-01-03凌冰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菜名口译中式

文|凌冰



中式菜名翻译中的跨文化交际

文|凌冰

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每年都要接待数千万乃至上亿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友人。对于他们来说,除了领略中国的秀美河山,品尝独具特色、扬名全球的中国美食也已成为国外友人中国行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阅读菜单则是他们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第一步。众所周知,菜单式介绍和传播饮食文化的重要环节,而菜名更是浓缩了独特的烹饪技艺、浓郁的地方特色,折射出中华民族绚烂多姿的饮食文化。本文将从中英文菜名翻译来谈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由于地域特征、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中西方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饮食习惯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中国人注重“天人合一”,而西方人注重“以人为本”。

饮食观念的差异。中国人饮食重艺术和感性,追求“美味”始终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人们常说“色、香、味俱全”,味是最重要的。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正是它的“味”。

西方人饮食重科学的理性,特别讲究事物的营养成份及搭配。追求“营养”是饮食的最高要义。他们讲究人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而对饮食的色、香、味却不是那么在乎。

饮食对象的差异。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南宋时期周去非所攥的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中有记载:“粤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说明中国菜的原料十分丰富,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大多数都可以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据西方的植物学者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人多6倍。

西方人的饮食以肉类、奶制品和面食为主,食物内容单调,没有中国的菜式丰富。

菜品命名的差异。中菜命名讲究文雅、含蓄和吉利,注重联想功能,寓情寓意,使用多种修辞手法。除少量大众化菜肴以原材料直接命名外,相当一部分菜是以创始人、景物、典故和传说来命名。而西菜名则相对直截了当,突出原料,少了艺术性,但更多了实用性。

中式菜名与跨文化交际

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菜品的命名方法基本上可以分为材质工艺写实命名法、艺术吉庆写意命名法和虚实结合法三类。菜品命名使用的词汇一般根据菜肴的用料、属性、做工以及菜品是否具有纪念意义、菜名是否可以美化等形式,划分出许多类型,包括:主料、配料、调料、色泽、香气、味道、造型、炊具、烹调方法、人名、地名、典故和谐音等命名方式。查阅《中国名菜大观》可以发现,在北京菜系的216款菜名中,以主料命名的有205款,约占总数的95%;在江苏菜系的228款菜品中,以主料命名的有216款,占94.8%。[2]这类菜品,观其名即知菜品的原料构成,对成分与烹制工艺一目了然,这就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方便。

将跨文化意识融入中式菜名翻译

一般而论,消费者对一道中式菜品的认知包括其用料、烹制方式以及菜名中的文化内涵三个部分。在进行任何形式的翻译时,“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家关心的是事物本身‘是什么’的问题,美食家关心的是‘吃什么’的问题。”因此,中式菜名的翻译,必须要注意翻译的目的。翻译人员在对菜名进行介绍时,应当注意强化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一是要区分翻译的场景,是在为宾馆酒店制作菜谱阶段时的笔译,还是接待外宾就餐时的现场口译,这两种不同的场景直接决定翻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二是区分信息接受的对象,是在为休闲旅游的外国普通游客在大众化的市井小餐馆介绍菜名,还是在为公务接待的外国来宾在高档次的餐饮环境中进行翻译。

在为外宾就餐进行菜名口译时,对翻译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就更高。有人将口译称为“文化口译”,强调重视口译的文化因素。因为口译中式菜名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向外宾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过程。中式菜品名称五花八门,但不管何种菜品名称,在翻译时都应直入主题,开门见山地介绍菜品的原料、烹饪方法等。如果时间允许,可适当地将某些菜品的营养价值、风俗民情、历史传说等对客人做进一步介绍,撒点“文化佐料”,这不仅能激起外宾的食欲,也能达到活跃气氛和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的目的。

饮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价值观是文化体系中最深层的部分,也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美国著名人类学家Clyde Kluckhohn认为: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型或隐形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动模式、方式和目的中做出选择”[6]。中国的饮食观念是五味调和,而西方的饮食观念则是突出个性。产生如此差别,主要是源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哲学思想及因此形成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首先,从哲学思想看,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究“气”与“有无相生”,西方哲学思想则讲究实体与虚空的分离与对立。其次,从文化精神和思维方式来看,基于哲学思想的不同,中西的文化精神和思维模式也大不相同:中国讲究天人合一,强调整体功能;西方讲究天人分离,强调形式结构。这就决定了各自饮食观念的不同。

跨文化交际说到底是不同文化所铸就的交际双方以语言为媒介,通过信息源——编码——信息传递——解码——反馈等环节所构成的一个双向信息交换的动态连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信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编码,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进行解码,而翻译则作为跨文化意识的载体在信息传递中起着桥梁作用。由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因素,一些国家或民族在饮食文化方面还存在一些忌讳,因此在翻译时应强化跨文化意识,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引起文化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如湖北荆州的传统名菜“龙凤配”,象征吉祥如意,但如果直译为“dragon and phoenix”显然不妥。因为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有邪恶之意,而“phoenix”是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才有的飞禽,西方人对此毫无感性认识。实际上这道菜的主料是鲤鱼和凤头鸡,可以译成“Chicken and Crusian Carp”以避之。当然,翻译不应是被动的语言中介,而应是跨文化交际的积极参与者。在某些情况下,译者应充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向不了解对方文化的交际方解释文化差异和有可能出现的误解,提醒有关人员注意外国客人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所忌讳的菜品,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努力促进交际双方的理解与沟通。

(作者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菜名口译中式
新年最美中式穿搭
套路玩得深,点完餐的我泪流满面
新·中式生活美学Chinese NewAge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
看清楚菜名:认真审题
中式烹饪营养与健康
论心理认知与口译记忆
网友盘点最萌最“坑爹”菜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