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求身为“完美人”——完美主义情结分析及应对
2015-01-03梁光明
文/梁光明
过于追求完美会让人受到极大束缚
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他们力求把每件事都做到十全十美,心中时刻怀有完美主义情结,可称之为“完美人”。他们表现不一:有的人不允许一根头发、一片纸屑出现在视野中,大部分时间用来清洁;有的人反复斟酌文章中的字句、标点,改来改去仍不满意,甚至为此闷闷不乐;有的人不允许一件有瑕疵的作品出现,不断修改,一直难有成果;有的人难于接受亲朋好友的一点过失,一旦出现,就会胡思乱想……
亲爱的朋友,真要对号入座的话,你是否也属于某种“完美人”呢?
十全十美,也就是完美,是想把任何事情都做到没有遗憾的境界,是理想中的一个极点。其实,在一定程度内追求完美是一种良好品质,在接到工作任务后,它会成为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的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处处追求完美是不可能的,这种难以企及的过高要求,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
过度追求完美会降低自我满意度,最终造成不自信。在每次工作之前,总是担心不能做到最好,做完了从不感到满意,会让完美主义变成事业进步的绊脚石。过度追求完美会改变人际关系走向。你的苛刻与敏感,会让朋友渐渐敬而远之,让你在无形中变得孤立。过度追求完美会带来巨大精神压力,让人感觉活得很累。有个女同学,小学、中学均在重点学校重点班,高考时成了状元,读了好大学的好专业,保研成功,留京后有了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得了轻度抑郁症,因为她在每件事、每个细节上都要求完美,终于压垮了自己的神经。所以说,追求完美虽不是错,但过度追求绝不可取。
为什么人们会有追求完美的意识呢?这里面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实际情况来看,当人们遇到一些挫折时,自信心会下降,会产生一些沮丧的负面情绪,而作为指挥中心的大脑并不喜欢这种情绪。作为一种自然反应,它会在下一项任务中发送指令,要求在结果上趋于更加完美。在一定范围内,这无可厚非,但当它给我们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等方面带来影响时,就应该加以调整了。
那么,该如何避免过度追求完美呢?
首先,知己知彼,设定合理目标。当我们接到一项任务时,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了解任务的性质和要求,一方面审视自身的能力,看二者是否匹配。如若匹配,就放开手脚去做;若不匹配,就应该适当降低工作要求,只要自己尽全力即可。学会制定合乎个人能力的工作标准,是从主观上避免完美主义的好方法,它能让当事人在适当的压力下保持工作动力,获得理想的工作效果。
其次,调换角度,接受不完美。柏拉图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物是真正完美的。我们也应该接受这样的观点,接受不完美才是常态的现实。接受不完美,还因为你个人感觉到的不完美,在别人眼里可能是完美。著名作家奥威尔在写完《1984》后,自责地说,我有一个好的创意,但我写得太糟糕了。可是书一出版,所有的书评家都把这本书称为他最好的作品。连一位名人都对完美有误判,我们又何必用自己设定的完美标准难为自己呢?
最后,挖掘潜力,完善自我。我们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巨大潜力,但很多时候,或者因为懒惰,或者因为不自信,而让这些潜力永远沉潜了。其实,让你的目标进入过度追求完美范畴的,是你相对低下的能力。如果能积极调动潜力,完善自我,曾经过高的目标就会变成合理目标,也就摘掉了那顶“过度追求完美”的帽子。
月有阴晴圆缺,自古难全,我们又何必强求做一个“完美人”呢?接受了不完美,你将会发现,原来人生已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