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民间特色体育 助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丽水市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特色专题研训活动在景宁县举行
2015-01-03郝俊
本刊记者 郝俊
传承民族、民间特色体育 助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丽水市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特色专题研训活动在景宁县举行
本刊记者 郝俊
丽水市,作为一个浙江省辖地级市,却拥有53个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正是基于这一特色,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丽水市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深入挖掘民族、民间特色文化内涵,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特色项目,逐渐整理形成了民族、民间文化特点鲜明、内容丰富的体育课程资源内容体系。2015年3月25-26日,为进一步探索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开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切合点,交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建设成果,由丽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主办、景宁县教育研训中心承办的丽水市中小学民族、民间体育特色专题研训活动在景宁县举行,景宁县民族中学、青田县青田中学、庆元县屏都小学等学校,通过片段课的形式,交流展示了各自当地富有民族、民间传统特色的体育活动,充分展现了我国民族、民间特色活动的文化及其魅力,也进一步为体育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建设拓展了思路,营造了浓厚的民族、民间体育文化氛围。
景宁县民族中学: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建设的标杆
景宁县民族中学所在的景宁县,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不仅项目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融民族性、地域性、竞技性、健身性、娱乐性、实用性于一体。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以来,景宁县民族中学抓住机遇,着力挖掘富有民族传统体育特色的体育课程资源,逐渐发展成为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建设的一个标杆。
在民族中学体育人的眼中,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开展畲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增进民族团结,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良好的民族体育文化氛围,同时,也可以推进体育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建设,为促进学生体育健康发展提供载体与平台。在建校的28年中,民族中学体育组依靠景宁县畲族传统体育优势,一直致力于研究、整理、挖掘畲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忠于原生态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共挖掘整理了“抄杠”、“操石磉”、“竹球”、“打尺寸”、“问凳”、“采柿子”、“畲族武术”和“摇锅”等10余项畲族传统体育项目。并且,这些项目已经纳入相关的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育社团活动中。
在本次研讨活动的8节片段课中,民族中学的4节课展示了民族特色浓郁的4个传统体育项目——“采柿子”、“竹球”、“操石磉”和“摇锅”。
1.“采柿子”是从畲族人民使用柿子叉采摘柿子演变而来的畲族传统体育项目,使用“柿子叉”技术性强,讲究人与器械(“柿子叉”和“柿子”)的默契配合。组织形式有集中采、移动采、不定点采等,练习形式有自抛自接、一抛一接和“采柿子”比赛等。其中,在竞赛活动中,一般设定两个裁判员,一个裁判员负责抛“柿子”,一个裁判员负责判罚是否有违例现象,比赛以各队采摘柿子的多少判定胜负。该练习对学生的灵敏、速度、协调等基本素质具有较好的锻炼价值。
2.“摇锅”源自畲族古时的端午节习俗——畲民会将烧有灰的大锅从屋外摇回屋内,将灰用于包粽子。“摇锅”是一项集健身、竞技、娱乐和观赏于一体的体育活动,注重增强人的腿部和腰腹力量,对提高人体协调性、灵敏性和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能力都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且动作简单易学,不受场地限制,适合不同年龄和学段的学生进行练习。
3.“操石磉”起源于古时人们正月在街上以脚推石块的活动。其运动方法主要是练习者以脚蹬、推石磉向前或向后滚动,经常参与练习能够有效地发展力量、速度、灵敏等素质,对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和协调性也具有显著效果。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柿子
4.“竹球”是由赶野猪演变而来,活动中要求学生行进间手持拍将篾球赶入竹笼,可以有效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等各项基本素质。
学校开展民族体育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从狠抓体育教学、参赛交流促训、乡土资源利用、宣传展示品牌、融入区域建设与校本课程开发6个方面入手。目前,学校积极探索民族体育的现代化办学之路,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校本教研为平台,并成立了“畲族文化研究小组”,与体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积极开发系列民族校本课程。由于学校在挖掘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方面的努力,学校被确立为景宁县“民族体育训练基地”,并建成了“民族体育传承馆”;2011年又被评为省体育特色学校(畲族传统体育)。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学校已经提出了努力方向:教学普及课程化、特训工作精品化、特色建设品牌化和训练基地价值化。
青田县青田中学:打造精品选修课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青田中学展示的内容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田鱼灯”。“青田鱼灯”由明朝国师刘基以鱼灯的形式操习兵阵演变而来,其以手持道具跑动和跳跃来变换队形、根据队形改变道具姿态为主要练习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耐力、力量等素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青田鱼灯
青田中学是浙江省首批示范高中,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弘扬人文精神,立足本地实际,打造学校特色课程—“青田鱼灯”,并于2013年该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第二批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通过课题、论文交流、教学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对课程做了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例如,承担了2013年度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普通高中特色课程<青田鱼灯>的实施和研究》,并于2014年顺利通过验收并结题;论文《高中体育与健康特色选修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以<青田鱼灯>课程为例》获得第七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二等奖;2014年代表丽水市民族民间体育项目参加浙江省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并获得专家和观摩教师的好评。
目前,特色课程“青田鱼灯”在高一、高二年级各开设了两个教学班级,每学期有约120名学生参与学习。教学内容主要由基本动作、主要阵图、阵图连接三个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动作主要有5个,包括“握灯手法”、“高跃”、“两鱼相交”、“虾豚相嬉”和“两鱼相交”;主要阵图有“双龙喷水”、“鲤鱼显籽”、“跳龙门”、“钢剪阵”等。本次展示的教学内容是基本的握灯手法、“高跃”动作,及阵法“双龙喷水”和“钢剪阵”。课堂上,学生不仅通过练习发展了上下肢力量、身体协调性等素质,同时因为漂亮的鱼灯、丰富阵法的演变与流畅的阵法衔接激发了浓厚兴趣、培养了团队意识,也加深了对“青田鱼灯”的了解,达到了锻炼身体、传承文化,以及培养综合素质的目标。
庆元县屏都小学:以武术为突破点,带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
“香菇功夫”是以庆元县为代表的龙庆景一带老菇农在深山野林中为适应野外艰苦的劳作和生活环境,也为抵御歹徒和防止深山飞禽猛兽侵袭而创编的一种防身、健身术。其中,既有徒手套路,也有使用扁担、板凳、斧头、柴刀等日常用具的器械动作。目前,其已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香菇功夫”包括硬拳、三步拳花、五步拳花、七步拳花及扁担功、板凳功等各类套路。为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同时传承“香菇功夫”,庆元县屏都小学将“香菇功夫”与学校体育相结合,通过挖掘、整理和改编,将“香菇功夫”引入大课间体育活动和体育课中,既丰富了体育课程内容,又传承和弘扬了源远流长的香菇文化。目前,学校已经挖掘整理了两套内容:一套是拳术“七步拳花”,一套为棍术“光棍担”。本次活动中,屏都小学的展示课内容即为“七步拳花”,课堂上,授课教师传授了“七步拳花”1-9动的动作路线和方向,展示出了“七步拳花”简单实用、先礼后兵及富有表演性3个特点。通过动作的传授,让学生领略了武术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传承了民族文化,同时也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丰富内涵和文化魅力。
本次活动中,除了民族传统项目的展示,还有民间项目跳绳等的呈现,各个项目充分展现了丽水市中小学校在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取得的成绩。而观摩教师学习之余,也在就民族、民间体育在中小学的发展进行着讨论。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领域的专家,丽水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金晓峰教授在会后指出:“我国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传承任重而道远,还面临诸多的问题和困难,下一步要继续做精做细,尤其是在引入学校之后,要注意找准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传承的契合点。”希望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与深化的过程中,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能够成为有效的助推器,同时能够搭载学校体育这个大的平台获得更好的发展与传承,本刊也将予以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