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2015-01-02郇红艳
郇红艳
(阜阳师范学院 经济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自1999年我国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迅猛增长,由2002年的133.7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638.2万人[1].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高达727万人,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的称号,在各专业中,经济管理类专业近些年发展速度很快,在全国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中,经管类专业占四席,毕业生人数约占毕业总人数的两成,就业形势严峻.导致当前经管类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层次矛盾和就业市场劳动力供求状况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就业能力不强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而实践教学则搭起了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内涵及其与实践教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安徽省高校经管类大学生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为深化实践教学,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能力,顺利实现就业,成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提供决策参考.
1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1.1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含义
关于就业能力的界定,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富盖特(Fugate)将就业能力界定为个体在其职业期间确认和实现各种职业机会的能力,涵盖组织内部和外部就业机会[2];国际劳工组织对就业能力的定义是,个体获得并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变化的能力;郑晓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自身的本领,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3].综合上述观点,可以认为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通过对经济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加强实践锻炼、开发提升综合素质,能够顺利实现就业、应对职场问题,获得职位升迁的各项能力的总和,在从业的不同阶段,就业能力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1.2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对其涵盖的内容构成也有多种理解.Harvey(2001)认为就业能力应该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意愿、自我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团队工作和人际关系能力[4];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从基本胜任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五个方面定义了就业能力;Law,Wong,Mobley(1998)认为就业能力主要由个人适应性、个体与市场的交互和职业身份三个维度组成[5].国内学者张丽华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包含五个维度,即思维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主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应聘能力[6];俞亚萍、李南(2014)概括出经管类大学生核心就业力包含基本工作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寻求并保持职业岗位能力和心理适应能力四个维度[7].基于上述认识,本文认为经管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由身心素质、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发展能力四维层级结构构成.身心素质要求大学生有从事相关工作的健康体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专业技能要求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复合型的知识储备等;职业素养要求有理性的职业规划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发展能力要求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1.3 实践教学对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高等教育阶段的实践教学是实现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实践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努力工作、不断的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可以锻炼身体素质,培养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在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加深对社会道德认识,实现行知统一,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第二,实践教学有助于训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第三,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前接触社会,了解职业,对自身能力和职业要求有更为清晰和全面的认识,有助于正确规划职业方向,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同时还可以培养爱岗敬业、拼搏创业和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以及团结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第四,实践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对知识的迁移与融会贯通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等;通过与社会环境的接触,有助于大学生更快融入社会,一方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要求,另一方面使自身行为适应复杂的外部环境,能够为他人理解,为社会接受.发展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大学生获得工作,更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 经管类大学生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为了了解经管类大学生对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认识现状,我们对安徽省内几所高校情况作了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网络调查的方法,对安徽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肥学院、铜陵学院五所院校经管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第二阶段采用问卷访问的方式,对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经管类专业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就业能力水平现状、就业能力认识、未来职业期望、实践教学要求和提升就业能力措施等几方面.调查共回收问卷266份,有效问卷251份,问卷有效率为94.4%,其中调查男生106人,占42.2%,女生145人,占57.8%,基本反映了经管类学生的性别结构.
2.2 调查结果的分析
2.2.1 经管类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现状
经管类大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愿与行为.从调查情况来看,76.8%的学生从事过兼职工作,70.7%的学生加入过学校的团体组织,比如学生会和各种社团组织等,45.4%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各类比赛竞赛活动,55.6%的学生参与过社会调查活动.在紧张的课程学习之外,大学生也有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他们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渠道,通过实践活动充分认识自我,发掘潜能,为实现就业打下基础.调查中了解到,许多学生参与过家教、教育培训中介、商品促销、话务员等兼职活动,有的学生也在校园或网络上开展创业行为,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自身能力、培养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减少了步入社会的迷茫与恐惧,也坚定了实现就业的自信心.
2.2.2 经管类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认识
表1显示的是经管类大学生对影响就业因素重要程度评分人数百分比的状况,按照五级赋予分值:非常重要(5分)、比较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非常不重要(1分).从计算结果来看,根据各项影响因素平均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各因素重要程度顺序依次为:学习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实习或工作经验、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组织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学历,可见大学生对于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重视远高于一纸文凭.
对于可能造成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欠缺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有44.2%的学生选择学校教学资源有限,70.5%的学生认为学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45.4%的学生认为就业信息不对称,55.7%的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知识不扎实,59.4%的学生选择自身实践经验不足,排在前两位的分别是学校实践教学和自身实践经验,可见大学生对于参与实践活动有着迫切的要求,并将其视为提升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表1 经管类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重要程度选择状况
2.2.3 经管类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
经管类大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选择主要集中在考研、考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单位以及进企业.图1显示了被调查的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选择情况,选择考研的学生最多为97人,占被调查学生的38.6%,其次为考公务员和事业编制,约占21.1%,排在第三位的是进企业,约占18.7%.调查中发现,许多学生对于本科学历还不能满足,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对于进机关事业单位、外资企业和大型国企情有独钟,每年有千军万马参加公务员考试.而根据就业市场反映的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用人需求比重仅占0.7%,企业用人需求占到96.8%,而且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5.6%,其中国有集体企业用人需求比例仅为5.3%[8].可见,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与现实还是存在很大差距,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预期.
图1 经管类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规划的选择
图2 经管类大学生对工作地点的选择状况
在对工作地点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见图2),接近一半的大学生希望到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就业,19%的大学生会选择回家乡就业,13%的大学生以找到满意工作为条件,不在意工作的地点.大学生在择业时比较注重综合能力提升、职业发展空间、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从他们希望从事的岗位类型来看,有46.2%的大学生希望从事管理类工作,16.4%的学生希望从事技术类工作,15.6%的学生会从事行政类工作,15%的学生愿意从事市场类工作.这反映出,许多大学生追求工作的舒适度,不愿意从事艰苦的工作,也不愿意从基层做起,造成劳动力市场供求的结构性错位,既不利于社会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2.2.4 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提升关系认识
对于提高就业能力的途径选择,有39.1%的学生选择找兼职增加工作经验,56.4%的学生选择提高专业素养,38.5%的学生认为参加学生团体组织提高团队协作能力,35.3%的学生认为通过参加比赛培养竞争能力,48.1%的学生选择学校应开设实验课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42.9%的学生认为岗位实习是重要的途径.可见,经管类大学生普遍认为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能力、素质和实习经历是提升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2.5 经管类大学生对提升就业能力的愿望与要求
关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对老师的建议,排在第一位的是能够加强师生间交流,占被调查学生的75.3%,接下来分别是丰富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占64.9%,提高学术水平,占54.6%,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占39.8%.在大学期间,许多教师主要在课堂上传授专业知识,课后与学生交流较少,而学生希望通过与教师的交流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专业发展趋势,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如何融入社会,待人接物,应聘技巧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而且现在大学生接触新鲜事物较多,已经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也应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于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经管类大学生对学校的建议,排在首位的是多渠道提供就业信息,占被调查学生的69.7%,学生希望全面客观了解相关行业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并能够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其次是加大对教学设备的投资力度,占61.8%,实践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硬件保障,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改善办学条件;接下来的选择分别是增强师资力量(占47.4%),强化校园文化氛围(占45.0%)和严格毕业标准要求(占34.3%).大学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3 深化实践教学提升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建议
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顺利实现就业起到重要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与教学院部齐抓共管,校企校地密切联动,积极创造软硬件条件,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促进毕业生有效就业.
3.1 丰富校园文化,激发理想与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又可以检验教学效果.在此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各类社团组织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做适当引导,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为载体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深入社会实践,深切感受农村、边远地区和基层工作,荡涤心灵,端正就业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教师多与学生交流,主动宣传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制拜金主义和享乐之风,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懈追求,做有理想、有信念的热血青年.
3.2 开放办学环境,加强实验与实训教学,训练大学生的专业技能
经管类专业学生培养,应该以市场为导向,改变课程结构内容与教学方法,改进人才培养方式.一是要改变教学内容,提高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沿性和实用性,让用人单位参与课程的设计过程,增加实务类课程比例,增加实验实训环节,鼓励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二是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互动式、问题引导式、项目驱动式、网络教学式、参观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与情绪鼓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以致用能力;三是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组织和鼓励教师走出校园,多参加学习、培训和交流,还要积极引进或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从工商界聘请客座教授,让学生及时掌握校外专业发展动向,提高专业技能.
3.3 加强就业指导,激发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校应根据不同专业和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依据各专业特色、就业方向和就业、创业的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一是将就业导向融入到实践教学大纲和教学指导书的编制中,在教学内容中体现行业标准和对专业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所学内容与社会需求接轨;二是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一方面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进行自我评价,合理提升自我并积极进取,另一方面帮助大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提高职业素养,实现个人与职业的最佳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在经管类大学生求学的全过程,分阶段分步骤有重点的推进,不能仅仅局限于就业期.三是积极引导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提供专业教师和成功人士的指导,在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帮助大学生有效实现自主创业.
3.4 密切校企联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的发展能力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联系,选择一些有长期友好合作关系的企业,与之共建实践和就业基地,为学生实习和顶岗就业提供稳定的机会.企业可以参与大学生产学研创新活动,与大学生创业基地,大学生成果孵化基地合作,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学校也可以为合作企业输送专门人才,积极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选拔有志到该企业就业的学生作为一个教学班,争取企业在奖助金、实践实习等方面的支持,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就业.学校还应当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特征,根据社会发展特点、用人单位需求和大学生自身特征,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实践流于形式,提高实践效果.
〔1〕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查询.[DB/OL]http://data.stats.gov.cn/workspace/index?m=hgnd,2014-11-20.
〔2〕Mel Fugate,Angelo J.Kinicki,Blake E.Ashforth.Employ-ability:a psychosocial construct and its dimensions,and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65).
〔3〕郑晓明.就业能力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3):91-92.
〔4〕Lee Harvey.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 [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97-109.
〔5〕Law,K.S,Wong,C.S,Mobley,W.H.Towards at taxonomy of 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8,(23).
〔6〕张丽华,刘晟楠.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发展特点的实验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5(1):52-55.
〔7〕俞亚萍,李南.应用型大学生核心就业力培养探索——以经管类专业学生为例[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20(1):95-98.
〔8〕张玉鹏.经济转型与发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4(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