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体会
2015-01-02李文静
李文静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短时间内脑血流量迅速减少而造成的脑功能障碍,该病的病变机理复杂,多为各种因素导致的颅内外血管壁受损硬化所致,严重会发展成为脑梗死,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采取合理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肠溶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以此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60例,患者均以短暂性头晕症状就诊,并经临床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缺血发作诊断标准.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在50-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9.9±3.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在53-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8±3.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并发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的患者分别进行对症治疗.对照组3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单纯给以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00mg,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用法用量为静脉滴注,每12h一次,每次5000U,连续治疗两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1.3 观察项目
(1)两组临床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意识模糊、复视、眩晕、偏瘫、晕厥、猝倒、肢体麻木等)和体征完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意识模糊、复视、眩晕、偏瘫、晕厥、猝倒、肢体麻木等)和体征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体征及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所加重.(2)两组治疗前后ATPP(活化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指标观察指标比较;(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将此次调查统计的结果数据录入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x±s)表示计量资料,判断得出P<0.05具有显著差异,该统计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ATPP(活化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指标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ATPP(活化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109/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比较(±s,×109/L)
注: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组别 时期 APTT PLT PT观察组(30)对照组(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4.2±2.2 41.3±1.4 33.5±2.5 33.7±2.4 228.2±35.8 148.3±25.7 234.5±36.4 232.1±37.6 11.5±2.7 14.7±2.2 11.3±2.6 11.7±2.6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分别为过敏、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其中4例恶心,2例出血,1例腹泻,1例哮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原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而引发的局限性、短暂性的视网膜功能障碍或脑功能缺失.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感觉障碍、瘫痪、短暂性失语反复发作等,有文献指出,大部分TIA病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其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倘若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极易发展成为脑梗死,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动脉狭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液成分异常、心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因素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一是微栓子学说;二是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度增高等),如纤维蛋白含量升高;三是颅内动脉出现严重狭窄,此时血压波动会对原有的依靠侧枝循环而维持的脑部区域出现缺血现象;四是锁骨下动脉、无名动脉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出现盗血.临床研究发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情况较普通群体普遍升高,其导致的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会造成易损斑块或血流动力学性末稍低灌注受血流的冲击引起栓子破损而脱落,形成微栓塞,进而产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疾病[1].颈动脉硬化斑块既是栓子的来源,又是全身动脉硬化的警示,其与脑卒中的发生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导致血管狭窄发生的重要因素,相关报道指出,约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出现与颈动脉狭窄有直接联系.
3.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主要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涉及多种学说(如血流动力学性末梢低灌学说、栓塞学说等),因而抗凝治疗成为该病治疗的重要方式.目前,临床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低分子肝素钙、阿司匹林、奥扎格雷钠、巴曲酶等.血小板聚集和活化在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阿司匹林具有较好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活化的功效,是一种理想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药物,尤其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等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地位和作用.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是不可逆性的阻断环氧化酶,并对花生四烯酸到血栓素A2的转化过程进行抑制,从而降低血小板聚集,有效预防血栓形成.由于患者疾病产生后机体肠胃黏膜的防御机能降低,因而在使用该药物后极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因而临床上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时,通常选用阿司匹林肠溶剂,并且对于药物的使用剂量应严格控制,药物维持剂量不应大于100mg,防止剂量过大,造成更为严重的胃肠道出血不良反应.可通过阿司匹林使用同时加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方法降低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等的发生率.本文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出血等.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类分子量较低的肝素,其是由普通肝素解聚或分离而制成的,具有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抗凝作用强等优点,可选择性拮抗凝血因子Xa活性,从而起到抗凝作用,能够有效对体内外血栓的形成进行抑制,但不影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以及血小板聚集过程[2].但在临床使用当中,其在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方面的功能较差,因而临床通常不单独应用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本研究中将其与肠溶阿司匹林结合用于疾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理想.
3.3 研究结果
本文通过对6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观察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ATPP(活化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PT(凝血酶原时间)以及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观察组(给以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治疗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给以单纯阿司匹林治疗)治疗总有效率(80.0%),且治疗后观察组的ATPP(41.3±1.4)、PLT(148.3±25.7)、PT(14.7±2.2)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33.7±2.4)、(232.1±37.6)、(11.7±2.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相关学者研究结果一致[3].说明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明显改善各项观察指标(ATPP、PLT、PT),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使治疗总有效率获得有效提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1〕唐雪梅.奥扎格雷钠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188-189.
〔2〕刘丹.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频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5):110.
〔3〕张璐.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25(3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