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古茶树王国系列之六
2015-01-02虞富莲
虞富莲
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在下关,以下简称大理)是云南省开发最早、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唐、宋时期,南诏国和大理国在这里建都,一度成为云南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构成的“风花雪月”是大理独特的自然景观。大理石、下关沱茶和白族“三道茶”名闻海内外。
大理处在滇西纵谷区,位于24°41′N-26°42′N,虽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仍具有低纬度高海拔的气候特色。全州12个县市只有南部的永平、南涧、以及大理等地发现古茶树,其中最有名的有感通茶、水泄大茶树、小古德大茶树等。
感通茶(C. taliensis)
苍山又名点苍山,像一道屏障横亘在大理古城之西,山势巍峨,海拔4122m的主峰马龙峰直插云霄。在圣应峰南麓2302m处,有一建于南诏初年(公元9世纪初)的感通寺(又名荡山寺)。寺背靠苍山,面对洱海,院内古柏参天。在院墙的西南角,长有几株明代栽种的茶树,寺外宕山松林中生长有同类型的茶树数十株,这就是闻名的感通古茶树,制作的茶叶称作“感通茶”。据明景泰六年(1455)《云南图经志书》载:“大理府,感通茶,产于感通寺,其味胜于他处所产者。”《滇游日记八》载:“感通茶,树皆高三四丈,绝与桂相似,时方采摘,无不架梯升树者。”感通茶历来是僧人的“参悟禅茶”,白族“三道茶”的台柱茶。
感通茶树的重要历史价值还在于,它是大理茶(C.taliensis)的模式标本。原来,1917年植物学家W.W.Smith根据感通寺茶树的形态特征,定名为茶属大理茶,1925年德国人Melchior修订为山茶属大理茶,从此大理茶成为山茶属中的一个种。感通寺地处25°35′N,这可能是大理茶生长的北界了,但大理茶主要分布在龙陵、昌宁、凤庆、永德、镇康、永平、南涧、双江、澜沧、景东等滇西一带。根据国际植物学命名法规,最初定的种名不受产地影响,所以大理市虽并不是大理茶的主产区,但种名不能改变。
寺院内几株茶树并不显古老高大,可能是后人所栽。其中最大一株茶树小乔木型,树姿直立。树高4.2m,树幅1.5m×1.4m。基部干径25.2cm,最低分枝高1.1m,分枝较稀。鳞片紫红色。芽叶黄绿色、少毛。中叶,叶长宽10.0cm×4.8cm,叶椭圆形,叶面平,叶脉9-11对,叶柄紫红色。萼片5(4)片、无毛。花冠直径4.3cm×3.9cm,花瓣9-12枚、白色,子房多毛,花柱5(4)裂。制绿茶墨绿甘醇。
单大人茶( C. taliensis)
距下关约五公里,海拔2409m的下关镇荷花村委会有一“单大人村”,所产茶称“单大人茶”。据传,“单大人”是十九世纪中叶镇压李文学起义的清朝官吏,后因对朝廷的暴虐不满,遂到苍山偏僻处隐居,民众称其居住地为“单大人村”。村周围长着数十株高四五米的大理茶,估计树龄在一百多年。其中一株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5.1m,树幅3.7m×4.3m,基部干径71.7cm,其它特征与感通茶无殊。古时因采制粗放,夏季湿热,故有“烛而夏爆,不免黝黑”和“性劣不及普茶”之说。
下关俗称风城,从州府出发,沿着西洱河峡谷西行,穿越两边陡峭的山岭,真有种风吼声、水流声,声声不绝于耳的感觉。车沿着杭瑞高速(杭州到瑞丽)行40多分钟便来到了大理州最西南边的永平县。澜沧江在县西南绕境而过,江上有汉武帝时所建的兰津大渡,明代改建为铁索桥,是古时从大理通往缅甸、印度的著名“情南古道”——早在汉代时与四川的灵关道和朱提道连接,古称“蜀身毒道”(蜀为四川,毒为印度)。这是一条南方丝绸之路,它比河西走廊的丝绸之路还要早二百多年。问题是古时既然有这么一条重要的通道,但是从未见有茶叶从这一路径运输的记载和遗存,据此分析,滇西一带的茶叶和茶种很可能是循着后来的“茶马古道”运往国外或是通过少数民族的迁徙传播出去的。
永平县历史上以产“回龙茶”著称。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杉阳镇和水泄彝族乡等,紧靠“情南古道”。
金光寺大茶树(C. taliensis)
在永平县杉阳镇海拔2590m的宝台山有一建于明崇祯戊戌年(1628)的滇西名刹金光寺,在寺庙周围遮天蔽日的古树林木下,间或生长着十几株大茶树。毕业于厦门佛学院的现住持宽心法师也不明古茶树来自何地、何人所栽。寺院设有茶堂,一是供禅僧论佛讲经,二是用来接待施主。讲起古茶树的品质,法师娓娓道来,一是甘甜清冽,二是绝对天然,看来法师对茶也颇为入门。
进入山门右侧谷地,长有一高大乔木型茶树,树高16.0m,树幅6.5m×6.1m,基部干径41.4cm,树姿直立。芽叶少毛。大叶,叶长宽13.9cm×5.3cm,叶长椭圆形,叶身平,叶面平,叶脉8-9对,叶缘1/3无叶齿。萼片无毛。花冠直径4.2cm×3.7cm,花瓣10-12枚、白色,花瓣质地中等,子房有毛,花柱4裂。干果皮厚2.0mm。种径1.8cm×1.8cm。周围茶树都是同样形态特征。
狮子窝大茶树(C. taliensis)
永平县水泄乡紧挨澜沧江,位置闭塞,上世纪八十年代从县城需步行3天才能到达,现建起了“弹石路”,汽车可直达各个村寨。我们考察时,时值深秋,蓝天白云,望着漫山遍野的云南松、黄草(草本药用植物)和正开着鲜艳花朵的大叶杜鹃,真是心旷神怡。
水泄乡狮子窝村马拉羊社海拔1964m,在核桃林地坎上生长着十几株茶树,都是小乔木型。其中一株树高7.1m,树幅6.3m×6.1m,基部干径57.3cm。芽叶无毛。大叶,叶长宽12.6cm×5.8cm,叶椭圆形,叶身平,叶面平,叶脉7-9对,叶缘1/3无叶齿。萼片无毛。花冠直径3.7cm×3.7cm,花瓣9-12枚、白色,子房有毛,花柱5(4)裂。果径3.0cm×2.5cm。同属大理茶。核桃是水泄乡的主产品,漫山遍野除了核桃树不见有茶园。究其原因,一是当地非常适合种植核桃,且质优价高;二是核桃与茶树间(混)作对茶树不利,据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研究,核桃树的根系分泌物使土壤PH值升高,尤其是胡桃醌能抑制茶树生长,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都有影响。
瓦厂大茶树(C. taliensis)
瓦厂村同属水泄乡,也是核桃主产区。在一房舍后面生长一排高大乔木茶树,
估计树龄在二百年左右,其中一株树高9.9m,树幅4.2m×3.7m,基部干径86.0cm,根茎粗大。大叶,叶长宽13.7cm×5.1cm,叶长椭圆形,叶身平,叶面平,叶脉9-11对,叶缘1/3-1/2无齿。果径3.7cm×3.3cm,种径1.7cm×1.6cm。高黎贡山、无量山和哀牢山呈“帚状”由北向南伸展,汹涌的怒江、澜沧江、元江夹于其间,形成了高大山体与深切河谷相排立的著名横断山脉纵谷区。无量山又名蒙乐山,山名出点有二: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定边县志》载:“无量山,县西五十里,唐蒙氏封为南岳。其山高可万仞,为西南天堑,千峰万壑,有足迹所不能至,因名无量;俗传孔明克顺宁(今凤庆),至此绝粮,误为‘无粮’”。无量山栖息着珍贵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冠长臂猿。大山深处生长着数不清的“自生自灭”的野生茶树。
小古德大茶树(C. sp.)
南涧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州东南部,无量山和哀牢山在宝华镇分体,由此向东南方蔓延数百公里。小古德大茶树生长在无量山镇新政村小古德茶场,海拔1926m。茶树小乔木型,树姿半开张。树高10.4m,树幅9.9m×9.0m,基部干径64.0cm,最低分枝高1.0m。大叶,叶长宽12.2cm×4.5cm,叶长椭圆形,叶面稍隆起,叶脉12-14对,叶背和主脉多毛。萼片无毛。花冠直径4.6cm×4.6cm,花瓣6-8枚、白色,子房有毛,花柱5(4),裂。果径2.6cm×2.5cm,干果皮厚1.5mm。种径1.7cm×1.6cm,种子百粒重170g。采制绿茶。因形态特征介于大理茶与普洱茶之间,种名待定。
栏杆箐大茶树(C.taliensis)
位于无量山镇新政村木板箐原始林中,海拔2151m。野生型。乔木型,树姿直立,分枝稀。树高超10m,基部干径52.9 cm。叶披针形,叶面平,叶身平,叶缘微波,叶尖钝尖,叶色绿,叶质中,叶背主脉无毛,叶柄无毛。芽叶紫绿色。制晒青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