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浅谈夯实茶文化理论体系建设的基础

2015-01-02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林治

茶博览 2015年6期
关键词:茶道大众茶文化

西安六如茶文化研究所 林治

自古以来“国运兴,茶道兴”。当今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正处在伟大复兴进程中。实现中国梦需要增强国家的软实力,融汇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茶文化理应要有突破性的新发展,为增强国家软实力、实现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何作出更大的贡献呢?我认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应当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上高瞻远瞩,看准发展方向,做好两件事:一是传承历史,夯实理论基础,构建比前人更完善的茶文化理论体系;二是开拓创新,整合与茶相关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打造茶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要做到这两点首先必须夯实理论基础,其中全面、准确、系统地认识“茶”是基础的基础。

和茶专家们谈什么是茶,初听时一定觉得非常幼稚可笑,但是笑过之后却很少有人能做出全面、准确、系统的回答。

我国是茶的故乡,也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古往今来对茶有不少解释。如陆羽《茶经》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即“茶,南方之嘉木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茶,常绿木本植物,叶子椭圆形,花一般为白色,种子有硬壳,嫩叶加工后就是茶叶。”现代茶学专家们解释为:“茶是用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山茶目、山茶科、山茶属、茶种多年生木本植物的嫩芽嫩叶加工而成的饮料。”这些从自然科学角度对茶的解释都对,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这些解释都不足以用来全面指导中国茶文化复兴和茶产业发展的系统工程。

那么我们在新时期应当如何认识茶呢?我认为应当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用五句话20个字来概括茶:即茶是“健康之液,快乐之杯,灵魂之饮,民生大计,图腾饮料”。这20个字不是为定义而定义,而是用来指导我们紧密围绕这五句话,把复兴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的历史性课题做深、做透、做精彩。

茶是“健康之液”

茶是“健康之液”,这是茶的本质属性,也是茶作为一种饮料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过去我们没有组织相关力量去深入挖掘这个课题,仅仅由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的专家教授从茶的营养成分和保健功能方面进行一些研究。其实茶是“健康之液”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对以茶养身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以茶为媒介构建健康、诗意、时尚生活新方式的探索。

人如何才能健康长寿?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华德·费里德曼和莱斯利·马丁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得出结论:决定人类寿命有6大外因,排在首位的是人际关系。据医学统计,人类的疾病70%与不良情绪有关。我国的研究也表明,决定人是否健康长寿的因素很多,其中60%取决于生活方式,其次遗传因素占15%,社会人文环境占10%,医疗条件占8%,其它占7%。因此,我们要推广茶是“健康之液”,不仅仅要进一步研究茶的营养成分和养生功效,还应当高度重视研究茶的人文特性,充分利用“茶是友谊的桥梁,亲情的纽带”这一特性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温馨的家庭生活,增进天伦之乐,促进健康长寿。目前我们在研究茶与健康时,人文方面的研究是明显的短板。

其次,要充分发挥茶的养生功效,除了进一步加强清饮的研究之外,还应当加强对调饮的研究。调饮即在饮茶时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和养生需要添加辅料,调制出多姿多彩、美味可口、具有独特保健功效的复方茶。例如我国新疆于田县维族医院都有专门研究调制茶的科室,他们根据人的性别、年龄、体质在茶中添加适量的药食兼用的辅料,调制出不同的养生茶,因此使这个贫困县成为世界最著名的长寿之乡。兄弟民族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虚心学习,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再次,以茶养生不仅可以与我国传统的养生法,如与佛教五调法、少林八段锦、道家气功导引、中医中药养生、藏族药浴养生等相结合,而且可以和外来的养生法相结合,例如开发茶香瑜伽。还可以与大众喜闻乐见的芳香疗法、音乐养生法、饮食调理养生法等等相结合。另外,还应当特别注重推广茶道养生与禅修结合,通过以茶养身,以禅养心,达到身心愉悦,体魄双健。

总之,虽然茶是“健康之液”早已是茶学界、医学界、养生界的共识,但是在以茶养生的具体方法上还有不少有待开发的处女地。21世纪最大的市场是健康市场,在这个领域大有文章可做。

茶是“快乐之杯”

习近平主席有着极高的茶文化造诣,他指出茶对我国大众而言是“一种生活、一种享受、一种境界”。茶是“快乐之杯”就是要充分开发茶的这三大功能。

1.茶是“一种生活”

茶是“一种生活”指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个层面,茶是广大老百姓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是大众的基本需求。要满足这一点,就必须下大力气研究如何生产出广大老百姓买得起、喝着方便的好茶,并且大力普及茶文化,促进茶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进社区。

茶是一种生活,但绝非一种单调的生活,在喝茶的方式上我们要解放思想,突破传统,切实做到“古法创新,新法承古”,既要方便实用,又要时尚有趣,做到“快节奏”与“慢生活”结合,茶与餐相得益彰,热饮冷饮兼备,调饮清饮互补。在家庭要大力推广方便、实用、价廉物美的飘逸杯等新一代茶具,在有条件的办公室要推广智能泡茶机。在喝茶的方式上还要大胆尝试茶与咖啡、酒类、奶昔、酸奶、果汁、花草等相结合,使饮茶的内容更加丰富,饮茶的方法更加多姿多彩。

2.茶是“一种享受”

茶是“一种享受”指的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即把饮茶从生活琐事升华为生活艺术,既要满足大众的生理需求,又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要使茶成为一种享受就要“心术并重”、“体用结合”、“道心文趣兼备”,努力做到四个结合,四个征服:

其一,茶与品茶环境美化、茶具选配、茶席布置、服装、插花、挂画、焚香、植物摆放等一切生活美的因素相结合,征服大众的眼球。

其二,茶与音乐、地方曲艺、流行歌曲相结合,征服大众的耳朵。

其三,茶与茶点、果品、风味小吃、美味佳肴相结合,征服大众的味蕾。

其四,茶与各种时尚的生活元素相结合,与东方西方文化相结合,融汇茶的芬芳,水的甘醇,艺的优雅征服大众的心。

在当今茶文化发展的新阶段,我们不仅要研究茶应当怎么喝,更要注重去探索茶还能怎么喝,全面开发表演型茶艺、待客型茶艺、营销型茶艺、养生型茶艺,使我国的茶艺更加异彩纷呈,方便实用,成为大众乐于追捧的生活艺术,乃至成为人生的艺术。

3.茶是“一种境界”

茶是“一种境界”即喝茶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当代的中国茶人,应当能让自己和到访的朋友从一杯茶中品味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厚重积淀;品味出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品味出当代中国茶人海纳百川的包容心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茶是“灵魂之饮”

“灵魂之饮”是指在一杯茶中融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借助于茶变得鲜活起来,变得容易被大众感知和接受。这正是习近平主席在去年访问欧洲时提出的“品茶品味品人生”及通过喝茶来“品味生命,解读世界”。

要使茶真正成为灵魂之饮,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大力宣传中国茶道四谛:即以“和”为中国茶道的哲学思想核心;以“静”为修习中国茶道的不二法门;以“怡”为修习中国茶道的身心体验;以“真”为中国茶道的起点和终极追求。另外还要加强中国茶道“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四大功能的宣传。使更多的茶人明白,茶与儒通,通在“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情怀;通在行“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通在“啜苦可励志,咽干思报国”的儒士情操。茶与佛通,通在“茶禅一味”,通在“活在当下”,通在“无住生心”,通在“一期一会”。茶与道通,通在“天人合一”的理念,通在“道法自然”的思想,通在达生、尊生、贵生、养生的人文追求。只有融会贯通了中国传统文化,茶才能真正成为中国人的“灵魂之饮”,甚至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基因裁体。

茶是“民生大计”

广义的“民生大计”是指大众的全部生存权和发展权,严谨地说,茶是关系到民生大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往小里讲,它关系到3000万茶农和8000万涉茶人口的就业和收入,是解决产茶区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抓好的一项经济工作。往大里说,茶不仅仅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重要商品,而且是我国走向世界的一张芬芳的外交名片。焦家良先生总结得好,“一个人喝茶和美,全家人喝茶和睦,全社会喝茶和谐,全世界喝茶和平”。我们强调茶是“民生大计”,意在促请各级党政领导把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茶是“图腾饮料”

“图腾”是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出于信仰把某些特定的动物或植物作为自己部落祖先或神灵来供奉,因此对这些动植物怀着发自内心的敬畏和崇拜。据说是神农氏最早发现并利用了茶。神农氏即炎帝,我们中华儿女都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那么我们理当把茶奉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饮料,切实怀着敬畏之心来事茶。

对茶有了敬畏之心,那么当前茶叶产销上的一些乱象如乱施化肥,乱打农药,老茶年份造假,在茶中掺假掺杂,用低档茶仿冒名牌等不良现象就会从思想根源和道德层面上得到抑制,再辅以茶叶生产标准化的完善、国家卫生标准的实施和市场管理的加强,茶叶流通中人们深恶痛绝的不良现象就有望彻底改观,华茶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就会得到提升。

对“茶”的认识越全面、越准确、越系统,茶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就越牢固,茶文化理论体系大厦才能巍然矗立,我们才能“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做到高瞻远瞩,看准方向,为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的系统工程制定科学规划,为增强国家软实力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茶道大众茶文化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