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研究

2015-01-02刘亦乐河海大学商学院南京2111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1期
关键词:亚洲地区区位东道国

■ 刘亦乐(河海大学商学院 南京 211100)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7月31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7130.3亿美元,较上年增长7.9%,至此我国将迈入资本净流出国的行列。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已成为各国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而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又是跨国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必然要面对的两个方面。据《世界投资报告2014》显示,发展中的亚洲仍然是首选的投资目的地。在2013年间我国对亚洲的直接投资流量占总投资的70.1%,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亚洲地区对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无可替代的吸引力。因此从该区域分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和产业选择更具研究价值。

我国在亚洲地区OFDI 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现状

(一)区位选择现状

1979年11月,我国与日本企业在境外开办第一家合资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标志着我国OFDI正式开启。在发展初期,主要是根据威尔斯的“小规模技术优势理论”从周边的亚洲国家开始进行对外投资活动,进而扩展到拉丁美洲、欧洲,最后遍布全世界。我国的OFDI仍以亚洲为主,投资金额达到756 亿美元,同比增长16.7%。我国的境外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数量达到1.4万家,覆盖47个国家,在亚洲的投资覆盖率已高达97.9%。从图1可以看出,我国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存量快速增长,投资流量稳步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走出去”政策对OFDI产生的推动作用。

我国对亚洲地区OFDI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如图2所示,我国对东南亚地区的直接投资流量达到72亿美元,超过东亚、南亚、西亚、中亚的总和。根据《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我国OFDI排名前20的国家中,亚洲国家或地区占到10个,其中东南亚国家7个。在东南亚的7个国家中,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达到20亿美元,占整个东南亚投资金额的三分之一。

(二)产业选择现状

2013年我国对亚洲OFDI 流量排名前五的行业为租赁和服务行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其中对租赁和服务业、金融业的直接投资分别达到1398.2 亿美元、838.1亿美元,占31.2%和18.7%,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位居其后(见图3),这五项产业累计达到总投资量的80%。故我国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在行业的选择上表现出重点突出和多样化的特点。

就东南亚地区而言,经济地理位置优越且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主要表现在海洋交通运输便利,如越南拥有海防、河内、西贡、胡志明等17个港口,且靠近国际主航线。资源丰富主要是指矿产资源丰富,采矿业发达,如马来西亚拥有存储量居世界第二的锡;泰国拥有锡、宝石等;印尼拥有占世界总存储5%的石油;越南拥有东南亚最大的煤田“鸿基煤矿”。

(三)对外直接投资形式

进入东道国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新建(Greenfield Investment)和并购(Merger and Acquisition)。近年来,由于新建获利周期长,审批程序繁琐,并购逐渐取而代之,成为跨国公司OFDI的最主要方式。并购不仅能够借助原有的品牌优势提高企业自身的全球影响力,而且还能利用东道国的先进技术优势。

我国对亚洲国家的并购行为主要是为了获取自然资源,或者实现先进技术的反哺作用,提高母国的能力。民营企业洲际油气股份有限公司就看中了哈萨克斯坦良好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石油储备,于2014年8月完成了对马腾石油公司95%股份的收购。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民营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油气领域投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石油资源的迫切需求。2012年3月28日我国台湾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日本夏普公司10%的股份,涉及金额8.09亿美元,成为夏普的第一大股东。而鸿海的此次投资就是为了获取夏普的IPS(平面内切换)技术以反哺母国实现技术突破。

图2 2013年我国对亚洲各地区直接投资流量对比

图3 我国对亚洲地区直接投资行业分布

我国在亚洲地区OFDI 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的关系

(一)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具有相关性

1978年,小岛清根据发展中国家OFDI的特点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该理论认为OFDI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这样有利于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促进东道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实现投资国与东道国的双赢。从产业选择来看,主要是加强国内边际产业的OFDI,包括传统的制造业、轻工业、纺织业等。从区位选择来看,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开展OFDI活动应该选择与该国生产技术相近、经济发展程度差距较小的国家或者地区,这样更容易找到立足点占领该国市场。亚洲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和生产要素资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技术和产品OFDI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由此可见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并非独立存在,具有相关性。

(二)区位选择和产业选择辩证统一

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软硬件条件,这就决定了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我们选择在该地区对某产业进行直接投资时,一定是考虑到该产业在该地区投资是否比在其他地区投资更具有价值。即在产业优势既定的情况下会追求区位优势最大;在区位优势既定的情况下追求产业优势最大。只有把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优势互补,获得最大经济利益。

我国在亚洲地区OFDI 区位和产业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一)东道国影响因素

东道国影响因素分为两个部分: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制度因素指社会制度形成的社会体制的存在,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非制度因素指除了制度因素以外的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地理因素。

制度因素。政治制度因素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府的执政能力、民主化程度等。经济制度因素指市场的公平状况、双边或多边的贸易保护条约签订情况。法律制度指与直接投资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

非制度因素。非制度因素包括很多,如劳动力成本、资源储备、GDP、经济增长率、开放程度、贸易量、地理因素等。劳动力成本、资源储备、GDP和经济增长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从宏观上对东道国市场加以评价。东道国的开放程度和贸易量主要评估贸易摩擦发生的概率,用以避免贸易摩擦高发地区。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地理因素不仅指传统的地理距离,还包括制度距离、文化距离、技术距离,距离越小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小,越有利于开展投资活动。在亚洲地区中既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别,又有宗教信仰的差别,这些作为非制度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的投资行为。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资源匮乏,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凭借其“东方十字路口”的独特地理位置、优质的集装箱码头等非制度优势,逐渐发展成为新兴的发达国家,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为进一步促进中新的经贸合作,先后与中方签署了《经济合作和促进贸易与投资的谅解备忘录》、《海运协定》、《成立中新双方投资促进委员会协议》、《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等,为我国的OFDI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二)母国影响因素

OFDI活动不仅受到东道国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本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制度环境的影响。

邓宁的投资发展周期理论指出发展中国家的OFDI倾向取决于四个发展阶段,并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一国发展水平,以此反映一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能力。2014年我国的人均GNP 达到6560 美元,处于第四个阶段,说明我国已经拥有一定的所有权和内部优势,并通过有效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来使OFDI达到更高的水平。

由于我国政治、经济、法律环境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性,这也就使得国内跨国企业表现出对这种风险的适应性,并以此为优势产生对高政治经济风险国家的投资偏好。印度作为亚洲地区投资风险较高的国家,政局不稳定、繁琐管制、官僚主义和腐败情节严重,但近年来我国对其的直接投资却呈几何增加(见图4)。印度商会调查报告显示,2013-2014年度中国以495亿美元的贸易额成为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其中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达到22.46亿美元。华为、海尔、三一重工都先后在印度开展了一系列投资活动,海尔更是把印度预留为潜在高增长市场,在孟买、班加罗尔等设立多个分销中心。2015年2月华为技术投资1.7 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成立了除中国大陆之外的最大研发中心。

(三)企业自身因素

企业开展OFDI 活动不仅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企业自身因素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主要是指企业的规模和性质。国有企业拥有浑厚的经济实力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开展OFDI的主导,涉及的投资区域和产业也更加多样化。软件条件包括企业国际化的程度、开展跨国业务的能力、处理跨国摩擦的经验和企业投资动机,其中投资动机是首要影响因素。

企业对亚洲的投资动机一般分为三种,资源导向型、市场导向型、战略寻求型。资源导向型是指开展OFDI 活动的目的是获取东道国的自然资源、较低的生产成本、寻求资本,主要是针对东南亚和中西亚地区,这些地区一般都是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美的、格力、格兰仕等家电企业就是看准了越南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先后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开展投资活动。2008年苏泊尔更是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生产炊具的海外生产基地。市场导向型企业OFDI 主要是为了获取东道国的市场份额,主要是针对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化,对外直接投资量不断增加,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加。为了避开直接出口所遭受的贸易壁垒和非贸易壁垒,企业选择投资环境较好的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然后以该国为跳板进行再出口。印尼政府为了吸引外资取消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康佳、创维、TCL等企业都纷纷在印尼投资建厂,以此为跳板业务辐射整个东南亚。TCL 更是以总销售额4亿美元的业绩成为印尼的中国第一品牌。跨国企业的战略是指全球视角下的战略布局,这就要求其对全球同行业企业的投资战略进行有效的应对,并作相应的调整。该动机主要是对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新加坡。行业主要分布在电子、电器、通信、IT 和汽车等。

图4 2009-2013 我国对印度直接投资流量情况

相关建议

(一)宏观角度

第一,应从东道国因素、母国因素和企业自身条件三个方面对企业OFDI 行为进行可行性分析。影响我国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因素不仅包括东道国方面,还包括母国和企业自身条件。东道国是从经济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地理差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法律制度这6个方面影响企业进入东道国市场、开展投资活动的难易程度以及投资收益率。母国从企业的成长环境和“走出去”的便利程度来影响企业直接投资行为。企业自身则因为企业性质、战略动机、贸易能力等软硬条件不同而产生投资区位和产业选择的差异。在实践中各个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我国企业直接投资行为。只有对这三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有效规避风险、提高企业自身优势、增加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应该重视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的协同关系。在进行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时,不能将两者单独分析,要将一地区的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一定程度上区位的不足可以通过产业优势来弥补,产业上的劣势也可以通过区位优势来调整,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所以针对不同的区位要结合自身优势进行产业选择,针对不同的产业要选择最适合该产业发展的区位。

(二)产业角度

第一,有选择的调整对外直接投资产业方向。我国对亚洲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产业,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较少。同样,作为对亚洲OFDI重点区域,我国对东南亚投资主要集中于传统服务业、低端制造业、金融业等。传统的服务业主要是利用地缘优势,以周边国家为投资重点。对低端制造业直接投资的基本目的是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而对金融业投资的动机之一是寻求完善的金融服务,但是这些都属于比较低端的产业。随着以劳动力为代表的各类成本的不断提升,其市场吸引力会不断下降,同时一批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这就需要进行投资转移,将投资重点放在以战略投资为动机的高新技术产业上。可以通过并购或者在高新技术园区建立公司等方式利用产业的聚集效应,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并进一步促进国内产业的优化升级。以往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多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威胁论等一些言论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谨慎甚至抵制的态度限制我国高新技术投资,所以调整投资方向对企业发展有积极意义。

第二,扩大对采矿业的直接投资。据国家统计局2月发布的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193.3亿美元,约占全部对外直接投资额的18.8%,仍以亚洲为投资重点。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小,分布严重不均。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过度的开发更是会破坏环境,仅靠国内的资源储备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而从他国进口又会遭遇各种贸易壁垒,为解决这种两难的局面,必须扩大采矿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效的规避东道国的贸易风险,亚洲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且具有地缘优势可作为投资重点。

(三)区位角度

第一,继续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我国OFDI的重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占绝大多的亚洲地区,要继续扩大对其的投资额。同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水平、需求偏好等方面有一定相通性,同时重视相互间的外交往来和经济合作,这些可以作为我国的投资优势。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贸易市场上享有一些优惠政策,我国可以通过OFDI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将商品转销其他国家。

第二,有选择地增加对发达国家的投资。发达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对这些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能够快速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丰富管理经验。但是仅发达国家本土企业的竞争就非常激烈,且国内生产成本较高,有严格的管制,对于我国这种长期以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为直接投资重点的国家不应该贸然进入,可选择合并或者兼并的方式,结合我国企业的自身优势有选择地增加投资。

(四)政府角度

第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创造良好的内部成长环境。虽然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制度还不够完善,但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重视对相关法律体系的建立,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用以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可以保障企业健康成长,提升企业的内部优势,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第二,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险、信贷、税收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同时建立政府咨询机构,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提供有效的指导,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错误的风险评估等原因造成的决策失误。

第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减少贸易摩擦,创造便利的外部环境。我国的快速发展已经使西方发达国家产生警觉,采取各种贸易壁垒阻碍我国贸易的正常进行。例如日本先后对我国多种农产品进行进口限制、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审核以及绿色技术壁垒等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这些保护措施大大增加了我国企业的投资成本,延长了投资收益周期,严重阻碍了贸易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要加强同其他国家的外交往来,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互惠共赢,以提供良好的外部投资环境。

1.朱梦洁.中国企业国际化投资的亚洲战略动因分析[ D ].北京交通大学,2012

2.栗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及产业选择比较优势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3.刘剑钊,姚程飞.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与区位选择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

4.姜逸倩.我国 ODI 在发展中国家的区位选择研究[ D ].南京师范大学,2013

5.梅新育.从政策暗算到政治清算—新兴市场经营风险的印度样本[J].北大商业评论,2014(6)

6.田玉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2

7.张兵.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战略选择[J].财政研究,2012(12)

猜你喜欢

亚洲地区区位东道国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论投资者——东道国仲裁中法庭之友陈述的采纳
国际投资仲裁庭对东道国反请求的管辖权探析
晚近国际投资协定中东道国规制权的新发展
蒙元京畿区位论
妥协与平衡:TPP中的投资者与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
亿万富豪哪里多?
地理区位
2012年前欧洲乙烯产能或将减少3 M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