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济效益分析—基于河南省的实证检验

2015-01-02潘经强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0期
关键词:河南供给产品

■ 潘经强(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问题的提出

1978-2013年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比重差呈规律递减趋势,近年来保持在3.5%左右。“三农问题”向来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作为重要的农业大省,在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发展中如何兼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确保农民收入提高,可谓任重道远。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民生产、生活休戚相关,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率的改进和农村社会的繁荣与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赵海燕(2013),刘玉振、杨永芳(2011),惠

怡安、马恩朴(2013)等基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差异性、叠加性和动态性,分析出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受区域经济、生态、文化、生产等因素及人口规模、人口特征、社会关联度、成本分摊机制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的影响最大。练威、冯立刚(2011)以重庆为例定性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有效调节;周亮(2013)运用C-D生产函数实证得出安徽省2006-2010年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对安徽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影响的结论;李 延 霞(2013)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了农业生产要素、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及新农村建设政策等变量与吉林农业经济增长的个体效应模型。崔治文、毛斐斐、周 毅(2013),杨辉、李 翠 霞(2013)等运用D E A 和Malmquist指数方法发现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技术水平较低,没有达到规模效率,且全要素生产率长期呈负增长态势。董明涛(2013),何继新(2013)建议通过供给的价值协同策略来提高供给绩效。上述研究成果均割裂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两大主体间的联系,样本涉农属性及区域背景色彩不太鲜明,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多侧重于供给投入产出绩效。为推进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四化”同步科学发展,本文定量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农村经济与农民收入的影响,对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济效益进行实证分析。

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状况分析

区域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水平通常用政府对该区域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来表征。绝对规模即农村公共投资总额,一般用公共财政对第一产业预算支出的绝对值表示,相对规模可用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对当年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占比表示,相关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1998-2012年,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绝对规模总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2006年以后,伴随农业税的取消及国家惠农政策取得成效,河南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力度。与此同时,河南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比例却显示出阶段的波动性,1998-2008年该比例基本徘徊在6.5%-9.5%区间,2009年激增至12.44%,近三年又呈下降态势,波动性表明河南省尚未建立稳定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同期河南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98年的24.9%稳步下降至2012年的12.7%,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占第一产业GDP的比例基本稳中有升,2006年后增长趋势较为剧烈,2010年稍有回落,同样说明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没有形成可持续供给机制。近年来该比例稳定在14%上下,对比同期发展中农业国家的指标数据,可以得出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准的结论,河南第一产业GDP的产出也离不开农村公共产品的贡献,所取得的成绩与河南农业生产大省的地位是相符的。

表1 1998-2012年河南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及其占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第一产业GDP的比例

表2 1998-2012年河南农村公共投资、第一产业GDP、农村居民收入、农村科技投入等情况

表3 输出结果1

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本文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研究农业生产大省河南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的影响程度,为保持数据的一致性,研究的时间序列为1998-2012年,实证分析中的所有数据均来源于《河南统计年鉴》(1999-2013),采用的分析 软 件 为SPSS18.0。

(二)变量设定及说明

按照萨缪尔森在《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的定义,农村公共产品也同时具备效应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及与统计年鉴口径的一致性,选取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农村社会保障投资、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农村科技投入等统计变量。

农村经济发展(GDP1):以第一产业GDP表示样本区域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居民收入(RPI):用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表示。

农村公共投资总额(RI):用地方公共财政对农林水事务的预算支出表示,包括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具体事务。

农村社会保障投资(RSS):以国家支出的农村社会救济费代替。

农村医疗卫生投入(RMH):以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来代替。

农村科技投入(RSI):以河南全省农业科研部门的新产品试制、中间试验、科研补助费等三项费用为分析指标。

农村教育投入(REI):以地方公共财政中对乡镇级的教育预算支出来代替。

乡村从业人员(REL):以河南全省从业人数中的乡村劳动者为分析指标。

上述变量的相关统计数据如表2所示,其中农村居民收入数据单位为元,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数据单位为%,乡村从业人员数据单位为万人,其余指标的数据单位均为亿元。

(三)模型选择及结果显示

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是由美国数学家柯布和经济学家道格拉斯共同研究出的在技术水平不变前提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其原型表达式为:Y=AKαLβ。

其中,Y为总产出,A为技术水平,K为投入的资本总量,L为投入的劳动力总量,α、β分别为投入的资本总量、劳动力总量的产出弹性系数。

以C-D生产函数为基础,分别构建所选取的农村公共投资总额、农村社会保障投资、农村医疗卫生投入、农村科技投入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项目要素与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之间的回归模型。

对回归模型(1)、(2)分别取对数,同时对表2中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对数置换运算,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回归统计分析,分别得出两个模型各自解释变量的平均值、标准误差及相关分析结果,具体输出结果如表3和表4所示。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项目要素与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回归方程为:

由表3可知,调整后的R2达到0.9759,变量间也不存在相关现象,单变量及联合检验均能通过,模拟估计的效果良好。回归结果说明,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项目要素中,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正效应,公共投资总额每增长1%,将带动河南第一产业GDP增长0.4%;农村科技投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效应现阶段不太明显,仅仅刺激农村经济发展0.01个百分点,科技投入对河南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待加强;相反,乡村从业人员对第一产业GDP的增长没有明显的直接作用,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已经摒弃了靠加大劳动力资本投入的增长模式,规模稳定和高素质的乡村从业人员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保证。

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项目要素与河南农村居民收入的回归方程为:由表4可知,调整后的R2达到0.9888,变量间也不存在序列相关现象,系数单独和联合检验均显著,回归通过了各项统计检验。由回归方程(4)可看出,农村公共投资、农村社会保障投资及农村教育投入与河南农村居民增收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与居民增收呈负相关关系。具体来讲,公共投资总额每增长1%,将带动河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0.34%;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每增长1%,人均纯收入将增加0.01个百分点;农村教育投入每增加1%,带动河南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0.26%。同时,农村医疗卫生投入每增长1%,人均纯收入将降低0.98%。社会保障投入对农民增收效应凸显出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力度还有待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率要稳步提高,确保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衡化,真正杜绝农村居民因病返贫等现象。

引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强度指数(RPSSI)说明供给规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公式为:

RPSSI指数大于100,说明农村经济发展得到了公共财政的大力支持和保障,数值越大,支持和保障的力度越大;反之,该数值小于100,说明公共财政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不够,缺乏对农村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刺激。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强度指数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1998-2005年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强度指数集中分布在30-40,2005年后供给强度指数节节攀升,近年来稳定在85左右,2009年出现了区域最大值87.61。得出了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强度保持了相对较高水准的相同结论,特别是2009年后,高水准的农村公共投资有效刺激了河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4 输出结果2

表5 1998-2012年河南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强度指数

研究结论及展望

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了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区域经济、农民收入的影响。囿于数据收集的难度及选取指标的片面性,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缺陷。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1998-2012年,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无论是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处在全国领先位次,与河南农业大省的地位是相符合的,随着取消农业税及国家惠农政策的强化,2009后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对河南农村经济发展的刺激效应凸显。建立河南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可持续增长机制,是保障河南乃至全国粮食安全的先决条件。

第二,加大农村公共投资、科技投入能有效促进河南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公共投资、农村社会保障投入、教育投入等指标与河南农村居民增收呈正相关关系;现阶段乡村从业人员、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到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率预计将达到48%,城镇化进程所引发的就业人口的合理转移值得关注,同时要确保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均等化。

第三,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投入、科技投入对河南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有限,要加大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均衡化的统筹力度。囿于长期的二元经济政治体制结构,城乡社会保障投资和科技投入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等战略决策是对历史债务的最好化解。对河南省来说,必须将农民必须纳入城镇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享受公共产品的红利,同时对农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投入要形成长效机制,提升科技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四,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纯公共产品投入的可持续性,同时发挥市场作用,规范准入门槛,形成多元化供给主体,扩大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双赢,从而确保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当前,统筹城乡公共产品均衡配置过程要发挥政府更大的协调能力,量化纯、准公共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权重,引入更多的资本进入供给市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扰动变量的加入对回归模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今后研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1.赵海燕.农村公共产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3(8)

2.刘玉振,杨永芳.河南农村公共产品消费倾向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8)

3.惠怡安,马恩朴.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J].宁夏社会科学,2013(5)

4.练威,冯立刚.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对策—基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29)

5.周亮.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商,2013(17)

6.李延霞.吉林省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产出效应分析[J].农业经济,2013(12)

7.崔治文,毛斐斐,周毅.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研究—基于DEA和Malmquist指数的实证分析[J].理论探讨,2013(5)

8.杨辉,李翠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问题研究—基于黑龙江省13地市面板数据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

9.董明涛.农村公共产品多元合作供给对供给绩效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8)

10.何继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价值失配及其协同策略分析[J].中州学刊,2013(8)

猜你喜欢

河南供给产品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