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
2015-01-02雷银生刘治成
○雷银生 刘治成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研究
○雷银生 刘治成
(武汉轻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23)
湖北省是粮食主产区之一。目前,在粮食产业化和标准化生产、粮食产地标识等信息记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粮食种植、加工、储藏和销售等各环节,均存在制约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因素。应从健全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完善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强化质量安全主体能力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完善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湖北省粮食安全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
一、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现状
1、粮食标准化生产逐步推进
湖北省为加大粮食标准化生产力度,已相继出台112项地方农业标准,推广应用187项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粮食生产领域。于2009年启动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建立了10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其中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2个。目前,示范区规模达502.5万亩、251.6万头(只),辐射带动887万亩、1021.8万头(只)。在示范区的引领下,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6个,全国首批有机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2个。
2、粮食产地标识制度开始启动
信息记录是粮食质量跟踪和追溯的基础。在粮食生产种植、收购、储藏、加工、运输和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均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信息记录。这些记录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电子信息,但要求完整记载、妥善保存,以利于随时查询。而产地标识制度是粮食质量的重要信息,是质量溯源的基础。2009年开始,湖北省在部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二维码、条形码身份识别系统,后逐步向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推广,自2012年正式启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追溯四项制度。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要求:农产品必须有生产记录、有质量安全检测报告、有产品包装、有产地标识。粮食作为大宗主要农产品,当然不能例外。上述四项要求可以防止不合格粮食产品流出产地,为粮食质量安全建立起第一道防线。
3、粮食产业化生产取得成效
“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模式在湖北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取得明显成效。以湖北省“一袋米”工程龙头企业为主导,带动农户积极加入产业化合作组织,在粮食生产领域实行“良种供应、化肥农药供给、技术操作规程、机械收割、质量标准”五个统一,保证了优质粮食来源。在生产领域,粮食龙头企业广泛开展ISO9001(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确保了粮食加工质量。在销售领域,通过龙头企业积极与大型超市和连锁企业联姻,为粮食的合理储藏、运输和销售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粮食产业化的推进,粮食品牌化也得到了发展,得到政府和消费者认可的优质粮食品牌数量不断增加。
4、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逐步启动
2009年开始,湖北省逐步启动农产品和粮食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在建立农产品产地标识制度的基础上,对农用物资的投入进行监控,对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实行定点销售,并要求经销商建立进、销台账,主动向用户提供票证和质量承诺。2012年,湖北省全面推广农产品质量追溯,提出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目标,要求生产者建立包括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质量标准等生产信息档案;经营者建立进、销台账,引入产品编码、信息记载、电子查询等系统。目前,湖北省农垦系统有23个单位实施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建设,其中,种植业可追溯规模达26万亩,可追溯产量20万吨;畜禽产品可追溯规模1042万头(只),追溯产量9000吨,在中部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二、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制约因素
1、粮食生产环节的制约因素
在粮食种植环节制约质量安全追溯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散的生产方式的制约。由于目前湖北省粮食产业化水平还不高,粮食种植比较零散,在几个主要的粮食生产示范区,也是以农户为主进行种植,相关部门只是提供技术支持。由于农户是粮食种植的主体,而农户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粮食安全意识均不太适应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需要。二是生产成本的制约。粮食生产信息的采集既要求动态的连续性,又要对土地污染、农药残留、食源性细菌及病毒的侵害进行全面的反映,这既会增加农户的时间成本,也会不同程度地增加农户的货币成本,在目前粮食种植收益偏低的情况下,农户自愿参与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的积极性不高。
2、粮食加工环节的制约因素
粮食加工环节制约粮食质量安全追溯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断裂和笼统。一是收购和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断裂。粮食加工企业一般是在粮食收割季节集中收购,对不同地块、不同农户、甚至不同区域的粮食集中收购、统一混装,在粮食加工过程中,往往也是对所有粮食进行混合加工,加工完后再进行重新分类,这就会使粮食种植过程中记录的信息出现断裂,造成基本信息的混乱,也就无法实现粮食质量信息的全程追溯。粮食收购和加工过程中的信息断裂,是制约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的核心问题和难点问题。二是加工完后,粮食包装信息的笼统。目前湖北省粮食加工企业多为中小企业,其设备投资能力和信息化管理能力有限,难以对加工完后准备出厂的粮食信息进行按每一袋分别编码记录,只能按加工批次进行笼统的记录,这不利于对粮食的流向进行准确的跟踪。粮食加工环节保持信息连贯性的难度大,是粮食产品区别于其他农产品所具有的特点,也是难以引进其他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经验的根本原因。
3、粮食储藏和销售环节中的制约因素
由于粮食的保质期较长,一般也不需要冷藏等专门设备,因此在粮食储藏环节,只要有严格的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并加以监控,影响粮食质量安全的因素比较容易控制。在粮食的销售环节,影响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没有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由于粮食属于生活必需品,目前粮食市场的竞争主要是依靠价格竞争,而那些信息标识全面、质量安全性高的粮食产品,经销商因为提供质量安全信息所额外支付的成本,并不能很好地从售价中得到补偿,直接影响了经销商建立质量安全信息体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有效性不足。由于提供全面、准确的粮食质量安全信息,需要经销商付出较高的成本,在实际操作中,经销商往往采取用粮食质量信息代替质量安全信息的做法,使消费者对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例如是否存在食源性危害等)无从知晓。三是消费者了解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渠道不畅。目前,湖北省在食品安全领域,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品质量查询网站和电话查询等系统,但类似的消费者查询系统在粮食产品领域还没有建立,也影响了消费者对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全面了解。
三、完善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措施
1、健全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机制
以各级农业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为主导,依托现有各级农产品质量监管队伍,引进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农产品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涵盖所有粮食种植、加工、销售领域生产经营者,建立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实现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全程可跟踪和追溯,是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的目标。
明确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和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的职责和责任。粮食生产经营企业和农户是信息采集的主体,负责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采集、传递和电子信息档案的建立;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的登记、汇总和核查,指导粮食生产经营主体科学合理地采集和保存粮食质量安全信息;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统筹全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相关制度,建立全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其他省市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相衔接。
2、完善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积极贯彻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粮食安全法》精神,结合湖北实际,在执行好粮食标准化生产、产地标识、产地准出、市场准入等已有制度的基础上,完善湖北省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为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法律保障和制度基础。制定粮食质量管理的相关实施细则,明确管理职责。在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中,一定要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是在粮食质量信息的核查和追溯方面要有据可查,对违反规定,编制虚假信息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查处;对不讲信用,不履行跟踪和追溯义务的粮食经营者要严格处罚。
3、强化粮食质量安全追溯主体的能力建设
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粮食产业化生产模式,提高粮食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强化粮食产业化生产能力。在做好现有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示范基地规模,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提高粮食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提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户开展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记载的能力。在加工企业方面,除依法要求企业开展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外,还应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实施质量安全追溯补贴或奖励等方式,调动粮食经营企业参与质量追溯的积极性。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引导消费者关注粮食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建设,提倡和培养“优质优价”的粮食产品消费意识。
4、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扶持
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和技术的支撑,政府要加大这方面的扶持力度。除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外,也可以采用政府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加入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多渠道提供追溯体系建设资金,以满足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支持,为粮食经营企业、农业合作社提供粮食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软件系统和硬件平台,有条件的,可由政府搭建基础性信息查询和追溯平台。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人才,提供资金和补贴。对各类参与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建设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和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其开展追溯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注: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项目,课题编号:15D068。)
[1]丁红森等:2014年湖北粮食总产近2600万吨总产增量全国第4[EB/OL].http://news.cnhubei.com/xw/jj/201412/t3116420.sh tml,2014-12-05.
[2]农业以“三品一标”为抓手推进标准化生产[EB/OL].http:/ www.e1/2316.net/spyb1/12181.jhtml,2014-12-25.
[3]许应锋、成文心:西瓜贴上二维码质量可全程追溯[EB/OL].http://www.hubei.gov.cn,2014-05-20.
(责任编辑: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