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奥会后中美关系的融合发展:墨渗宣纸

2015-01-02程大为编辑李淑玲

中国外汇 2015年24期
关键词:中美关系关联度外交

文/程大为 编辑/李淑玲

习奥会后中美关系的融合发展:墨渗宣纸

文/程大为 编辑/李淑玲

一个要突破零和游戏寻求发展,一个则以普世价值的代表自居而谋求领导地位——中美外交的价值困境很难在短期突破。

中美关系的未来,将是这个时代巨大的变革和挑战之一。前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以水墨画的方式描述了中美关系的前景:世界正在变动中,美国除面临如中东危机这样显性的问题外,中国正悄然进入美国的战略视野。中美关系的裂缝已经出现,是巨冰脱落、地动山摇还是融合流入历史长河,取决于两国的智慧。

习奥会是今年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访美期间,习近平在外交、经济、军事方面积极沟通,增强合作的努力体现了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国家智慧:超越零和游戏,突破冷战思维的外交原则。但美国对习近平的外交努力并非全部理解,仍在亚太再平衡的遏制思维中摸索战略框架。

中美关系现阶段最大的问题是两国价值观渐行渐远。该问题的本质是两国历史文化传承的差异:东方的中国,唐宋鼎盛时即崇尚以和为贵,邓小平时期提出韬光养晦,习近平时期提出的避免大国关系陷入“修昔底德陷阱”体现了一脉相承的外交文化;而保持“领导地位”是美国外交价值观的核心特征。其“领导地位”思想源于基督新教、独立宣言中的基本价值以及对国家实力的迷恋等共同形成的传统外交理念。一个要突破零和游戏寻求发展,一个则以普世价值的代表自居而谋求领导地位——双方的价值困境很难在短期突破。

中美在战略层次上是如何定义双方关系的?习近平用新型大国关系进行了定义: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华盛顿却处于外交忙乱时期:再次与俄罗斯拉开了冲突的架势,且在中东日益陷入民族和宗教纠缠之中。中国对美国的战略定位是具有连续性的,而美国体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理性梳理双方的战略关系,明确两国长期合作的基本原则,是习奥会后双方需继续深耕细作的领域。

在国家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华盛顿对中国的不满日益增多,但习近平在华盛顿的外交圈赢得了肯定。从个人魅力角度,华盛顿接受习近平,但又担心习近平更强调“中国模式”。在军事方面,美国认为习近平已认识到美国军事霸权地位这一现实。但是习近平认为,这一现实不会阻碍中国在区域和全球实施积极的外交政策,因为中国的军事实力增长会逐渐平衡(而非直接挑战)美国在亚洲奉行的单边主义。

习奥会期间,虽然中国怀着释疑解惑的态度去解决这些问题,但短期内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中美能否最终取得共识?如果可以,共识又是什么?实际上,务实的中国外交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无法正面定义共识,可以采用“不”的方式做底线定义,即不冲突、不对抗。

中美关系所面临的问题基本可分为政治军事和经济贸易两类。其中,合作与冲突是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如影随形。如果把中美关系看作是一个三角形,那么合作和冲突就是它的两条边,而底边就是中美间的关联度。底边的长度决定着两条边的稳固度和平衡度,底边越长三角形越平稳。在该模型中,正视中美关系的矛盾是方法论的逻辑起点,而解决矛盾之术就是要加强融合,扩大利益交叉点,增加关联长度。

首先,增加经贸关联度。要进一步加强中美经贸关系的依存度,在保持平稳贸易关系的同时,扩大相互投资,并积极推进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的完成,为经贸关联度搭建长期制度支撑。

其次,增加政治军事关联度。在战略和安全分歧突出的情况下,双方要管控分歧,并突破狭隘的同盟意识,寻找利益共同点,发展互不为敌、共担责任的新型军事关系。

再次,建立机制性关联点。双方不但要加强在传统经贸领域的对话机制,夯实现有工作关联点的建设,还要建立网络安全、双边投资等新问题的定期对话机制。

最后,扩大民间关联长度。双方要加强民间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尊重各自历史、文化和宗教独特性的基础上,求同存异,通过不断深化的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构筑两国长期共赢的坚实基础。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关联度外交
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的中美关系走向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
外交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从积极推动到保守谨慎——美国国务院在中美关系缓和中的角色(1969—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