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1-02周彬
○周彬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周彬
(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都江堰 611830)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期,学校的融资渠道受到经济形势的影响日益丰富,而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工作也相应性的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形势,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逐渐提升,而财务风险的存在会严重影响高等教育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其培训与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和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高等院校 财务风险 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
一、高校财务风险概论
所谓的高校财务风险,需要从两方面进行阐述。广义来说,财务风险是指实体经济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面临风险的货币化表现;从狭义方面来看,指的是实体经济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包括资金、运营和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高等教育机构存在的财务风险,多指学校在日常的运营过程中,受到资金波动而给学校经营带来的的负面影响以及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由于高等教育机构多数为非营利性的组织,所以一般都是从狭义角度来看待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最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也集中于资金周转方面,包括资金链断裂、基建成本过高难以为继、商业贷款到期无法偿还等。
无论是经营性企业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其财务风险都存在类似之处:两种组织都可能面临资金链带来的问题。不同之处是,企业资金周转是为了控制成本和实现企业盈利,而教育机构的由于一般不涉及经营问题,其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又呈现出以下特性:一是受到政策影响较强;二是其经营产出不具备即时的盈利能力;三是其开支无法通过日常运营来补充;四是资金缺乏周转的灵活性。
二、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风险类型
与企业财务风险不同的是,高等教育机构作为非盈利机构,由于一般存在收益与亏损,其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筹集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财务内部管理失序等方面。
1、资金筹集的风险
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筹集风险,主要集中在资金筹集阶段和资金偿还阶段。随着国家招生政策的进一步放宽,高校规模扩张的速度越来越快,学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而一般学校拥有的资金储备很难满足基础建设和管理的需要,所以多数学校都要通过从银行贷款来满足其建设的需求,如果无法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学校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其社会影响力无法进一步提升,生源就会受到影响,直接导致学校的收益降低;如果学校从银行获得贷款用于学校建设,由于风险控制意识不足,导致到期贷款无法偿还,将对学校带来极大的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也随之提升。
2、投资方面存在的风险
高等教育机构的投资一般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校办企业存在的经营风险。一方面,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和影响力需要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来提升,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收益一般都体现在扩招带来的学费上,但是学校规模扩大带来的扩招不一定给学校带来大量的学费收益,受到多种因素的增长,高等教育机构的生源增加与学校规模的关联度正在进一步的降低。另一方面,高校的校办企业一般都是“产、学、研”一体化的产物,学校为了促进教学内容向具象化转变,同时缓解资金压力从而开设校办企业,但受到高等教育机构经营经验不足等原因影响,多数校办企业都缺乏现代企业制度的管理与约束,还大量存在诸如经营资质不齐全、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成本控制不足、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从而导致学校资金的浪费与流失。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校办企业不具备独立法人,如果因为经营管理的不足导致亏损甚至破产,这部分责任主体要由学校来承担,这将给高校带来不确定性的高财务风险。
3、内部财务管理失序
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失序多体现在高校长期的财务状况混乱造成的失序情况。具体的表现多集中在:入不敷出、净资产亏损、流动资金不足等方面。受到高等教育机构的特性影响,一般高校财务机构依靠财务收付实现制来完成会计成本核算,资金流动的主要形式就是现金的收入与支出。财务机构为学校的日常经营、学科研究等方面提供资金,在当前学校资金普遍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将各项支出进行科学的分配,在确保学校日常运营的前提下进一步支持科研的进行,是摆在高校管理层的一项重大课题。如果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容易造成学校资金的周转问题;如果资金情况进一步恶化,则容易造成学校的财务失衡情况,即使由于学校的非经营性特性造成其破产风险较低,但也不能忽视相关问题的存在,长期的财务失衡会导致学校教职工薪资无法正常发放,正常开支出现困难,学生由于日常生活和学习受到影响而抗议,将会给学校结构的稳定和安全带来极大的不安全因素。
三、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通过大量能够反映高校财务状况的数据和指标构成的,该体系的作用是衡量高校在资金运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风险。要实现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就必须坚持财务风险评估的一般性原则,又要从高校特殊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的来说,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一般有以下几条。
1、整体性原则
高等教育机构在目前的市场经济影响下,作为具有独立法人的机构,能够开展的业务类型日趋多样化,高等教育机构应该把日常的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科研事业发展、学校后勤服务以及校办企业的运营等诸多财务要素结合成为统一的运作整体,全面评价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状况。在此设想之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建立既有针对性、又具有普遍性的财务评价指标,从而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高等教育机构风险管理的效果,也更真实地反映出财务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的原则主要是指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评价指标要具有代表性和指标体系具有完整性,要求指标之间不重复、不遗漏,即相互独立性,又互为补充,要求设计指标体系时应体现高校财务的特点,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特点。
3、可比性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原则。在建立评价指标时,高等教育机构应该将其归纳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中,并进行能够量化的指标评价标准,原因是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就是为高校的财务风险进行测评的,只有通过指标的体现,才能进行充分的对比,找出其中的风险项并加以清除。
4、实操性原则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因为相关的指标要在体现科学性和整体性的前提下,具备相关的实用性。所以说在建立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要讲究所选取各项评价指标的实用性,相关的指标需要能够精确的展示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核算资料,并通过财务数据的利用来提升量化标准的可操作性,从而降低财务量化考核的难度。
5、动态性原则
由于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情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也应该建立在动态的评价指标之上,不能够仅仅满足于反映学校在某一经营时刻的财务运作情况,而是需要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状况进行动态的跟踪和考察,并通过长期的跟踪实现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在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坚持动态性原则,不断修正财务风险评价指标,才能更真实、更准确地对财务评价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
四、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偿还能力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偿还能力如果不足,就能够判断出该学校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无法及时地对财务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反映,其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就越高,因此,通过对偿还指标来衡量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风险,同时推动高等教育机构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般来说,偿还能力指标有如下三种。
(1)自有资金负债率。通过该项指标,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出高等教育机构的自有资金以及负债资金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自有资金负债率=贷款/自有资金*100%。
(2)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该指标能够体现出高校获得单位资金需要承担银行贷款的比率,结果数值与银行借贷金额成反比。计算公式为:年终借款总额占有率=借款总额/年收入*100%。
(3)已获利息倍数。这是最常用的进行高校财务风险的指标,其计算数值结果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偿还能力成正比。计算公式为:已获利息倍数=企业税前利润/贷款利息*100%。
2、运营效率指标
高等教育机构的资金使用目的是为维系学校的日常运营以及科研事业的推动,如果这两项目的无法达成,则说明高校的财务工作出现了重大问题。一般说来,评价高等教育机构的财务运作效率,通常使用如下评价指标。
(1)收支比率。该指标计算结果以1为标准线,高于标准线说明高校的当年财务收入大于支出,从财务角度来说是处于较为安全和稳定的状态,反之则说明高校收不抵支。计算公式为:收支比率=当年收入/当年支出。
(2)总资产收益率。相关指标能够体现高校资产的综合利用率,数值计算结果与资产利用率成正比。计算公式为:总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均额*100%=(年终总收益-年初总收益/[(年初资产+年终资产)/2]*100%。
(3)招生计划现金转换率。该数值反映出高校资金管理能力的高低,以1为评价标准,高于1说明学费收缴情况较好,所有学生都已经按规定交纳学费,学校财务管理能力指较高;低于1说明还有学生尚未缴纳学费,学校财务管理存在风险。计算公式为:招生计划现金转换率=实际交纳学费/应缴学费。
[1]孙建成:从风险防控视角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会计,2010(10).
[2]张丹枫:基于A HP法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运用[J].时代金融,2014(27).
[3]雷振华、邹果: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财务与会计,2014(10).
[4]周银健:探究现金流量模型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5(4).
柯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