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
2015-01-02余靖
○余靖
(陕西建工第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 西安 710054)
施工企业要在日益变化的经营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有必要及时、正确地制定适用的发展战略规划,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上要以战略为导向,结合使用价值链分析和信息化管理方法,实行成本管理战略化。
一、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是现代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模式一种,并且随着企业管理经营理念的不断修正与进步,战略管理正逐渐成为主流管理理念。“战略”管理理念要求企业能够站在更为统筹的角度来制定经营计划或管理策略,最终目的是促使企业能够持续性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战略成本”管理顾名思义,是在成本管理活动中融入战略思想,将成本管理的规划、策略与企业长期战略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战略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为了应对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顺势对传统成本管理作出的改善。对于企业而言,实施战略成本管理即从成本产生的根源来分析成本的后期变化,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成本行为或者作业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有效、全面的分析与控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整体价值创造活动进行优化和管理,使得企业能够集中优势资源在竞争中获胜。
二、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往往有着其独特的性质,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其“生产的产品”与一般性企业生产的产品相比具有差异性,比如投资金额较大、项目生产建造期间较长、产品具有不可移动性等等,建筑施工企业在组织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性质活动时,往往根据项目导向。具体而言,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合同的限制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以单个项目的建筑经营为主,而单个项目又往往受到建筑合同的规范,根据合同内容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在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顾客往往对产品的具体实施与建造具有绝对的主导权利,施工企业必须要按照顾客的要求或者合同约定的要求来实施生产,这一现象表现在建筑产品往往“先交易后生产”。这一特点要求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不能做到一次成功,将会严重影响利润的实现。
2、施工企业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由于其建造的产品较为复杂,所以其在生产过程中对建设用材料、技术设备等都有更高的要求,施工的流程涉及到较为繁杂的各个层次与领域,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较高。生产复杂的特性就决定了施工企业必须具备更高的协调管理能力。然而,由于施工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较为固定,不具有灵活性,在集中式管理模式下,施工企业很难有效地应对市场环境或者是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尤其是施工项目较长的时间和空间跨度,更是给企业的项目管理增加了难度。
3、施工企业的生产不具备标准化管理条件
通常情况下,施工企业生产的建筑类产品都具有一次性耗用的特点,在不同的工程项目要求之下往往有不同的地理环境要求、独特的设计需要和生产及使用环境,所以施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无法实现标准化管理,所以在系统性成本管理数据或者管理经营的积累上不具备优势与条件,给规模化成本管理的实现造成了阻碍。
三、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和局限性
1、在成本管理过程中缺乏系统性成本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往往缺乏系统性,多数是集中在生产施工环节,过于强调对成本的控制而忽视从系统角度对成本进行管理。施工企业容易忽视各个部门之间的彼此促进作用在成本管理中的重要性,鼓励地进行成本控制。受制于传统成本管理思想的制约,施工企业对成本管理的部门依旧限制在财务部门,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将成本管理体现为简单的财务数据的体现。但是事实上,尽管多数情况下成本管理以财务指标的形式来体现,反映的却是工程项目事实过程中的各个过程和阶段,涉及到所有产生成本的环节,如果仅仅依靠财务部门的工作,根本无法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正因为如此,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在财务部门内部制定了成本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往往因难以落实而成为一种形式。
2、在成本管理上普遍缺乏战略意识
随着施工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企业为了拿到项目,不得不进行恶意竞标,体现在以不合理低价或较迟的收款期限作为竞标获胜的筹码。实际上,这是一种盲目的竞标形式,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单纯地依靠低价或延迟收款,都可能使企业在项目生产或经营过程中出现资不抵债、无法继续进行生产的情况,不利于企业战略性目标的最终实现。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当务之急不是盲目地压低价格争取更多项目,而是要结合企业长远战略规划和目标,来稳步、分阶段地制定计划,进而逐步推进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愈来愈深刻的变化,全球化合作以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都为施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施工企业亟需尽快树立起战略成本管理的意识,基于对产业特点与战略性思想的运用,构建与企业自身情况相吻合的成本分析框架,通过有效的成本管理引导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单纯地以牺牲企业长远利益为代价在短期内降低成本。
3、忽略企业层面的成本管理,不利于企业提高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将成本管理的范围过度局限于对工程项目的控制上,忽视从企业整体角度来分析成本、制定计划,这是我国建筑业企业普遍具有较大经营规模但不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尽管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是项目成本管理,但是对于施工企业而言,项目成本并不能成为整体成本管理的全部内容。施工企业制定成本管理策略时应注重与整体战略成本管理理念相结合,依据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和企业经营特点,做好相应的成本管理工作。施工企业应更多地从企业层面出发来制定成本管理策略,开发企业的整体优势,例如利用施工企业建筑材料的规模化采购优势或者利用企业口碑的品牌优势等。
4、成本管理方法较为落后,成本管理计划难以落实
施工企业都普遍意识到成本管理是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所以也相应制定了各项与成本管理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案,这些制度往往只能流于形式,而不能真正促进企业成本的降低。可见在进行成本管理时,拥有一套科学、有效并且与建筑行业经营特点相匹配的成本管理方法或者工具是十分必要的。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系统所搜集的成本数据就不能被有效识别与运用,最终反而造成一种管理资源的浪费。
四、建筑施工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策略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来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流程中的资源损耗,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其经营效益的长期稳定增加。本文从提高战略成本管理“协作”意识和构建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两个角度出发,就施工企业如何更好地运用战略成本管理给出了关键性的建议。
1、建立价值链战略联盟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高效系统的战略成本管理理念,能够帮助施工企业更为高效低进行成本管理,以此来弥补施工企业原先存在业务流程管理混乱、结构设计粗糙、信息化管理手段欠缺等缺陷,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加值。为了更好地实现战略成本管理,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基于价值链的战略联盟。所谓战略联盟指的是几家企业具有类似的战略经营目标,彼此之间通过共享资源或优势,以市场的最终需求为导向,借助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信息储存与沟通对接功能,在作业链环节实现动态的战略联盟。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从价值链上下游寻找战略联盟合作伙伴,将战略性成本管理与具体的作业流程或者价值链模式结合在一起,从原来的“对抗型”竞争模式转变为“协作型”竞争模式。
2、加强对信息化设施的应用,强化战略化管理效率
随着现代化企业管理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改进,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和电子数据处理技术都成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在战略化成本管理过程中,我们通常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不同流程或者生产阶段之间信息的无缝对接,将所获取的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与技术性提高到最高水平。由于成本管理的方案分析具有时效性,若成本分析不及时,则后期的分析结果无论多么准确都毫无价值,电子信息化技术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时效性问题,并且能够在多个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的有效共享,方便同一作业的不同阶段及时地找到有用信息,改进各自的作业阶段,有助于最终实现整体成本管理目标。总的来说,信息化技术将最终简化施工企业的具体成本管理流程,并且为成本管理方法的最终落实提供必要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在战略成本意识、成本管理覆盖面和具体的成本管理工具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改进,但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施工企业有必要率先将价值链管理与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融入到战略成本管理中去,使得后续问题的解决都能够以价值链、信息化管理为依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王轲:浅析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J].新经济,2015(22).
[2]蒲天添: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31).
[3]郭之茵: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构建——以宇通公司为例[J].当代经济,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