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2015-01-02朱丽娟王红军

当代经济 2015年30期
关键词: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李 娜 朱丽娟 王红军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昆明市有机农产品的市场监管问题研究

○李 娜 朱丽娟 王红军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5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涌现,人们对生活的水平、质量和幸福指数的要求在不断提高,追求自然天成、无污染、绿色有机食品已成为消费的潮流。在这个欣欣向荣的大趋势下,笔者对昆明市场中的有机产品做了相关调研,发现大部分消费者甚至售货员不清楚有机农业是什么,只了解有机产品比普通产品质量好,而且市场中也存在着部分标着“有机”却没有有机认证标志的产品,由此反映出一个很大的问题——信息不对称,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构建有效的信号传递、信息甄别及激励与约束机制。本文主要阐述了有机农业相关理论及如何使昆明有机农产品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有机产品 信息不对称 市场监管

一、有机农业理论概述

我国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区域比较优势初步显现,部分地方已形成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集中产区,发展较快的地区继续增长,相对滞后的地区发展加快。总体来说,中国的有机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级阶段。中国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绝大多数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东北各省区,西部地区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势,近几年有机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从数量和面积来看,东北三省和内蒙古最大:从产品加工程度和质量控制方面来看,上海、北京、浙江、江苏等东部省份占较大优势:从发展速度来看,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江西、云南、内蒙古等环境优势省份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产品种类来看,有机产品已经有越50大类,400—500个品种,主要为蔬菜、水果、豆类、水产品和野生采集产品;从有机产品结构来看,中国目前有机产品主要为初级原料,加工产品较少,以植物类产品为主,动物类产品相当缺乏,野生采集产品增长较快。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对“有机农业”的定义,有机农业是指遵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在生产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也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及离子辐射技术,而是采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的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维持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生产体系。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它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后,才能称之为有机农产品。有机产品是经过授权并由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发证书,供企业加工或人们食用的一切食品或农产品,包括谷物、蔬菜、水果、饮料、奶类、禽畜产品、调料、油类等多种产品。有机食品是一类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食品。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都会把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以及绿色产品混淆。其中,无公害农产品是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中符合规定的无公害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食品及其加工产品,属于大众消费的、质量较好的安全农产品。在我国,无公害农产品需经省一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认证(或者基地,或者产品,目前主要是通过基地认证),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为初级标准,生产A级绿色食品,在生长过程中允许限时、限量、限品种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化肥和农药。AA级为高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生产AA级标准绿色食品的原料应是利用传统农业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生产中以及之后的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农药、化肥和生长激素等。绿色食品须由国家农业部下属的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经其授权,企业方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二、昆明市有机农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昆明市各大型超市有机产品的货架很容易被找到,有机大米、有机杂粮、有机油与有机牛奶在货架上摆列的比较集中,特别是有机杂粮会有一个专有的架位,品种也比较多。有机调料是散布在普通调料中间,其他有机产品主要还是在有机品牌的专门柜台。通过访问消费者,总结出以下几点。

1、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组成

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中大多数是教师、科研人员、企事业单位干部、国家公务员和私企职员,证明文化水平的高低与对有机食品的认同成正比关系。

2、对“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了解

很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各占五分之一左右,而比较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各占约三分之一。说明盲目购买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很少,即使在这些认为自己很了解和比较了解三种安全食品区别的消费者中,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并不能真正说出三者的区别。他们最通常的回答是:有机食品不使用农药和化肥,对于有机食品关于转基因、转换期、缓冲带、轮作、跟踪体系、加工、储存、运输、认证、销售证等方面的知识几乎是空白。

3、对有机食品口感的评价

比较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的回答相当乐观,有一半的被调查者说有机食品的口感明显比普通食品好,这个调查结果对生产者和贸易者来说都是一种激励,使他们更有信心从事这个事业。而对消费者来说,吃有机食品不但不用担心食品安全问题,而且还可以享受到更佳的口味,这样的调查结果必定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大大有利于有机食品事业的发展。

三、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1、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存在信息不对称

(1)销售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的经验品属性决定了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农产品消费的特点决定了农产品信息具有较大的外部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利用的“搭便车”现象比较普遍。所以单个消费者或者某类消费者(即私人消费者)主动收集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积极性就不大。另外,农产品的销售者除有积极性对优质农产品加大宣传外,对劣质农产品的相关信息则会百般掩盖。再加上外部监管制度还不完善,更为农产品供给者掩盖劣质农产品信息提供了空间。

(2)政府(监管者)与农产品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政府处于信息优势,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主要表现在政府管理者非常了解农产品管理的相关制度,但消费者则比较模糊。如目前我国认证农产品包括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类,这些繁多的种类和产品质量层次,多数消费者很难真正了解,存在严重的混淆,消费者很难区分产品的层次,只能依靠经营者的定价来区分产品质量水平。这样不仅有损消费者的知情权,而且由于管理的混乱和消费者的不知情,还会给不法厂商以假乱真、鱼目混珠的机会,从而扰乱安全认证农产品市场。

2、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1)农产品基本属性决定了信息不对称

经验品特性是指消费者在购买前很难判断其质量和安全性,但可以通过消费体验逐步掌握农产品的真实信息,通过经验影响其购买行为;或者在消费之后才能获取和评判的一些内在质量特性,如鲜嫩程度、香味、口感、味道等。拥有上述特性的农产品则为经验品。对于经验品,由于消费者在购买时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市场机制在调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特性时可能出现失灵的情况。

(2)信息优势方传递信息的单位成本过高

在农产品市场上,信息优势方是否愿意传递信息,除考虑该行为能带来的收益外,还取决于行为所产生的成本。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的成本包括信息采集成本和信号传递成本,具体来说就是,农产品检验检测成本、认证成本、商标注册成本、营销管理成本等。信息传递单位成本过高阻碍了信息优势方传递信号的积极性。

(3)标签使用不规范,导致信息传递不全面、不真实

农产品标签一方面可以给消费者以知情权,引导消费者选购商品,维护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厂商宣传产品,扩大商品销路,还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这种手段如果使用不规范,不仅会造成信息传递的不全面,更严重的是导致产品信息被扭曲、信息传递失真。农产品标签使用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产品名称标注不规范,不能代表农产品的真实属性;标签内容标注不全面,信息传递不充分。

3、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

(1)组织化可提高信息传递的积极性

农产品供给组织化可有效降低单位农产品传递信号的成本。通过组织化实现对外的规模化,以实现整个组织的规模经济效应,从而降低单位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认证、宣传等传递信息的费用。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成本的降低,将会激发农产品供给者传递产品信息的积极性。而且组织化有利于农业技术、生产经验和营销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因此,政府要为其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的力度。

(2)规范有机认证机构,加强有机认证监管

政府部门对认证机构设置的门槛过低,强劲的市场拉动,使极少数认证机构只顾眼前利益,仅看重数量的增长,部分认证机构为了开拓有机产品认证业务,未能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其认证的产品质量大打折扣。还有一些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重认证、轻监督,导致一些获证单位的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纠正,加上有机产品执法监管还没完全到位,都将影响我国有机产品的质量、认证市场的声誉和认证的有效性。因此,要建立有机产品认证的质量评价制度,政府职能部门要定期对认证机构的认证业务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予以认证质量级别评价,评价结果予以公示,使企业与消费者在选择认证机构有参考依据,发展先进的有机农业监督、检测技术,创新认证机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同时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认证标准和流程与国际兼容,及时学习先进的监管技术和经验。

(3)加强法律的约束力度

声誉机制和信用机制对企业道德风险的约束缺乏强制性,要借助法律手段加以严惩,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立法时要充分考虑增加对责任者严惩的条款,例如对生产和销售不合格有机产品或“伪有机”的企业实施永久性“摘牌”的惩罚。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扩大执法范围,加重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尊严,以起到威慑作用。

[1]于爱芝、李锁平: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J].消费经济,2007(6).

(责任编辑:柯秋萍)

本文是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基金项目《昆明市有机农产品市场监管问题研究》(2015RW X019)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有机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纯净天然有机 为您献上一杯道地药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机农业,“机”在何处?
什么是绿色食品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