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健康生产效率评价与健康产出增长动力来源分析

2015-01-06陈松来

当代经济 2015年30期
关键词:卫生变量医疗

○陈松来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江苏 南通 226600)

中国健康生产效率评价与健康产出增长动力来源分析

○陈松来

(江苏省海安高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江苏 南通 226600)

基于我国30个省区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健康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分析健康产出增长过程。研究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平均健康生产效率为0.788,呈缓慢上升态势;卫生筹资结构、城镇化水平和新医改政策对健康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人口年龄特征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在健康产出增长的动力来源中,要素投入起最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贡献日趋微弱,健康生产效率增进是潜在动力。

健康生产效率 动力来源 随机前沿模型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国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但“看病难、看病贵”等现实问题仍然突出,暴露出我国健康生产过程中潜在的深层次问题。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健康维护意识增强和医疗保障制度健全,卫生医疗服务需求将快速增长且具有刚性,卫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健康产出面临严重的资源约束。要实现我国健康产出持续增长,就必须增强卫生资源投入产出的转换能力,减少卫生资源浪费。因此,研究健康生产效率问题及健康产出增长过程,认清其影响和发展规律,对实现我国健康产出的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健康产出主要受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和自然因素影响。在假设自然因素对健康产出影响是均质的前提下,我国健康产出增长主要归因于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卫生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实施、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的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全民覆盖、居民收入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健康保健意识的逐渐强化等。然而,提高健康生产效率对增加健康产出的重要性并未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现有的关于健康生产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方面。一是探讨健康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张宁等学者研究发现人口密度、健康支出水平对健康生产效率存在显著影响,而成人识字率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王俊和昌忠泽从经济、社会、卫生、教育和生活五个方面对健康生产效率展开全因素分析。二是解释健康生产效率地区差异的原因,韩华为和苗艳青研究表明人口密度、受教育水平、人均GDP、财政分权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是造成健康生产效率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与上述文献不同,本文除了估计中国健康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外,更关注是何种力量驱使了中国健康产出的持续增长。

二、模型、变量及数据

1、模型设定

健康生产可视为由投入转化为产出的一般生产过程,最优产出规模表述为y*it=f(x'itβ)。现实中存在一系列变量约束其达到最优规模,实际健康产出为yit=f(x'itβ)exp(vit-uit)。本文将健康生产效率定义为卫生投入转化为健康产出的相对效率,由此构造“健康生产效率指数”(HPE),HPEit=exp(x'itβ-uit)/exp(x'itβ)=exp(-uit)。为降低生产函数设定产生估计偏差,本文选择了形式上更为灵活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以总生存人年(H)为产出,以卫生总费用(K)、卫生技术人员数(L)为要素投入,并考虑时间变量(t),则有:

为揭示健康产出增长的动力来源,式(1)左右两边对时间t求导,则可得到:

为健康产出变动率;HC为技术进步率,TC表示生产前沿向上变动,即技术进步;TC>0为效率增进率,EC>0表示生产无效率的降低,即向生产前沿靠拢;IC为要素投入变化率,反映要素投入效果的变动。因此,健康产出变动率可分解成三种成分:技术进步率、效率增进率和要素投入变化率。

2、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衡量健康产出的指标主要包括平均预期寿命、经伤残调整的预期寿命、人口死亡率等。这些指标中,预期寿命能较好地揭示地区健康状况,但数据获取难度大;死亡率虽然容易获取,但无法客观反映地区真实的健康水平。为此,本文将各地区人口总生存人年作为健康产出的代理变量。健康投入通常采用卫生总费用、卫生技术人员数和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来衡量。从存量角度看,卫生总费用涵盖了卫生医疗机构床位和卫生技术人员所表示的内容,但卫生技术人员内在的人力资本是无法被涵盖的。因此,本文用卫生总费用和卫生技术人员数作为衡量健康投入的指标。由于卫生总费用是流量指标,采用永续盘存法核算各期卫生总费用的资本存量,假设折旧率为15%。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确定如下影响变量:卫生筹资结构FS,用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来衡量;教育程度EDU,用15岁及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人口占比来衡量;城镇化水平URB,用城镇人口占比来衡量;人口年龄特征POP,用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来衡量;政策虚拟变量POL,具体设置是2009—2013年政策变量取值为1,其他年份取值为0。本文以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不包括西藏)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所有变量的基础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中国劳动统计年鉴》。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运用Frontier4.1软件对超越对数形式的健康生产函数进行估计。从表1可以看出,9个主要解释变量中只有1个变量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模型总体拟合效果较佳;单侧LR统计量在1%水平上显著,说明误差项存在明显的复合结构。γ=0.9107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健康产出偏离生产前沿的主要由无效率因素造成,验证了使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表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卫生筹资结构的回归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负,表明政府卫生投入占比的提高会降低健康生产效率的损失。一方面,较高政府卫生支出占比降低了广大中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费用负担,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出潜在的医疗卫生需求;另一方面,提高了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缓解了医疗卫生市场失灵问题。城镇化水平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意味着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健康生产效率的提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心由基础设施建设向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强化服务转变,城镇化在发挥促进健康改善中的作用将逐步提高。人口年龄特征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健康生产效率提升存在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相对较弱,老年人易患疾病的发病率和伤残率高于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健康投入才能获得相同的健康产出。教育程度的回归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文盲率对健康生产效率存在负向关系,但没有统计上的意义。政策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显示“新医改”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对提高健康生产效率有促进作用。

在识别无效率因素对健康产出作用程度的基础上,即可求出30个省区在2004—2013年的健康生产效率。总共获得了300个健康生产效率估计值,均值为0.788,标准差为0.027,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0.844和0.695,表明我国健康生产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样本期内无效率因素的存在使健康产出损失程度达21.2%。总体来看,我国健康生产效率在缓慢上升之中,从2002年的0.771上升到2011年的0.796,意味着进一步提高健康生产效率是实现国民健康产出持续增长的重要手段。从横向看,在高于全国平均健康生产效率的16个省区中,有7个来自西部地区,有5个来自中部地区,而东部地区仅有4个,表明我国各省区间的健康生产效率差异较大。

2、健康产出增长的动力分析

根据健康生产函数估计结果,代入公式(3)—(6),计算得出引起健康产出增长变动的技术进步率、效率增进率和要素投入变化率,见表2。2004—2013年,我国健康产出平均增长率为1.874%,其中技术进步贡献了0.338%、效率增进贡献了0.354%、要素投入增长贡献了1.182%,可见,要素投入对我国健康产出增长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表2 健康产出变动率的分解结果 (单位:%)

技术进步对促进健康产出增长的贡献较低,其平均贡献率仅为18.04%,这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对健康产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医疗技术进步优化了健康生产流程,威胁人类健康的诸多疾病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和有效预防,提高了生命质量并延长了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新的医疗技术也提高了治疗成本和服务价格,患者的看病负担进一步加重,拉大了健康平等差距,而且医疗技术进步能否提高治疗效果,还取决于医疗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正反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技术进步对健康产出增长的促进作用有限,对现有医疗技术的合理使用是维持健康产出增长的主要方式。效率增进对健康产出增长的贡献度略高于技术进步,其平均贡献率为18.89%。我国健康生产效率处于缓慢上升之中,但随时间变动,趋势并不明显,这表明健康生产效率增进在健康产出增长中的作用非常小,也揭示出提高健康生产效率对增加健康产出的重要性。在中国健康产出增长中,要素投入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要素积累对健康产出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63.07%,其中53.84%来自资本投入贡献,9.23%来自劳动投入贡献,反映出资本投入在各地区健康产出增长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四、结论

本文以我国30个省区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健康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并对健康产出增长过程进行分解。研究表明:其一,样本期内我国平均健康生产效率为0.788,呈缓慢上升态势。其二,从影响健康生产效率的因素来看,卫生筹资结构、城镇化水平和新医改政策对健康生产效率产生正效应,人口年龄特征的作用方向则相反,教育程度的影响效应不明显。其三,健康产出增长的动力来源中,要素投入起最为重要的作用,技术进步的贡献日趋微弱,健康生产效率增进是健康产出增长的潜在动力。要素投入变化率的结构内部,资本的贡献度在下降,而劳动的贡献度在上升。

本文的政策含义为:第一,提高健康生产效率是实现健康产出持续增长的重要保障。优化卫生筹资结构,引导人们释放潜在的医疗卫生需求;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及其配套服务,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医疗卫生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服务水平;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增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老年卫生服务能力。第二,合理利用医疗技术比推动医疗技术进步更为重要。由于医疗技术进步已无法进一步改善国民健康,因此,对现有医学手段的合理利用及提升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才是促进当前健康产出增长的重要手段。第三,加强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节,形成“治疗与预防、城市与农村、大医院与基层社区医疗”并重的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1]王绍光、何焕荣、乐园:政策导向、汲取能力与卫生公平[J].中国社会科学,2005(6).

(责任编辑:柯秋萍)

猜你喜欢

卫生变量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寻求不变量解决折叠问题
抓住不变量解题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智取红领巾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卫生歌
讲卫生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