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新问题
——基于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发展研究

2015-01-02王晓芳

当代经济 2015年30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会计准则

○王晓芳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新—形势下我国公允价值计量面临的新问题
——基于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发展研究

○王晓芳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公允价值计量是一种基于市场的会计计量,它代表了会计计量未来发展和变革的方向。文章通过对美国公允价值计量起源和发展演变的研究,分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特点及优缺点,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运用中的适应性及面临的挑战,指出了新形势下我国应用公允计量应解决的新问题。

美国 公允价值计量 发展 启示

一、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起源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随着低耗高效的高科技产业和现代金融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不确定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传统会计遭遇困境,对计量和报告创新金融工具以及无形资产业务显得力不从心,“公允价值”因其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为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而备受会计界和投资人好评和追捧,于是“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应势而生。

二、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历史演进

1、公允价值内涵的演变

美国最早的公允价值定义出现在第4号意见书——《企业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和会计原则》。它界定的范围主要是资产,包括货币性资产交易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易。货币性资产交易中,所收到或支付的价格即为公允价值;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中,公允价值是收到或出让资产的近似值。这一概念将负债排除在公允价值计量范围之外,对交易各方和交易市场也没有任何限定。直到1996年,FAS125—《金融资产转移和服务以及债务清偿的会计处理》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才不仅包括资产,也包括负债,并对参加交易的各方、交易市场和交易时间进行严格界定。2006年FASB正式发布了SFASl57—《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明确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至此,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范围由资产扩充到负债和权益,但是获取这种价值的条件却增多、使用难度越来越大。

2、公允价值计量使用范围的变化

(1)20世纪70年代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对一些资产类项目进行计量。具体包括:股票投资、应收应付账款、债务重组、租赁资产和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资产及油气行业保留产量支付权益等。如:1970年APB发布的16号意见书,要求对“企业合并”中获得的资产(包括应收账款)应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和摊销。1971年,APB发布的18号意见书,要求企业按照市场价格报告其普通股票投资的价值。

(2)80年代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80年代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主要也是针对资产类项目,但范围比以前有较大拓展。在这一期间发布的与公允价值有关的16个会计准则中,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进行论述,并提出了针对特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包括:投资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 35);索赔过程中获得的不动产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 60);不动产项目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 67);养老金计划的公允价值估价方法(SFAS 87)等。FASB还要求对转让特许权、转让设备所有权、广播行业及研发协议中所涉及的特定资产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外,FASB还建议企业在抵押贷款和可转换债券业务中使用公允价值。

(3)90年代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90年代公允价值的使用范围得到了全面的拓展。FASB在90年代共发布了32份财务会计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23份,占71.8%;与金融工具有关的准则有9份,占28%。同时,FASB在使用公允价值时重点突出两条线:一是加大现值技术的开发和使用力度,这期间发布的32个准则中有11个涉及现值技术的使用;二是突出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确认、计量和披露中的核心作用。使用现值的目的是初始确认的计量、新起点计量和摊销等。应用的项目主要有:退休后福利债务、递延收益、贷款减值、长期资产减值、捐赠承诺等长期资产和负债项目。将公允价值在金融工具相关准则的使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披露,包括披露涉及表外风险和信用风险的金融工具的范围、性质和条件及披露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的相关信息;第二阶段是确认与计量,主要是衍生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

(4)21世纪以来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步入新世纪,美国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力度再次加大,从SFAS 138到SFAS 153的15个准则都涉及公允价值。这期间FASB加大公允价值使用力度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FASB将公允价值全面融入新发布的准则;另一方面,对一些先前的准则进行修订并同时将公允价值融入准则,或者对先前已经应用公允价值的准则进行改进。但是问题随之而来,零散于众多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指导造成了实务运用的混乱。迫使FASB出台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2006年9月,FASB发布第157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正式把公允价值计量作为一种计量属性确定下来。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FASB连续发布了一系列新的准则修正和改进公允价值计量。

三、美国各阶段公允价值计量变化的经济原因

1、70年代的通货膨胀使公允价值计量获得重生

由于1929—1933的经济危机,美国SEC一直限制了资产根据市场重新估值,即限制公允价值会计的使用。直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公允价值计量才被SEC重新使用。SEC于1976年发布了第190号会计系列公告,要求上市公司从1976年起在报告附注中批露重置成本信息。1979年,FASB发布了第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财务报告与变动的价格”,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价格水平的会计信息;SEC同年废止ASRl90,支持上市公司采用SFAS33。

2、80年代的储贷危机使公允价值计量获得青睐

80年代的银行储贷危机暴露了金融机构采用历史成本会计的缺陷,历史成本会计允许通过负的净收益逐渐暴露损失,隐匿了真实存在的风险,掩盖了即将发生的问题。当时的储贷机构接受短期存款,并用这些存款发放长期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比如30年期)。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率被高通胀率推动上升,许多储贷机构不得不支付比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利息更高的存款利息,某些情况下,资产的“现价”低于负债价值。1980年至1994年,大约1300家资产超过6000亿美元的储贷机构倒闭。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财务报表模糊了潜在的经济损失,并隐匿了机构出现的财务问题,公允价值以其会计信息能够及时揭示会计主体存在的风险的优势又一次赢得了会计学界和实务界的青睐。

3、90年代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加快了公允价值计量前进的步伐

20世纪90年代,衍生金融工具的创造与使用,使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和繁荣问题。衍生金融工具很少涉及或者根本就不包含初始投资,但由于杠杆作用,随后的价值变化却很惊人;然而历史成本会计却无法准确捕捉到与此相关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后续价值变动。缺乏信息披露透明度,再加上大量机构在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额损失,促使FASB开发一套新的会计准则,促进了公允价值计量的快速发展。

4、21世纪初的金融危机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完善提供了契机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以来,FASB加强与IASB的合作,与IASB合作成立金融危机咨询组,研究由金融危机引发的财务报告问题,改进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同时,联合IASB举办圆桌会议,征求各相关利益方的意见。FASB还在国内发布了系列FSP改进公允价值计量。IASB开始致力于建设一套高质量的国际会计准则。2008年10月13日,IASB采用了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及IFRS7“金融工具:披露”的修正案。改进金融工具估价准则,重新确认公允价值会计框架。2008年3月,IASB和FASB共同发布了取代IAS39的讨论稿,以减少金融工具报告的复杂性。2009年3月,IASB和FASB同意在加速的基础上,用全球通用、可接受的准则取代现存的金融工具准则(IAS39号),在广义上解决由于金融危机引发的问题。

四、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产生、发展和完善与其社会经济的变化密不可分。尽管如此,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公允价值准则具有顺周期性效应,使金融机构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不总是公允的。交易价格高起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高估,市场价格低落的诱因导致相关产品价值的低估。二是公允价值的确定过分依赖评估机构,在市场监管不到位和评估机构独立性不强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信息失真。三是公允价值的确定过分依赖复杂且未必可靠的数学模型,需要对市场情况做出大量主观判断和假设,可靠性不强。对于风险特定相似的金融工具,各种模型计算出的公允价值可能有较大差异,其可靠性取决于模型的好坏和所使用的参数值,这就为管理层留下了很大的操纵空间。

五、我国会计准则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是在经济发展变化中应势而生的,它代表了会计计量未来发展和变革的根本方向。它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和技术方法在其产生和应用的初始阶段必然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需要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我国2014年新颁布的39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计量》,强化了与FASB的第157号准则的趋同。但由于我国的经济环境与美国不尽相同,我们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时不仅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教训,还要结合自身情况做适当调整和完善。

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要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方案,以有效抑制公允价值准则带来的顺周期性;二是要通过立法加强市场监管的力度、确保评估机构的高度独立;三是要在公允价值计量操作上更加细化,以减少计量主体的主观判断,缩小可操纵空间;四是要增强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的耦合度,使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更加匹配,提高审计准则效果;五是要注意与评估、审计的衔接,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1]彭江嘉: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应用及选择[J].财务与会计,2013(2).

(责任编辑:陈丹)

贵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一般基金项目(GO TB2011015)。)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公允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影响探讨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