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评价区域交通系统经济适用性
2015-01-02韩涛
韩 涛
(周口市公路局,河南周口 466000)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交通运输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交通领域的发展经验来看,现代经济的起飞往往是从交通运输的发展开始的,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运输设备和运输工具,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生活基本的领域内,实现人和物位移的活动和过程。这一定义就包括了交通运输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实现的方法。根据交通部门统计的数据汇总,2000年以后我国交通实现了多样式、全方位的发展,尤其是覆盖全国的高速铁路网的初步形成,直接拉动了一部分区域的经济发展。此外,随着人民出行量以及出行需求的逐渐多样化,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需求不断增多。
一、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交通运输的职能决定了交通运输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人与物的空间转移,由于我国现阶段仍然处于经济经济较高速度发展的时期,所以我国的交通运输最为拉动经济的基础动力对国民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运输的发展基本满足了商品和信息流通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物流运输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民航,公路运输呈现倍数增长,这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二,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帮助实现我国的劳动力资源转移,我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性差异很大,东南沿海需要大量服务业劳动力与就业机会,但是剩余劳动力却集中于中西部贫困地区,这就造成了我国特有的劳动力资源大规模转移的现象。通过交通运输可以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农民以及城乡贫困人口增收,缩小贫富差异,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另外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与生活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假期出行旅游,这就促进了假期的人员流动,增加了对交通运输大量的需求。
第三,交通运输的发展确实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变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缩小贫富差距,在我国西部地区由于长期的交通运输难问题,导致了信息闭塞、经济增长缓慢等情况,缺乏高速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无论是国家宏观政策还是区域发展战略都提到要想改变区域贫困的问题,必须考虑加大扶持发展交通运输。
第四,交通运输的发展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国目前正在提倡建立节约型的交通运输系统,简言之就是实现在交通建设时坚持各元素的节约,包括了交通资源的节约、能源节约、土地节约、合理保护生态、人力资源的节约等方面,这样也就可以促进我国整个经济由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变为资源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这样就可以为交通运输科技的创新以及后续的发展增添动力,有利于交通运输系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总之,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确实能为经济道的发展增添动力,但是交通的发展也对经济有一些负向拉动作用。主要是交通运输对土地等能源资源的占用、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了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
首先是交通运输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覆盖全国佳通网络的建立势必要建设大量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港口、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此外在城市中由于汽车的普及,交通工具的停放也占用可一定的土地资源。据调查,“我国1978年民用汽车保有量为仅为135.84万辆,但到2004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500万辆,达到2693.71万辆,增长了1983.01%”,2014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接近一亿四,增长速度简直突飞猛进。这就加大了交通运输对土地资源的消耗,不利于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的建立。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了城市污染的重要对动力之一,根据调查,上海市68%的空气污染来自汽车的废气排放,除此之外还有交通的噪音污染,交通建设时的路面污染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区域民众的不满意,影响人民的正常工作、生活。
第三是交通安全问题,这就不仅包括了我们经常提到的人身安全,也包括货物安全。近年来,由于交通法规的严格贯彻以及人民安全意识的提升,我国的机动车交通事故的数量已经有所下降,但是这依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
交通运输的发展能给经济带来正向拉动与负向拉动两重动力,而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也给交通运输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交通运输发展要做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这不仅是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也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不仅要满足国民的需求,还应该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交通体系的建设,减少在能源、土地、环境、人力上的负担。
第二,交通运输发展要与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相协调,交通的建设也要遵循市场对资源的基本配置。实践证明,只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才能够保证货物的正常、高效流通才能满足不同地区对供需不同层次的多元要求,才能实现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交通运输发展要满足国家整体利益,因为交通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多重作用,所以交通运输的建设与发展就要注意满足国家整体利益,只有从整体利益出发,才能以最小的运输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运输能力,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数据指标
适应指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进一步解释适应性,其实它就是事物适合客观条件和内外部各种需要的能力。评价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主要是通过数据的计算方法,包括了运输弹性系数法、运输产值比重法、运输强度判定法等,以区域交通运输的量化指标为例,客运(货运)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下进行经济活动所需要的客运(货运)量,客运(货运)需求量的度量一般是用客运(货运)量和客运(货运)周转量来表示。它就包括了客运量、客运周转量PT、货运量、货运周转量FT、换算周转量HT等数据,他们的定义如下:
客运量主要是指各级运输组织一定时间内实际运送的旅客人数,包括专业运输部门承担的客运送量之和,一般以万人或亿人为计量单位,数据量较大。客运周转量PT主要是指一个地域内实际运送旅客数量与其在地域内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和,是衡量旅客运输联生成强弱的重要指标,计量单位为人·公里,或万人·公里或亿人·公里。货运量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运输工具实际运送的货物数量。货运按吨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别,均按实际重量统计。货运周转量FT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之总和。换算周转量HT是为了便于统计交通运输总的运量值,认为1人·公里=1吨·公里。单位为:换算亿吨·公里。
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具有多重考量方法与数据集合,只有正确运用多重数据,才能相对准确的评估二者的适应性,为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总之,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与经济的双向作用,认为交通运输部对经济具有正向拉动作用,也具有反作用,这就决定了二者可能有适应性评级这一问题,只有明确分析二者关系,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才能正确评估区域经济与交通系统的经济适用性。
[1]刘 冰.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