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
2015-01-02刘越
刘 越
(驻马店市行政服务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000)
近年来,政府行政成本所存在的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条件下,就需要建立高效率以及低成本的政府行政。为了提高政府经济良好的发展,改善政府的形象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就需要对政府行政成本进行有效降低和控制,以此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行政的效率。我国一直倡导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的职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所以,只有政府解决好行政成本的问题,才能构建政府的良好形象。从总体上来说,控制和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已经成为了我国政府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政府行政成本的分类
(一)根据对政府的影响时间,可分为长期行政成本、短期行政成本
长期行政成本,就是政府的行政行为对社会经济所造成的影响,带给政府以及社会的影响时间超过了当届政府的任期时间,对成本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性的影响。短期行政成本,就是政府行政的过程中,在当届政府任期内完全可以消化行政成本。
(二)根据行政效果与行政成本之间的关系,可分为有效行政成本、无效行政成本
有效行政成本,就是政府为完成预期管理的目的,开展行政活动产生的行政成本。无效行政成本,就是这部分成本没有转移到社会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创造中,不能达到预期的社会价值,这就是浪费政府公共资源的一种表现。
(三)根据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的分布,可分为横向协调行政成本、层级递进行政成本
横向协调行政成本,由于协调部门数量较多以及部门间不协调所增加的组织横向协调成本。层级递进行政成本,由于组织的层级较多,从而使决策执行质量和实效得到了降低,增加了组织间信息传递成本,以此提高了运行成本。
二、政府行政成本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决策的失误增加了行政成本
由于政府开展公共管理的前提条件是行政决策,因此,政府行政决策的正确性对行政活动所预想的效果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而也决定了行政成本的高低。
(二)行政成本快速的增长
无论是在增长速度上还是增长幅度上,政府行政成本都高出了国内生产总值以及财政支出的增长水平,这种现象不符合大部制改革所要实现的行政成本的规模和职能以及服务型政府的目。
(三)政府机构、从政人员数量过多
即使大部制改革前的几次政府对减少机构和工作人员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在大部门体制建设的条件下,我国政府机构所设置的数量要比其他已经实施大部门制的国家更多。
(四)行政执行浪费较严重
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执行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行政政策落实的关键性因素。另外,行政组织的执行对行政组织决策的实施效果具有的影响。
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
(一)强化行政成本意识
一是通过参加培训、研讨会等方法来增强行政成本的观念,对公职人员的成本意识要采取教育的方式进行强化,从而要建设节约型的政府。另外,还要在部门内部定期组织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学习,针对所存在的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
二是采取成本效益的方式进行政府工作流程的改造,然后对政府管理流程进行再次改造,使工程流程得到有效的精简,从而使行政流程之间的衔接得到有效的加强,以此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
(二)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
一是存在官本位观念、人治行政文化现象。对于大部制改革来说,则是强调政府机构要回归于公共理性,以及政府机构的直线职能体制的存在,从而使官本位观念更加的根深蒂固,所以,就要求行政人员树立正确的行政理念。
二是节约行政成本的观念较低。加强政府人员的行政成本意识,是建构节约行政成本以及进行良性运行的前提条件。
(三)完善预算制度
一是采取有效措施将政府部门预算外和制度外的资金归算到政府的公共预算中,这样就可以形成统一的公共预算体系,然后行政成本的支出要从公共预算的资金内出,从而能够使政府行政资源的使用得到有效的控制,使制度外和预算外的行政成本得到一定的降低。
二是在进行财政预算编制时,要将财政预算做的更加完整、细致,然后将其进行公开,这样一来人们就可以对政府预算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做到透明化,提高政府的形象。
三是完善公共预算的法律体系。由于现代化政府所追求的行政成本预算更加的细化,因此,我国所制定了一系列的政府预算编制的法规已经满足不了现代化的需求,就需要政府进一步的完善行政成本的法律法规,改善预算编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四)强加行政成本的监督
一是加强人大权力机关的监督,尤其要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监督,并要对政府收支活动进行规范和监督。近年来,由于行政成本运行存在不透明,从而导致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增加。所以,政府行政成本的透明化,社会公共监督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减少行政人员的职权滥用,在很大的程度上还可以遏制腐败的产生,有效地降低了行政的成本。
二是做好审计机关、执法机关对政府日常行政支出费用的有效控制,强化监督部门的工作,还要采用政府行政成本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部门公开其行政成本预算的监督,从而使政府行政成本预算进行公开。
(五)建立健全的行政成本责任制
对于行政成本来说,进行行政成本责任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行政成本,还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责任。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要明确行政的责任,履行行政的责任,做好行政责任的监督等环节,尽量要做到细致与全面化。
一是要将行政首长负责制进行完善,要求部门领导要对本部门的重大问题做好行政决策负责工作,要追究错误决策造成行政成本严重损失的责任。
二是要将岗位责任制进行健全,采用健全岗位责任制进行部门内部的职权范围的划分,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要明确,然后将行政成本纳入到日常的绩效考核中,以此来提高行政人员的行政成本的责任,确保工作职责有序地进行。
(六)加强政府内控制度建设
一是政府部门内控框架的完善。政府内控框架完善的前提就是健全政府部门内审机构和风险评估机制,通过采用内部审计建设部门和内部的行政理论,以及开展业务风险评估等方法来进行政府内控的实施环境的优化。
二是采用法律制度进行政府内控责任的硬化约束。首先,将法律作为政府内控的基础,将国务院所制定的法规作为政府内控的主体,将政府部门的规章作为内控制度的补充。其次,通过实行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来进行报告的测评和制度的公示。通过对内部审计机构的加强进行内部控制的测评,然后再通过内部审计机构向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定期的报告。然后,通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测评,再通过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或者进行内部控制结果的测评,要求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的结果要进行公示,这样以来就可以加强政府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
三是政府内部控制要实行责任追究制。要以政府预算执行为主要内容,要求财政财务收支主要环节的内部控制责任进行落实,并且要进行内部控制责任追究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以此来增加法律对政府部门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
(七)进行政府机构设置和人员退出机制的完善
一是机构设置和政府管理层级过多。由于机构设置和政府的层级较多,政府机构就会出现庞大臃肿现象,这样以此就会降低公共权力的运行效率,导致行政成本的增加。
二是公职人员退出机制的缺乏。对于我国政府来说,人事制度所实行的是定编定岗体制,各级政府和办公部门要按等级进行岗位数量的划分,最好做到用有限的岗位来提高工作的效率,这就要求政府机构有效的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为了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行政的工作效率,就要求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做好行政成本收支的明晰化。另外,还要深化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将政府决策进行公开透明,培养行政人员的节约意识,防止政府人员出现腐败现象。
[1]高 扬.中国的行政成本居全世界最高[J].四川财政,2003(10).
[2]葛建文.新公共管理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适用性反思[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6).
[3]倪海东,安秀梅.政府组织规模与行政成本的财政思考[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4]谢明华,刘 爽.浅谈降低行政成本的对策[J].当代经济,2010(18).
[5]李素霞.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探析[J].企业导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