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大数据时代企业知识共享的必要性

2015-01-02洪姝曹铭

当代经济 2015年35期
关键词:心智学习型隐性

○洪姝 曹铭

(1、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21 2、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在人类漫长历史中,即使是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还是主要依靠着对抽样数据、局部数据和片面数据的分析理解,甚至在无法获得实证数据的时候,依靠个人或者集体的经验、理论、假设乃至价值观去探索发现未知领域的规则。因此,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往往是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或者无知的。

大数据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让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各种领域深层次地获取与使用全面、完整的数据,深入研究现实世界的规律,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

在大数据时代,知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尤其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来说,知识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知识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开展知识管理,改善企业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交流、共享,提高企业员工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

一、企业知识共享

企业知识共享结构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个人知识转化、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和企业整体知识共享。个人隐性知识通过知识转化成为容易被共享的个人显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通过共享最终成为团队知识,团队知识经过团队间知识共享最终成为组织共有的知识。

1、个人知识转化

隐性知识可以细分为技能层面的和认知层面的。按照知识的稳定性、可观察性和可测得性,分成四个层次:上面两层(专业技能知识和中间技能知识)叫技能层面的隐性知识,底层两层(个性、品质、认知和价值观)叫认知层面的隐性知识。我们最关注的是上面两个层次的技能层面的隐性知识,这部分知识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时发挥着很大的也可能是关键性的作用。通过安排和组织隐形知识显性化共享活动,最终成为组织的知识。

2、团队内部知识共享

团队内部在员工与员工之间进行的知识共享是微观层面的知识共享;员工和团队间的知识共享是宏观层面的知识共享。因此,团队内部知识共享可以归纳为“个体—个体”、“个体—团队”、“团队—个体”三个模式。知识在团队内部的个体、团队、团队间双向的循环的转换和传递过程一直在进行,知识得到了共享和扩散,不管是个体还是团队,其知识的拥有量都在增长,知识的含金量在提高,知识库都在不断扩大和充实,知识体系不断完善,个体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以及团队的知识积累都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提升。

3、企业整体知识共享

个人知识转化到组织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将个人拥有的即个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成组织的显性知识的过程。它需经过个人隐性知识→个人显性知识→团队隐性知识→团队显性知识→组织隐性知识→组织显性知识这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个人的知识通过各种手段共享给团队。在共享过程中,使原来的知识面更大、适应范围更广,更具科学合理性、先进实用性,也更贴切社会实际,到最后形成为组织所拥有的知识资源。

二、知识共享障碍分析

1、知识自身的原因

技能性知识和人际性知识是隐性知识,难以用语言描述,难以直观地传播,难以得到人们认知,难以引起共鸣,也就造成共享很难。但隐性知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基础,绝不可忽视,这是因为:隐性知识的数量大;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提升、模仿它都很困难,是差异化竞争的金刚钻。可通过不断地显化和推陈出新,保持长期的竞争力。

2、知识拥有者的原因

对个人而言,要保护好自己,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追求个人价值的体现,谋求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多数都不愿主动贡献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保证和增加他们的不可或缺性。所以拥有知识的个人的这个想法也影响着知识共享。

3、知识接受者的原因

有时人的虚荣心在作怪,不愿意暴露自己对知识的缺乏,这种虚荣心危害极大,没有求知欲,很少交流知识、请教学习,拒绝接受知识共享,热衷于自我创造、研究和理解,这样的做法使获得知识的效率低下,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增加了获得知识的成本和知识创新的成本。

4、企业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影响

组织机构庞大、管理层级多、平行部门多、相互交流少,都造成知识共享时间长、成本高、变异大。良好的企业知识共享文化氛围是知识共享的基础,然而在企业内部,人人乐于知识共享的氛围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增加了实现知识共享的难度。

三、知识共享障碍的后果及影响

1、员工交流不畅

员工间的交流沟通有障碍,导致师傅、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有一技之长的工程技术人员不愿教,不想带徒弟;而年轻的徒弟、新来的学生、刚入职的员工一是无处学,二是不愿学(主观上不接受老的知识、传统的方法)。

2、员工流失严重

员工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没有得到领导的赏识、同事的认可,共享知识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上的报酬,通过分享知识,没有获得实惠,对企业失去信心,辞职的事时常发生,人员流失严重,给企业造成损失。

3、工作效率低下

员工间、企业与员工间的知识共享不充分,员工掌握的知识量不够,知识水平不高,吸收的新知识少,也使得员工的综合办事能力差,大事做不了,小事也做不好,遇事推诿,处理问题拖沓,工作效率低下。

4、决策不果断

往往一大堆人“严肃认真地”开会讨论,结果只有二、三个“内行”说得清、道得明,能对问题进行判断,其他人不是非懂似懂,就是因部门职责必须参会,无法判断问题,这样一个会议久议不敢决,误人误事。

5、企业缺乏活力

员工间不相往来,部门间各做各事,上下级间只有指令和汇报,看似每个人、每个部门工作井井有条,但实际上整个企业死气沉沉,没有活力,没有合理化建议,更没有企业的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发展慢,跟不上快速发展的社会。

6、市场竞争力差

构成企业竞争力的人才优势、知识优势、核心技术优势、组合社会资源能力优势等都欠缺,使得产品滞销,投标中标率低,新项目越接越少,思路打不开,寻找不到新的商机,路越走越窄,企业步履艰难。

四、学习型企业与知识共享

笔者认为,建设学习型企业,在企业实现广泛的知识共享,是提升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实用方法和有效途径。

什么样的企业是学习型企业呢?首先,有团结、合作、协调、和谐的环境和氛围,这是建构学习型企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在企业内部要建立和形成“自学机制”,企业员工在工作中主动、自觉、无止境地进行学习和提升,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这是建立学习型组织的核心。第三,企业员工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系统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勇于创新,这种创新是文化、观念、管理、制度、技术、方法等全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将推动企业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高度。建设学习型企业要从五项基本要素的培养和树立抓起,具体如下。

1、自我超越

这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它是创造性的学习、更深层次的学习,是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是学习型企业的精神基础。通过鼓励个人愿景与自我超越,个人会因为现状与愿景之间的差距而产生极强的动力,这股动力就来自于差距所带来的创造性张力。这股张力推动着个人自主提升个人能力,主动进行知识的转化。在这种情况下,个人不再认为学习是浪费时间精力的事情,反而认为这样做会使自己整体能力提升、得到大量的收益。由此个人愿意进行的知识转化量也就大幅度地提高了。

2、心智模式

它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影响我们认知和了解外界。工作中的许多决策,常常也是管理者的心智模式在起作用。为什么有许多好的构想往往停留在纸面上?一些满意的成果始终无法全面推广?是决策者的决策魄力不够抑或是参与人员的意志力不够坚强?都不是,是它与人们的心智模式相抵触,自觉不自觉地就投了反对票,完全是心智模式在左右他们的看法和行为。因此,学习如何坦诚摊开我们的心智模式,并对其进行检视、辨别和改善,将对我们改变心中对外界事物的固有认识有着极大的好处。通过对团队心智模型进行剖析,我们将团队隐性的心智模型放到台面上进行分析,组织团队间共同的心智模型分析活动,利用统一、符合现实世界的心智模型建设来推动整个组织的协调发展,推动知识在组织中完整的流动。

3、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令人深受感召的巨大力量,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愿景,让人们感觉到大家是浑然一体的,它让企业全面的活动都融汇到一起来,由此而获得强大的能量。这个能量推动着个人及团体朝着想要的目标前进,推动着整个组织及所有成员持续进步。大家主动学习、追求超越,大家有共同的目标、一样的价值观和相同的使命,就会变“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这样的组织一定会成大器,长久不衰。

4、团队学习

若团队中的成员能够整体搭配、取向一致,就会汇聚出共同的方向,很好地发挥整体运作的功能,发出一种共鸣,整个团队向着同一个方向努力,最终实现共同的目标。

5、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是以一种新的方式重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它不把问题看成是由外界某人某事所引起,而是看到由自己的行动如何造成问题以及如何才能够加以改变。唯有对整体加以审视和思考,才能够了解系统,有效地掌控其变化,开创新的局面。

建设学习型企业也会遇到一些障碍,对于客观障碍因素,我们提出以下措施: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构建企业内网(局域网),搭建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硬件平台;集中保管(储存)企业在商业决策中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建立知识库,使知识显性化;建立知识地图等。对于主观障碍因素,则可以通过鼓励个人愿景、进行团队学习、深度会谈和技巧型商讨以及组织团队间共同的心智模型分析活动等方式消除障碍。

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对企业知识共享有强烈的推动作用。学习型企业的建设与知识共享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学习型企业的建设,可以很好地为知识共享障碍提供解决方法,同时知识共享本身也是学习型企业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建设学习型企业,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和平台,使知识来源多样化,实用性提高,摆脱了仅仅依靠单独的自我学习成才、一对一或大课堂的教和学、师带徒的的培养模式,知识共享的过程与员工培训有机的融合,让员工培训学习在自然而然的环境和状态下进行,润物无声,自然天成。

[1]姜道奎:团队知识共享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心智学习型隐性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郭守祥箴言:品牌,只有形成心智认知才能抓住顾客的心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是什么偷走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心智表达课程设计
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策略
五环节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新时期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