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5-01-01张鹏飞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田园城市指标体系城镇化

张鹏飞,韩 锐

(西安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 西安710049)

新型城镇化,是对原有城镇化道路的扬弃与发展,是对城镇化本质与内涵的重新界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是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提高城镇建设水平,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注重发展现代田园城市。作为中国实现城镇化的有效载体,现代田园城市已成为规划学、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热点内容。笔者在国内外理论研究和现实探讨的基础上,拟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现代田园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建设过程可测量、可监督,以期能够让城市管理决策部门明晰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方向,服务于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国内外城镇化发展评价相关研究述评

国外关于城镇化发展评价的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分为两类:一是著名国际机构建立的评价体系。如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DESA)构建的包括人均收入、人口出生率、非农业产值百分比、文盲率、居民医生比率、蛋白质消费量等19个指标在内的评估体系,以考察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关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1990),按照人的预期寿命、识字率、购买基本商品的能力来评价每个国家人民的基本生活质量[1];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UNRISD)建立的生活水平指数(1996);经合组织(OECD)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体系(PSR,1993);世界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这些发展指数与城镇化建设密切相关。二是国外学者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如Northam用城镇化人口/总人口来表示一个国家(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并提出著名的“城市化过程曲线”理论[2];Klauke构建了一个由人口、职业、住所和离中心城镇距离等16个指标组成的双边匹配评价模型[3];Inkeles提出了一整套涵盖经济水平、人口居住质量、非文盲人口比重、产业结构情况等因素的现代化指标体系[4];Watada重点考虑城建资金的投入,利用城镇密度来测算城镇化发展水平[5],这些指标体系能够反映城镇化发展中的绝大部分内涵。

国内关于城镇化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侧重评价体系构建方面。梁普明建立了由城镇化率、城镇化适宜度指数、城镇化初始动力指数、城镇化后续动力指数、城镇化质量指数等一级指标构成的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陈明星等人从人口、经济、社会、土地四个方面构建中国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7];郝华勇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绩效、社会发展、居民生活、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空间集约、城乡统筹七个方面的省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对东部十省的城镇化质量做出差异化评价[8];曾志伟等人在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新型度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层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二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型度的定量化评价思路和框架[9];陈明等人提出由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和环境保护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构成的省域尺度的城镇化质量指标体系以及由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公共安全、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六个方面构成的城市发展质量指标体系,对中国部分省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分析[10];朱芳芳则从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城乡统筹四个方面构建了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1]。二是侧重评价方法选择方面。目前主要的评价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评分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等;李倩蓉等人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重庆市和全国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12];沈清基运用主观权重赋权法,从经济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科技现代化、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对西北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13];晁增福等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统计年鉴提供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降维处理,得到了与新疆城镇化水平相关的三个主成分(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资源城镇化),给出了新疆20个城市的三个主成分得分,并对此加权得到了各城市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14];万品良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新型城镇化下各省份城镇家庭住房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15]。

综合国内外关于城镇化发展评价的研究可以看出:第一,在评价体系构建上,国外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各类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中,国内则大多采用复合指标对中国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而现有研究很少从城镇化发展的角度出发,对现代田园城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第二,在评价指标设计上,目前的研究对城镇化发展设计了较多的评价指标和指数,而对基于新型城镇化的现代田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包括哪些指标、指标项目数量以多少为宜以及一些指标的真正含义,尚未进行深入讨论;第三,在评价方法选择上,无论是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还是主成分分析法等,均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降低了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鉴此,本文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在界定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选取的依据与方法,提出从产业高效、城乡协调、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城市宜居5个方面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中国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发展以及管理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二、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及特征

所谓新型城镇化,是指以新型工业化为基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原则,提高城市现代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具有产业支撑的高效化、城乡发展的一体化、资源利用的集约化、发展环境的生态化、城镇生活的宜居化等特征。要界定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首先要理解“田园城市”的概念。英国学者霍华德(Ebenezer Howard)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并认为“田园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兼具城市与乡村优点,能产生人类新的生活、新的文化与新的希望。霍华德指出:“理想的田园城市应当既体现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城乡融合的自然之美,又能反映机会均等、充分就业、无贫民窟的社会公正。他的这一主张实质上强调了要以城乡发展的互动与和谐取代彼此的孤立与分离”。1919年,英国田园城市和城市规划协会采纳了霍华德的观点,明确提出田园城市的含义:“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16]6-9因此,现代田园城市是指基于人口、资源、环境等特点,通过统筹城乡各类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逐步构建起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协调发展、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市形态。现代田园城市突出体现“核心板块支撑,快捷交通连接,优美小镇点缀,都市农业衬托”的城市发展理念,凸显“人”的本位思想,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物质载体。可见,现代田园城市具有协调性、系统性、人本性、可持续性等基本特征。

三、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基本原则

按照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以及现代田园城市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确定指标的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该评价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之上,能够客观地反映现代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和复杂性,能较好地量度现代田园城市建设主要目标的实现程度。同时,选取指标必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含义要明确,使其具有可测性和可操作性[17]。

3.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该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全面反映现代田园城市的本质特征和整体性能,应当包括现代田园城市所涉及到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文化诸多方面,使其成为系统。同时,在指标的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级影响因子的选择与定位,以现代田园城市总体功能的发挥原则筛选各子要素的重要性,以反映其所代表的不同层级的功能团对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的影响。

4.动态性和静态性相结合原则。该评价指标体系不但要反映现代田园城市某一时点上的水平,还应包含反映现代田园城市发展演变趋势的指标;指标体系既要从时间序列又要从空间序列来评价和判断现代田园城市的建设水平;指标体系应随着城市建设水平和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5.可比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原则。该评价体系要能用于对不同城市之间的横向比较和同一城市不同时段的纵向比较。针对性原则即针对特定城市,应根据其具体条件和发展前景来制定适应其自身特点的指标体系。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依据上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参照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选取的依据与方法,在深刻剖析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该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由目标层、专题层、指标层构成的具有递阶层次结构的指标体系,其中目标层是城市在发展新型城镇化和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过程中,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宜居5个领域的综合表现;专题层是指子系统对综合评价指标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具体包括产业高效、城乡协调、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城市宜居五个指标;指标层是专题层下经过计算处理的38个基础性指标。

1.产业高效指标。产业高效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物质基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将对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提供日趋优良的宏观经济环境,从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主要选取能够反映与产业支撑高效化密切相关的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质量、产业创新能力指标,如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镇工矿建设用地产出率、第三产业占全市GDP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市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率等[18]。

(5)加大治理投入。生态环境治理要见成效,资金投入是关键,要用“真金白银”建设“绿水青山”。建议国家切实加大对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的力度,将湖区所有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县并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立洞庭湖湿地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将“湘、资、沅、澧”四水和洞庭湖纳入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项目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洞庭湖治理和湿地保护与修复专项资金;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专项债券用于洞庭湖治理;建议从三峡基金和三峡总公司发电收入中提出部分资金,重点支持一批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

2.城乡协调指标。城乡协调是顺利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环节,是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核心内容。城乡协调是新型城镇化下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理性选择,主要选取能够反映同城乡发展一体化相联系的城乡统筹协调程度指标,如城市住房保障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失业率、城镇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医疗保险覆盖率、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等。

3.资源集约指标。资源集约是新型城镇发展的基础保障,是现代田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均需要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市进程中注意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主要选取能够反映资源利用集约化的重要指标,如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水体保护与修复比例、单位GDP综合能耗、城镇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实施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率等。

4.环境友好指标。环境友好是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保障,是现代田园城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选取与发展环境生态化密切相关的城市SO2年日均值、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汽车尾气达标率、城市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综合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人均水域面积、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环保投资占GDP比率等指标。

5.城市宜居指标。城市宜居是提升新型城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评判现代田园城市建设效果的重要依据。城市宜居应当满足城镇居民对城市的安全性、健康性、生活方便性、出行便利性以及城市人文和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个人发展机会等方面的要求,主要选取能够反映城镇生活宜居化特征的住房价格与收入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单位面积公共交通客运数量、文化体育设施的覆盖率、万人医院床位数、万人高等学历数、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等指标。

(三)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现代田园城市各个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是不一样的,为了准确评价现代田园城市,必须给予各个评价指标适当的权重。本研究采用熵-AHP法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步骤1:根据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共可得到目标层G,专题层Ei(i=1,2,3,4,5),指标层Eii(B11,B12,…,B21,B22,…,B57,B58)共10个判断矩阵。首先采用根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向量(λi)。

成对比值的一致性检验,是为了克服自我矛盾现象的产生,以确保推理的一致性,其中CR为一致性比率;CI为一致性指标;RI为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表示具有相当一致性,权重为有效值[19]56-79。

步骤2:本文初选了38个评价指标,设有n个参与评价的城市,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得到多评价对象的多指标矩阵。

对rij进行归一化处理,得矩阵;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令;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令,其中分别是第j个指标下各评价样本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其次再对rij进行标准化处理。

按照信息熵原理,人们在决策中获得信息的多少和质量,是决策的精度和可靠性大小的决定因素之一,而熵在应用于不同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时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尺度。

如果评价指标i的信息熵越小,就表明其指标值的差异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该指标价值越大,对评价越有利,因此其权重也越大;反之其权重就越小。

步骤3:本文将AHP法确定的权重与熵权相结合起来,既考虑到决策者的意见以及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又充分挖掘原始数据本身蕴涵的客观信息,从而提高权重确定的准确性与可信性[20]193-194。设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的38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λi,,通过熵权法得到的权重为ωi,则指标的综合权重向量为U=(μi)m,其中第i个指标的综合权重为:

(四)评价指标分值的确定

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确定现代田园城市评价指标分值,将单项指标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正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的指标,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率等各项指标;第二类是逆指标,即指标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城镇失业率、单位GDP综合能耗、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等各项指标。在实际评价中,根据这两类指标属性的差异,分别采用不同的计分方法。

其中Yi为指标分值,Xi为评价指标的量化数值,X0为评价指标的标准值。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可聘请专家参考国内外制订的相应标准,并通过专家评估获得。

四、结束语

本文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界定了现代田园城市的内涵及特点,并从产业高效、城乡协调、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和城市宜居五个方面出发,通过综合比较、德尔菲法、熵-AHP等研究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包括五个专题、38项基础性指标的新型城镇化下现代田园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既涵盖了现代田园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又能够引导其朝着新型城镇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各地建设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定位、路径模式和发展规划不尽相同,因此未来研究将在指标参考值设定、指标权重修正等方面开展研究,并选择一定数量的城市或地区开展实证评估研究,使现代田园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逐渐完善,以指导中国现代田园城市健康发展。

[1] 陆翠岩.在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构建社会评价指标体系[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9).

[2] Northam.New Approaches to Crop Yield Insuran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International Food Research Institute,1979(2).

[3] Klauke.A Two-sided Matching Model of Venture Capital[R].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Chicago,1987(1).

[4] Inkeles.Rural Areas and Trends Surpass Cities in Growth[J].New York Time,2005(3).

[5] Watada.An Alternative Measure of Chinese Urbanization[J].Apollonian Teal,2007(3).

[6] 梁普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殊性及测度方法研究[J].统计研究,2003(4).

[7]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4).

[8] 郝华勇.城镇化质量的差异评价与提升对策——以东部10省市为例[J].唯实,2012(6).

[9] 曾志伟,汤放华,易纯,宁启蒙.新型城镇化新型度评价研究——以环长株潭市城市群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2(3).

[10]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名城,2013(2).

[11]朱芳芳.黑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12]李倩蓉,刘建徽,益庆华.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模糊评价[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13]沈清基.城乡生态环境一体化规划框架探讨——基于生态效益的思考[J].城市规划,2012(12).

[14]晁增福,康顺光,邢小宁.新疆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2).

[15]万品良.新型城镇化下城镇家庭住房水平的综合评价[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5).

[16]埃比尼泽·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7]许涤龙,薛美荣.虚拟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度效果检验[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4(12).

[18]李佼瑞,徐书雅.陕西省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比较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4(6).

[19]秦寿康.综合评价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0]邱莞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田园城市指标体系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杨威:田园城市有多远
“田园城市”与我国新区建设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迟福林: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和重点是什么
李迅: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指标体系